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时间:2022-10-17 10:07:19

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摘要: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多方面明职尽责,政府需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政策支持,学校要扭转教学方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而学生自身则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就业、择业、创业等多方式开拓生存和发展途径。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就业 创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143—03

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不是单方面的力量所能做到的,需要政府、学校、单位、学生的共同协调努力。政府需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学校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就业,而学生自身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目的。

一、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

1.调整经济结构以创造就业岗位。国家应配合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推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高端产业发展,以政府行为储备产业、储备技术、储备人才,从战略上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我国应该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将会带动以生产业为重心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前期调研、研发设计、要素获取、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这五个环节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更高,更具有增长的就业弹性,这些领域应该成为未来我国吸纳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2.制定和完善有关就业方面的法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要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特别是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力度,特别是需要专门立法,通过法制化手段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3.加大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扶持和投入力度。我国应进一步扩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给予高等职业教育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从即将走向劳动力市场的青年人,扩大到在职人员和转岗人员;服务范围要从长周期的学历教育向企业迫切需要的短期职业技术培训发展;高职要面对整个劳动力市场,不仅针对专业性职业岗位群,还要适应通用性职业岗位群,促进高职办学目标的多样化。国家要在政策上给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支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和法规,使高职院校在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同时也能进行学历教育,为高中毕业生再提供一条升学的道路。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投资不足,教学软硬件设施整体较差。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普遍紧张,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教材建设滞后。尤其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实验实训科目不能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缺乏符合相应要求的训练与实习条件,体现高职教育技能特色的物质基础极为薄弱,与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就要求政府部门重视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在经费方面要适当给予倾斜,加大扶持的力度,充分利用农村职教、成教、普教,“三教”统筹结合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对现有普通高校进行调整和分流,建立面向社会服务的技术型服务型学院。还可以与民间资本合作,让民间资本进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形式上,可以合作办学,也可以学校与企业共同办学,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可以大大地缓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4.规范和完善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首先,建立现代化的学生就业市场体系,推进人才市场化管理。在人才的市场化管理过程中,积极加大对毕业生档案的规整,熟悉毕业生的情况,了解毕业生的动态,给他们提供就业指导,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其次,建立市场化的人才电子档案。按照市场化管理原则,实行规范化管理。再次,建立健全毕业生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形成有利于就业的社会保障机制,以信誉为支撑、法律为保障广开就业门路。我国在对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市场秩序化管理中,有待进一步完善。

5.建立社会各界充分参与的就业保障长效机制。国家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在许多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社会各方面力量要积极配合,共同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利用可利用的一切资源来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要动员一切力量,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政府应该积极出面倡导学校和企业建立培养合同,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可以到企业实习,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这样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有收获,都能得到利益。

国家充分支持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就业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要积极创业,要利用国家和政府对从事个体经营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税收、贷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到自主创业。同时,国家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要大力开发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工作的毕业生,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对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毕业生,实施相应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扩大中央有关部门实施的面向基层就业项目规模。

二、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1.准确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对就业市场的准确定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面向市场,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行业的动态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所以高职院校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以及在课程设置等方面要积极地适应社会市场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建立社会发展供需协调机制,定期对社会市场的各类人才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学校为社会的哪一类岗位群培养人才,学院在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发挥优势,定位发展目标、培养目标。其次,专业特色的准确定位。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其核心就是要提高毕业生职业能力的竞争力,这就要求学校在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竞争力方面要大做文章,在与全国同类、同层次高职的竞争中赢得社会和企业的认同,那么就必须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高职教育重在专业特色,没有专业特色,学生就没有职业能力竞争力、学院就没有生命力,也就缺乏发展的动力和创造力。要想抓住专业特色、增强毕业生职业能力,就需要高职院校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社会的发展要有前瞻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对市场进行调查的同时,要有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社会发展的闪耀点,把握时展的脉搏。在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学院要积极探索与企业密切合作的发展道路,以此来实现“双赢”,借企业之手,为学院的发展提供契机、为高职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二是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职业能力,使其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使毕业生在社会竞争中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竞争力,并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较快胜任工作。

2.适应就业市场。体现办学特色。当前,不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陈旧,缺乏明显的特色,不能及时根据社会的有效需求进行及时的调整,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所以,加强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应该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这些改变落到实处,学校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要加强专业调整和建设,注重与企业联系、沟通,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要突出职业技术教育,无论是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还是社会文化生活教育都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一是使职业教育从狭窄的、针对具体职业岗位的、技能本位培训的模式转变为宽泛的针对岗位群的、以个性为本位的培训模式;二是随着经济和新技术的发展,毕业生不但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寻求工作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这种“整合课程”正是高职院校的优势所在,可借助该优势开设一些学术性、实用性相结合的课程和单科性的、“拼盘式”的技术性课程,诸如知识技能型课程、亲职教育课程、环境教育课程和休闲教育课程等等。

其次,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积极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学生动手能力强不强,用人单位最关心。学生要想被社会认可,就必须要重视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这样,不仅学生能够就业,学院也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再次,要加强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当前这一环节是专科生培养中最薄弱的环节。要加大投入,进一步重视各种实验实习条件的建设,切实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落到实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没有任何的实践能力,或者刚进城的务工人员也没有技术,而很多的用人单位又不想对新的员工进行培训,这就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机遇,高职院校可以开设各种短期的培训班,使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而且针对即将毕业的高职毕业生,也要进行相应的短期职业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职业需要的基本技能。

