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运行安全措施与管理

时间:2022-10-17 10:37:19

变电站运行安全措施与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的向前推进,人们对当前的日常生活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当前居民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一个生活条件就是对电力的需要与供应。因此,电力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今天,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应该得到当前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主要对变电站运行安全措施与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变电站运行;安全措施;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 A

一、变电站运行的主要方面与内容

1、根据变电站要求制定相应的安全发展方向

在电力系统中,只有实现了对变电站自身运行做到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才能在电能问题出现时做到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与处理,在这样的清况下,就需要电力事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们,对变电站内部的一些内容与制度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究并且能够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对已有的变电站的管理条例与管理目标,进行一定的改变和改进,以期做到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与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出一定的积极的贡献与促进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国整体电力事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更好的为我国人民做出更多、更具有实效性的努力工作。

2、对变电站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提前的预见与准备

经过认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显示,我国任何相关的运行设备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然而,在我国当前电力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变电站的运行,同样也会受到一些外在因素和条件的影响。

举一个例子来说,我国的一些北方地区,往往都是进入冬季以后,处于十分寒冷的温度之下,在这种天气环境下,变电站通常会受到低温或者是下雪的影响,这些外在的天气因素会对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干扰与消极影响。

另外一方面,还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地震、火灾等意外情况与灾害,这些因素同样会对相应的变电站产生诸多消极的影响。所以说,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变电站能够正常运行和工作这一目标的培养与锻炼,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应当设置一些提前、应急预案以期能够在这些紧急清况发生的时候能为其做好充足的准备,从而将变电站工作受到阻碍后,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二、变电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工作疏忽造成的。按照相关规定,各变电站都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而从业人员对工作流程及安全管理制度不够重视,简化或者违反工作流程操作,在实际工作中违反“两票三制”的现象屡禁不止;对设备、仪表运行情况的检查和检修工作不到位;工作中对危险点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有效判断和辩识等等;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的薄弱使得人为责任事故不能从根本上杜绝。

2、变电站运行电气设备误操作

在变电站运行中电气误操作时有发生,电气误操作也属于人为事故的范畴。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其心理因素影响,工作时的心理状态对工作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心情愉快时,工作态度积极、工作效率高,发生误操作事故的可能性就低;心情低落时,工作态度消极,发生误操作事故的可能性就高。而心理情绪的波动受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定期与电气设备操作岗位从业人员进行心理沟通很重要,只要扎扎实实地按规定要求开展工作,用实际行动落实具体安全防范措施,电气误操作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3、工作规章制度执行性差

在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中,完整的工作流程及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保障。而目前普遍存在对规定的工作流程、各项规章制执行性差的情况。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如变电站运行人员随意找人顶替代班,不具备运行人员起码专业素质;又如因人手少、工作紧,压缩甚至取消平时该做的现场规范操作演练,导致习惯性违章操作现象频繁。特别是县级变电站,由于县级35kV变电站容量小、出线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为求效益只安排一人单独长期值班,操作时缺少监护人。

三、变电站运行安全措施

1、牢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观念

变电站运行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从运行安全性的角度,要求从业人员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简单重复的流程化、机械化操作,很容易麻痹从业人员的神经,使从业人员形成惯性思维,失去了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力,从而导致对安全隐患不能合理估计和提前发现。因此要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时刻敲响警钟,牢固安全观念。

2、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

变电站工作要求从业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多工作经验,并且能够具有再学习的能力,跟上时展的步伐。管理部门要定期针对变电运行工作展开研究,进行技术强化培训,认真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的工作节点,有针对性的预防。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是确保变电站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保障。

3、注重从业人员的心理建设

从业人员的心理因素是影响变电运行安全性的重要原因。变电站的所有设备、仪表的操作、检修和维护工作都是通过人为操作实现的,而人的活动受其心理约束和支配,从业人员心理与变电运行安全性的关系可见一斑。目前在变电站运行管理中,普遍存在以罚代管的现象,这种管理效果不佳,一方面使从业人员情绪更加紧张,对安全生产有害无益;另一方面滋生了从业人员的逆反心理,削弱了从业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管理中,应该更多地融入人性化的元素,变电站推行安全生产人性化管理,注重对从业人员的心理建设,将以制度为本与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结合起来,解决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引导从业人员建立良好的心态,树立变电运行安全理念,增强从业人员保安全的动力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

四、变电站运行管理对策

1、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值班制度

变电企业应合理设置组织机构与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权限与责任,实行岗位责任制,如值班长的职责是检查本值以来的运行工作,各站一次、二次设备运行状况与实际是否符合,检查整理“两票”,检查整理各种记录,检查整理工具、仪表等。实施岗位职责制,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有利于促进从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也有利于各岗位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衔接,避免互相推诿责任。

2、加强培训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变电站运行的主体是人和设备,对变电站实施有效管理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正视变电运行从业人员的主体地位和其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加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从心理素质到专业技能全面培养。变电企业为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教育所付出的经济投入,会在从业人员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得以回报。新形势下,对变电运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电运行从业人员只能通过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才能胜任这份工作,通过加强培训教育既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又使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提高了一个层次,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可谓一举两得。

3、加强设备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

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对人的管理和对设备的管理,变电站电气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运转情况会发生变化,年长日久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强变电站设备管理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设备管理要从设备选型阶段开始介入,选择性能、参数、质量过硬的设备保障安全性。设备管理的重点在设备运行阶段,对于运行阶段的电气设备要加强巡视、检查和维护,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交接班时,交班值班长向接班人员交待设备运行情况、设备操作异常和事故处理情况、检修等工作情况,并形成交接记录。变电站应配备专业的电气设备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变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分析,排查设备缺陷或异常,检修存在问题的设备,并找出导致设备产生问题的原因,形成备案管理记录。加强设备管理,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故的发生,提高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工作质量。

总之,变电站的顺利运行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只有加强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为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娅丽. 浅析变电站运行安全措施与管理[J]. 企业技术开发,2012,17:128-129.

[2]黎文波. 谈变电站运行安全措施与管理[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307.

[3]王宏. 浅析变电运行安全措施与管理[J]. 科技资讯,2011,30:135.

[4]卢江水. 变电站运行管理与实践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

上一篇: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探讨 下一篇:崇州市乡镇污水处理工艺及运行效果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