“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组织

时间:2022-10-17 01:00:03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组织

课程的内容决定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规格。“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建立,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开辟了更广泛的空间。我们要注意遵循“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安排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对这个领域做出阐释:“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呈现两个维度:一是“知识技能”,即联系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强化知识理解并沟通各领域知识的联系;二是“情感态度”,即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数学学习情感发展。因此,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也要重视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在这种要求下实现的学生发展,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远。

“综合与实践”有着明显的活动属性,应有别于传统课程中的数学教学。就与学生发展最为相关的实际活动而言,如何去合理安排实践活动,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活动过程,如何寻求最大的发展空间,如何积极地组织评价与反思活动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教师去研究,找到相应的办法和对策。

一、根据需要,合理安排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这里包括教学内容及形式。

根据教学需要,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在数学实践课内或课前、课后进行。大部分的“综合与实践”内容都有课程计划的要求和课堂教学时间的规定,数学实践活动一般是在课内进行。有些较复杂或综合性较强的内容,可以放在课前或课后进行。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同时由于内容形式的不同,所采用的一般方法也应有所区别,还有一些校本类的“综合与实践”内容,更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二、重视过程,发挥作用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要注意让学生真正经历活动的过程,尤其是重视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低年级的很多“综合与实践”内容都是提供一幅生活、学习或动画场景,教师应该营造愉快的解决问题氛围,把大场景分成几个小场景来观察思考,让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并在丰收的喜悦中升华情感,享受成功的快乐。在这里,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过程的评价。

三、开放教学,拓宽时空

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应当尊重与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并引导他们之间互相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很多教材设计有“春游”这一实践活动内容,这时教师应该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做一些调查了解,课上进行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课后再拓展延伸,设计春游计划方案,这样就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思考,发展数学应用和实践能力。

四、多元评价,积极反思

“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评价一般是没有书面考核内容的,对学生的评价要强调过程性评价,教师主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即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和个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水平和策略。教师需要系统、连续地观察和评价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

另外,“综合与实践”的特点给学生的活动带来很多变数,往往造成预设和生成不一致。这需要教师机智地做出应对,尽可能地保留学生彰显个性和创造想象的地方,为学生的发展赢得机遇,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南京市秦淮区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走向学生思维深处的小学科学探究记录 下一篇:教师理答应为学生开启思维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