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视野下大学校园精神内涵解读

时间:2022-10-17 10:53:33

物联网视野下大学校园精神内涵解读

[摘要]本文对物联网的意涵进行了阐述,并结合高校物联网的应用特点对大学校园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独立精神、民主精神做了概要解读。

[关键词]物联网 校园精神 科学精神 独立精神 民主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120-02

所谓物联网,直译为“各种事物的互联网络”。就是在现有的校园网基础上通过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红外感应、激光扫描等技术和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则,有选择地把某些物品的信息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对物品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新的网络。“物联网既是广义信息技术的组成部分。以现有的信息技术成就为依托,同时它又是从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生活出发,沿着信息化转向对全球问题的解决,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文明演进具有重大影响的路径展开和形成的。”它比现有的校园网应用更广泛、功能更强大,可以为高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以及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务。可以预言,物联网的出现,必将影响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于现代大学精神之发展更会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

一、高校物联网与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现代大学校园精神最核心的内涵。也可以说是大学校园精神的底线。这就是说,你什么都可以不讲,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你不能不讲科学精神,不能没有科学精神。在一个现代大学校园里,一个以献身科学为职业的人,如果不尊重科学,不崇尚科学精神,那就等于丧失了最起码的职业操守,是不能让人接受的。人们经常把大学称为“科学的殿堂”,这说明,“科学精神”乃是“大学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历史来看,现代大学制度本来就是在工业文明和科学进步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缺乏科学精神的大学是不会赢得社会尊重的。

在中国,自“五四”以来,科学已经相当普及,在大学,更是言必称“科学”,但是要讲普及科学精神,却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破除一切迷信,其中包括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即使是科学权威也不迷信。可是回想一下几十年来我们所走过的道路,我们迷信的东西还太多,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我们的胆子还不够大。在高校,迷信权威,不讲科学操守的现象,不能说比比皆是,但却也不在少数。

其实,物联网在高校的应用本身就是一场科学普及运动。虽然物联网所使用的科技手段和设备不一定都是新发明、新创造,虽然它们在其他领域中(比如在航天技术中)可能已经使用过。但是,这种技术在高端群体日常生活中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却是前所未有的“壮举”,所以,说它是一场科学普及运动并不为过。

物联网对于提高大学生科学认识能力的作用不可低估。如上所说,物联网是在高校校园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所联结和传输的不仅仅是网络信息,而且还包括校园中实体物品的信息,并且从理论上说,其范围是没有界限的。这种认知方式的间接性和广泛性,无疑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认识论上来说,这是有深刻意义的。比如,以往的科学实验,需要实验者在现场凝神观察,以取得所谓“第一手”资料,但是,在物联网中,实验者可以运用遥控技术,通过各种传感器,做到实时采集和持续存储实验数据,在电脑上完成科学实验过程。它改变了大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提高了大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观念、树立大学校园的科学精神,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物联网与独立精神

独立精神,这是现代大学校园精神中又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和核心内涵。它包括师生的人格独立、学术自由和自主发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崇尚独立自主的校园精神。而这些又与物联网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物联网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在物联网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一人一台电脑、一个手机,整天在网上“挂着”,校园中的许多事情大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甚至过去必须由许多人共同参与的实验活动,现在也可以由一个人在电脑上完成。结果,一个寝室的同学可能一天到晚都互不来往,几乎都成了“独行侠”。有些学生因此陷入思想误区,以为自己真的可以超然于世外,我行我素,独往独来。要想帮助学生走出这个思想误区,我们首先必须对这种现象有一个正确的理论解读。

马克思在大约150年前就曾有过这样的论述:“我们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只是到了近代,从个人看来。社会生产才只是达到他私人目的的手段。“但是,产生这种孤立个人的观点的时代,正是具有迄今为止最发达的社会关系——的时代”。马克思的这个观点非常深刻。在常识看来,好像越是在古代,社会关系越简单,束缚越少,人们享有的自由独立空间应该会越多。可是事实完全不是这样。比如在教育领域,越是在古代,越是在教育不发达的年代,学习者越是缺乏独立性,越是要依赖某一教育机构。如孔子的那些弟子,他们就必须日夕陪伴在孔子左右,聆听教诲,方能有所长进。到了近代,学校制度建立之后,社会发展了,社会关系复杂了,可是学生的独立性不是少了,而是比孔子的时代多了。

可见,社会中个人的独立性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达程度而不断提高的。在物联网的环境下,校园里出现“独行侠”,包括他们的“孤立个人的观点”,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关系正在简单化,或者说他们可以脱离社会关系,相反,用马克思的话说,这恰恰表明他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关系空前发达的时代。在物联网中,人与物的亲密关系只是表象,隐藏在这种表象背后的,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空前发达与进步。所以,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独立自主。要让大学生知道,这个“独立”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恩赐”,而不是他们个人有什么独立不群的本事。不能借口“独立”而拒绝回报社会,更不能一边享受“独立”,一边对社会发展中的不足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尤其是那些“独行侠”的出现,我们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首先,根据马克思的分析,我们应该看到,这种独立性,是社会关系发达的结果。说到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好事,不是坏事。所以,对于这些“独行侠”,我们应该抱着宽容和接纳的态度。其次,校园文化,校园精神,说到底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道德观念在校园的反映。大学可以有自己特殊的价值追求,但是它必须对社会上的新事物、新趋势和新观念采取宽容和接纳的态度,并使之成为校园文化、校园精神的一部分,这样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才是生气勃勃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才不会成为一潭死水。

在近代中国,最有名的大学校园精神当属民国时期北大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这其中就包含了独立自主的精神。这是北大的旗帜,是北大校园文化的精髓。正是这一校园精神,造就了一代名校和无数精英,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如今,在100年后的今天,在国运昌盛、国力增强、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我们更应该保存并发扬中国大学校园精神中这一最精彩、最有生命力的内涵,勇敢接纳、培养和发扬年轻学子的独立精神,来构建无愧于先人的校园文化和大学校园精神。

三、高校物联网与民主精神

民主是大学校园精神另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在现代校园文化中,民主精神、民主氛围、民主制度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与上述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不仅如此,而且在今日的全球化语境下,民主也同时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虽然在不同的国家,民主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可能不尽相同,人们对民主的理解也可能有很大差别,民主化的进程可能有快有慢,但是基本是向着更加民主化的方向发展的。所以民主仍不失为一种普世价值。

大学物联网的应用,对校园民主精神的进步会起到推动作用,这是不难理解的。如上所说,正是在物联网的环境下,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精神大大增强,这是从个体的政治心理素质角度说的。那么在此基础上,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层面上,就必然会进一步产生民主要求。事实上,在今日高校中,推进教学民主、学术民主、管理民主,已经成为大家的共同呼声。困难的问题不在于一般地描述校园民主精神日益高涨的趋势,而在于从物联网的视野出发,对大学校园精神的这一重要内涵做出哲学层面的理论阐释和新的解读。

上一篇: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性省思 下一篇:听吴正宪授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