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补白给语文课堂创造精彩

时间:2022-10-17 10:03:11

让古诗补白给语文课堂创造精彩

摘 要:在教学古典诗词时,引导学生在诗题、诗中或者诗末等处恰到好处地进行文字补白、情感补白、意境补白等,可以创造语文教学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古诗 补白 创造 语文 精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0-0046-02

作者简介:冯燕(1966―),女,江苏海安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南通市海安县胡集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营造时空、对话、情感、场景等空白和营造未定性的感性生成机制是每一个优秀的作家之功力所在,所以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作品,都是经营空白的艺术作品。鉴于此,在解读语文教材中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时,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弥补古典诗词中因语言过于凝练或者作者有意略而不写而造成的作品中的文字、文意、对话、情节、意境等空白,就有可能引导学生在补白中同古典诗词文本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对话,在补白中更深刻地品味古典诗词中蕴含的美学特质,在补白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之音,继而创造精彩的语文教学课堂。

一、诗题补白,揭示意蕴

在古典诗词中,诗题往往是全诗的眼睛,是我们理解全诗的窗口。诗题因其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而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时,抓住诗题的特点引导学生精心补白,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古典诗词的切入点,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诱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构建精彩的语文教学课堂。

如在教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在初步阅读和理解这首诗的基础上,根据下列几个方面的提示给这首诗的诗题进行精彩的补白:一、“白雪歌”是什么意思?二、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三、谁在什么地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很快就体悟到了诗题的意蕴:作者岑参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边塞轮台用诗歌送别友人武判官归京,学生由此深刻感悟到这是作者在边塞雪景中送别友人时用歌行体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描写了西北边塞秋季的奇寒和美丽的雪景,还描写了戍边将士苦寒的戍边生活,更抒发了诗人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因为有了这次的诗题补白训练和审美体验,此后,学生对诗题补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以后的古典诗歌教学中,学生往往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展开自己敏捷的思维,兴致勃勃地对诗题进行精彩补白。

又如在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时,笔者在黑板上刚把课题书写完毕,学生就纷纷对诗题进行了精彩的补白演绎:“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夜里用诗歌的语言写信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他告诉询问他归期的妻子:秋雨连绵,交通中断,归期无法确定。全诗表现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由此可见,教学古典诗词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诗题进行艺术性的补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品味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阐述自己观点的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为构建精彩的语文教学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诗中补白,丰富文本内涵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中间部分的写景或叙事等场面进行合情合理的补白,不仅可以丰富古典诗词的文本内涵,而且还能给学生的思维、想象带来无限的驰骋空间,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古典诗词所带来的快乐,又可以享受到给古典诗词补白的快乐,还可以让语文教学课堂更加精彩。

如在教学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时,笔者引导学生在词的中间部分写景类句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者叙事类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中自选一句进行合情合理的补白,以便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西北边地荒凉的秋景、边地军旅生活的艰苦和军情势态的严重,更加深刻地体验将士们慨叹功业未立的遗憾和思家念亲、故里难归的复杂心情。事实证明,通过引导学生对上述句子中的塞外荒凉秋景进行补白或者对戍边将士以酒浇愁、一心报国的心理活动进行补白,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了作者在这首词中描写的边塞秋景的壮美以及抒发的壮志难酬、忧国思乡的情怀。

三、诗末补白,余音缭绕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结尾部分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活动、人物活动场景不够具体或学生情感体验有所缺失的地方进行合情合理的补白,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更充分地领略出古典诗词所蕴含的真情实感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和再创作能力。

如在教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笔者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在课外作业本中用自己富有文采的语言对诗末的送别场景进行补叙。检查作业时,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写得声情并茂,有的学生写得细腻深情,有的同学把诗末送别的场景写得雄浑阔大。最有趣的是有位男生在作业本上画了一幅题为“轮台惜别,依依不舍”的素描画,画面的背景是一片白茫茫的大雪,画面的中间稍微偏左一点是两位身着古代戎装的武将依依惜别的场景:一位武将站在天寒地冻的雪地里“举手长劳劳”,一位武将骑在马背上频频回首、“欲行还踯躅”……不可否认,如此富有创意的补白,其意境可谓雄浑阔大,其情感可谓极为缠绵细腻。当笔者将这位男生的素描展示给大家的时候,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而又持久的掌声。正是因为有了这次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末的成功的、精彩的补白训练,学生对古典诗词进行补白的兴趣突然大增,所以,在此后的古典诗词教学时,学生很自觉地援用自己已有的补白经验,对古典诗词的结尾进行精彩的二度创作。

综上所述,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诗题、诗中、诗末等处恰到好处地补白,能不断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放飞学生敏捷的思维,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与高度的创作热情,还能架设学生与古典诗词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对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情感、艺术形象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同时也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刘铭.浅论古诗词教学中文字补白能力的训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5).

[2]赵虹.“补白”让语文教学更生动[J].甘肃教育,2013,(4).

[3] 徐永健.补白让生成更精彩[J].山西教育,2009,(5).

上一篇:灵犀之光 幻化成舞 下一篇:从文化语境角度谈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