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2-10-17 10:55:29

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摘 要】本文从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的不同角度,针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工程施工;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因施工周期长、程序繁多,工艺多,人员复杂,影响因素多等特点而使工程施工的控制及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成为一大难题,因此也容易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最终影响建设产品的质量、安全或使施工效率低下、达不到预期收益、影响施工企业项目目标的实现,使企业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甚至影响建设市场正常秩序的建立,等等。现阶段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只有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才能促使我们探究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才能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规避。因此,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从工程承包单位来看,工程施工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欠针对性,施工作业指导书不能紧贴作业面,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有些项目部却照搬方案。

1. 工程的施工组织计划不当:计划不周而导致停工待料和相关作业脱节,导致工程无法正常进行。各施工单位、各专业、各工序间的交接,存在着配合上的矛盾,从而打乱了计划安排。

施工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常因施工单位对劳动力和施工机械的调配不当而影响进度计划的实现,即施工组织不当。承包人缺乏完善的企业组织管理,难以与有关部门做及时、良好的信息沟通,不能及时作好进度计划的调整,使工期进度在实施过程中与计划出现较大偏离。

2. 施工方案不当:施工方案是根据合同、施工图纸和其他规范要求,参考现场实际情况,对如何具体实施的全过程预先策划设计,其内容一般有:拟定施工程序、确定施工顺序、选择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等。施工方案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效率、质量、工期和经济效果。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是否科学并切合实际,施工保障措施是否可行,这都对计划的顺利实施起很大作用。

3. 施工过程中时常有质量或安全事故的出现:工程施工的三大目标是:安全、质量和进度。这三个目标紧密相连、互相影响。当工程施工质量出了问题,停工检查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善、报废等处理,一是使经济成本增加,同时也延误了工期;如果安全文明施工工作没有做好引发工伤或事故,会对建筑质量造成威胁,同时也因整顿、停工而延误工期,也带来了经济损失。

4. 工程施工中,很多程序的执行只是走形式。例如:工程技术交底笼统、形式化,这直接导致施工要求及目的性不明确。工程的过程检验不规范,不严格。施工项目的自检人员没有实施严格的控制管理,三检制度得不到重视,对一些发现的质量问题视而不见。

5. 施工人员、施工机械的生产效率低:很多施工企业仅顾及本身施工成本费用,不愿聘用有经验、有技能的操作人员,甚至在上岗前不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系统正规的业务培训,导致现场操作人员对相应工种不熟练,这一来使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也造成质量及安全生产的威胁。另外,一些施工企业考虑到施工设备更换或购买的投入较大,而使用旧的落后的机械设备,甚至对一些设备存在的隐患及问题视而不见,由于这样设备磨损大且得不到好的保养和维护,使故障发生率高,导致流水作业中出现一些问题,阻碍施工的顺利进展。

二. 项目分包划分不合理或分包商存在的问题:

项目分包划分不合理,不便于协调管理,出现不必要交叉混乱,造成施工现场交接面经常出现扯皮、赖工等现象。有的项目分包商合同观念不强,工作懒散,缺乏基本的合作精神和责任心,甚至挖空心思耍弄手脚,制造麻烦;有的为跟承包人索取更多利益而动辄以停工相威胁,使诚信缺失,行业风气有待于整顿。

三. 从供货商方面看,在材料、构配件、设备供应环节容易出现差错,导致所供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时间或质量与计划不符,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导致合同纠纷或工期延期。

四. 因工程自身的特殊性,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都存在一些新技术难题,尤其一些新的、重大的课题攻关除需要业主、设计、监理和承包人本身的技术实力外,还需要借助专业的科研力量提供技术支持。因此项目设计、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受科研合作单位的实力影响。这增加了工程建设管理的难度。

五. 施工中经常出现工程变更,使工程的工期进度拖延。

广义的工程变更的范围,是指构成合同文件的任何组成部分的变更,并不局限于设计变更所特指的与施工图纸有关的部分。它既包括工程进展中形式的变更、工程数量的增减或工程质量要求及标准方面的变动;又包括合同条件的修改。总之,设计变更、施工顺序变更、工程量变化、条件的改变都会引起工程变更,从而拖延了工期进度。

六. 技术因素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技术不成熟,这是施工作业中现实存在的一大不利因素。技术的不成熟一会加大技术工作量与难度,二技术上失败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第三,也导致在施工阶段出现技术操作的失误和风险,因技术不熟练而施工效率低下,或容易因技术操作不熟而买下质量隐患,引发质量问题。

2. 技术不先进,施工企业现有设备技术水平差。工程质量依赖于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否则会影响工程的质量,若施工企业现有设备技术水平差,加剧了生产风险,并因传导作用而导致质量风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对承包项目技术不熟悉、劳力、设备等资源投入不足、管理不善,往往在现实施工中倾向于采用已应用成熟的施工技术,而不敢于采取先进技术。先进技术不一定增加效益,且有的先进技术经济成本高,但落后的技术一是具有低效性,延缓施工进度,另外也使建筑水平得不到长足的提高。建筑技术本身的难度大,复杂性高,技术效果也具有不确定性。一项新技术在技术上是成功的,在生产中是可行的,但事先也难以确定其效果,这些都给施工带来了技术和生产的风险。

3. 施工企业技术人员实力不强。施工企业技术人员的实力是企业能力或潜力的重要表征,对工程及时、高质的完成有重要影响。另外,施工企业技术装备、实验与中间试验条件差。这些是施工企业的重要物质技术支撑。目前施工企业在这些方面普遍比较薄弱,使得技术管理水平不高,容易产生一系列问题。

七. 施工管理的水平较低,在工程施工中没有实行动态的、全面地、全过程地有效管理和施工控制,没有形成体系化的管理系统,导致施工的现场管理较为混乱。

1. 施工管理者经验缺乏,不能组织有效的管理和实施有效的过程质量控制。施工的具体操作人员整体素质低下,技术水平不高。

2. 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总体较低,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实行有效的现场管理责任制,导致一些质量不合格而返工的问题的出现,或是发生重大施工事故而被停工。管理制度的执行程序不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不到位,出现问题时常出现部门及个人互相推诿的现象。

3. 组织层次上存在问题:没有设立科学有效的生产组织管理的体系,在管理机构设置中部门层次过多,臃肿,过多的部门和层次会使计划工作与控制复杂化,信息沟通不迅捷,使联络复杂化,降低效率,也不便于管理。

总之,由于工程施工涉及面的广泛和工艺的复杂,管理经验的缺乏,以及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施工上尚有不能克服的技术问题,因此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高度重视,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用以指导今后的施工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光健,建设项目现代化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刘振国,对深化和规范施工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山西建筑,2004。

上一篇:混凝土裂缝分析以及控制措施 下一篇:浅析消防水池取水口的设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