3.健全就业指导机构,提供及时周到服务。就业指导在学院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可通过两种形式来进行。一种是课程形式,即通过正规教学的形式,由专职教师或就业指导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传授就业知识和技能,且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了解职业市场,认识自我,合理地设计自己接受教育的计划和选定未来的职业;另一种是将就业指导渗透于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任课老师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不仅传授具体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而且阐明这些知识与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所应遵循的各种规则。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就业指导,拓宽高职毕业生就业渠道。

首先,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高职院校应设立专门的就业工作机构和人员,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牵头,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并在各个层面分解就业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形成院系领导、班主任等全院上下共同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局面,从而扩大就业资讯来源渠道。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应该多重视学生个体的需求和个人理想,不能片面强调社会的需要。学生就业思想的教育工作应从主客体相统一的就业环境总体角度出发,尊重主体需求,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寻找两者的最佳平衡点。

其次,高职院校应主动出击,与社会各单位密切联系,建立稳定的供需合作关系、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可以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专场招聘会和供需见面会,使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资源共享,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还可以为高职毕业生提供更多的职业见习基地、职业见习岗位,以此来增加毕业生的社会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

再次,应逐步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网络平台,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的作用,使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从有形就业市场向网络就业市场发展。今后,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这是个发展趋势。毕业生就业情况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受学校、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在不能改变现今社会环境因素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现状下,学校可以通过进行学校体制改革和改善学生自身因素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职教育的成败归根到底要靠毕业生就业情况来体现。学校只能通过对市场的准确定位及对学生的专业化职业指导,学校上下、学生本身及全社会齐心协力,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共同促使高职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三、学生要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业能力

1.转变个人心态,更新就业理念。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就要求高职毕业生从就业环境的总体性出发,转变就业观念,理清就业思路,拓宽就业视野,确立“打工就是就业”,“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观念,以自己的实际能力赢得用人单位的认可。高职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积极面向基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走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就业环境和就业观念是在就业系统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两大因素,本质上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作为高职毕业生不要局囿于传统就业观念,要有开拓精神;有些高职毕业生还存在着就业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的情况。他们不了解社会需要什么和自己能够做什么,一味地贪图舒适的生活条件,他们看重的是就业单位的地理位置、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不愿去相对偏远和艰苦的地区:而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高职毕业生应该主要面向基层一线,积极融入社会。起点低并非一定是坏事,如果摆正位置、端正心态、发奋图强,积极融入社会,高职毕业生仍有众多的成长机会和成长空间,并最终赢得社会的认可。

高职毕业生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应学会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不能因为自己是高职毕业生、竞争压力大而情绪低落、产生自卑感。要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挫折,不断培养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奉献精神、创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认清形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确立适当的择业目标,客观冷静地分析就业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社会和学校应当正确认识大学生择业心态中的种种矛盾,决不能笼统地认为都是消极心态。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态使其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动力。除了毕业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高校与社会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保持稳定、积极、正确的择业心态,进行合理择业。

2.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毕业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素质的竞争,而高职毕业生在校三年中更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准备。自觉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尽快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首先,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苦练内功就是要学到真本事,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为人处事方面,都要有较高的水平、在专业技术层面,作为高职毕业生,专业技术水平要相当过硬:作为学生,首要的任务是学习,熟练掌握和运用本专业的知识,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踏踏实实,不能有任何的马虎,要切实提高理论修养,有更多的机会到实践中去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才能在就业的过程中获得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否则,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只有纸上谈兵的功夫,是不能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要的,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也不会被用人单位所认可。因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是能真正做事的人,而不是只会说不会做的人。有一些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没有真正掌握基本的理论,又没有掌握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这样的学生就很难在求职中被用人单位看中。其次,在为人处事方面,要善于沟通,培养交际能力。现在好多单位招聘员工都要求求职者有很强的业务拓展能力,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单位的员工,你不仅要在专业技术方面能够有所成就,更要为企业单位的发展多作贡献。善于和别人交流沟通就能主动地推销自己,让别人知道你自己可以做什么样的工作,从而才能使自己的专长能够发挥出来。第三,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所谓道德素质,这里主要是讲要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作为学生,本就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但是一些学生却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他们所做的事情与其身份极不相称。一方面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没有把德育工作做好,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学生没有真正自觉地要从内心做一个道德良好的人。这样的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自然不会被单位看好。最后,高职毕业生要制定职业发展规划。高职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有必要对自己的前程进行一番设计,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计划。制定职业发展计划最好先从自身出发,特别是从自身的兴趣所在和优势出发。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作出相应的选择。计划是行动的指南,科学的计划会导引你不断向上,推动事业取得成功。高职毕业生寻找和选择职业的时候,不要忽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如果能够按照职业发展计划去前进,那么高职毕业生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响应国家政策,积极自主创业。大学生要立足校园,关注社会,掌握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有所准备,在就业的道路上心想事成。而且个人是否与其选就的职业要求相适应,这是一个人今后能否在职业岗位上充分发挥潜能、事业成功、身心愉快的保证。对此,每个高职毕业生一方面要了解所选职业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评价自己,衡量一下自己的知识、技能、体质及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品质的状况是否与职业要求接近或相一致。这就需要高职毕业生在学校期间要掌握主动性,积极为自己以后的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要主动地去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选择适合自己创业的出发点。二是主动进行创业准备。在校期间应根据自己将要选就创业的要求,学习有关知识、技能,培养相适应的思想及心理品质,同时,要了解和掌握国家出台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规定。高职毕业生要树立主动精神,及时抓住机遇,同时又能在职业中作适应性比较,选就一个最适合自己而又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创业机会。

[注:本文系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规划课题《高职毕业生就业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探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西财贸职业技术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责编:李雪)

上一篇:临海市农行网点服务现状与改进建议 下一篇:浅析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财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