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灾害易发区护理人员灾后护理能力的探讨

时间:2022-10-17 11:28:03

关于提高灾害易发区护理人员灾后护理能力的探讨

【摘要】目的 提升灾害易发地区医护人员灾后救护能力。方法 根据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护理实践体会,结合灾区现有医护人员护理专业灾后护理能力较差的现状,对提高灾害易发地区护理人员灾后护理能力展开探讨。结果 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护理工作者的灾后护理专项职业教育或培训工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灾后护理专业能力。结论 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护理工作者护理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伤者康复。

【关键词】灾后护理 救援 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04-01

On the improvement of disaster-prone areas of nursing disaster nursing ability

YANG-Jinli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Aba Prefec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Mao 623,200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health care disaster-prone areas, disaster rescue capability.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experience of nursing practice, nursing staff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post-disaster disaster area the less the status of nursing, to improve the disaster-prone areas to start capacity of nurses post-disaster care. Results The frequency of natural disasters, post-disaster care workers in areas of speci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r training, care and work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nurses post-disaster care. Conclusion The natural disaster-prone areas to improve nursing-care capacity will help the injured recover.

【Key words】 post-disaster care reliefNursing Management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身处地震灾区的广大医护人员迅速行动起来,在第一时间投入救援,为保护灾后受伤人员的生命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外界救援力量的后续投入争取了时间。但是,作为亲历这场灾难的护理工作者,感觉我们在灾后护理方面,出现了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值得认真总结反思的地方。

世界卫生组织对灾害作了这样的界定:“因自然和人为的灾难使人的正常支持方式和尊严缺失的一种状态。”这说明灾害,不仅仅是人员伤亡损失,而且也包括平时维系我们生活正常状态的各种支持系统的缺失甚至崩溃。这就决定了医护人员在灾后救治过程中,几乎不可能得到像在日常工作环境中所获得的物资、仪器、技术支持来展开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医护人员主观能动性,充分借助我们在灾难突发应激状态下的个人能力展开有效工作。但是反思当时的灾后伤员护理工作,我认为,护理工作者现有应对突发而来的重大灾害的心理素质及灾后护理能力远不能够充分应对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灾后救护。现在,汶川地震灾区,由于地质条件十分恶劣,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震次生灾害或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严重影响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这都对我们灾区医院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提出了特殊要求。

从整个世界来看,有关部门对护士灾后护理方面的研究和教育都还比较薄弱。直至美国“9.11”事件和印尼海啸所暴露出来的灾后护理方面的缺陷才让世界卫生界开始重视这个问题。9.11事件发生以后,北美学者极力建议将灾后护理纳入护士专业本科教育,很多发达国家在印尼海啸后开始了对护理人员灾后护理方面的专题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应对重大灾害的护理能力。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地震和各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但我国对护理人员的灾后护理教育还存在严重不足。 有关研究表明,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行动中,参与救援的护理人员(她们大都是各医疗单位自愿报名或层层筛选而来的)都在救援行动中不同程度感到灾后护理经验存在很多不足。汇集起来,主要大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灾害现实面前,出现惶恐和不能胜任感。特别是我单位在汶川5.12大地震现场救援时,有些护士发现灾害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想象,且救援过程中余震、飞石威胁不断袭来,于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害怕和不能胜任的心态。

2、现场救援环境难以适应。我院有一位救援护士说,现场尘土飞扬,在给骨折等外伤患者清创包扎处理过程中,总是担心因治疗环境与医院相比,物质、技术支持太差,会给患者增加感染机会。有些护士还认为自己的操作程序难以达到规范化程度,怕不仅不能有效救死扶伤,反而还给伤员的康复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承担医疗差错事故责任,并由此产生职业道德负疚感。

3、悲伤无助感。面对灾后大面积死伤情况,护理工作人员同样会产生和普通人一样的悲伤情绪(有的护理人员本身可能就是灾后幸存者),她们甚至出现“急性压力失调(ASD)”等应激心理障碍反应。有些护理人员说,当眼睁睁看到伤员在救治过程中就离开这个人世,心里感到特别悲伤。还有的护理人员到后来觉得听患者和家属哭诉多了,自己都不知道用怎样有效的方法去安慰和劝说,觉得自己怎么就这么无助无能。

通过上述分析,我认为,我国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对像汶川地震灾区这样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护理工作者的灾后护理专项职业教育或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灾后护理专业能力。我认为,对5.12汶川大地震的灾后救护工作发现的问题应认真反思、科学总结。同时,我们还应该参照国外相关标准,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灾后护理模式及相关内容和标准,将其纳入护理专业教育和培训工作中,以及提高灾区护理工作者对突如其来的各种灾害的救护能力,更好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而且也能为应对可能爆发的大规模战争储备战地救护后备力量,提高我国的国防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燕妮等护理人员参加汶川地震现场救援体验的执行研究.护理杂志2009年26期

[2]沈国玉等.《震后应急护理组织的管理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2月第九卷第五期

上一篇:肱骨远端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下一篇:米非司酮与血府逐瘀胶囊配合治疗子宫肌瘤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