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直接口服有机磷中毒56例误诊分析

时间:2022-10-17 09:58:51

非直接口服有机磷中毒56例误诊分析

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经常遇到,特别是经呼吸道、皮肤吸收和误食有机磷农药污染的蔬菜等非直接口服的有机磷农药中毒,由于其病因的隐蔽性,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较大而易误诊。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能正确诊断,避免误诊、漏诊,现将在1992~2007年经呼吸道、皮肤吸收和误食等非直接口服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6例的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56例,其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23~68岁,平均52岁。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途径:喷洒农药经呼吸道吸入中毒16例,皮肤接触吸收中毒4例,呼吸道和皮肤接触混合中毒30例,进食喷洒过有机磷农药的蔬菜6例。其中甲胺磷24例,乐果14例,敌百虫6例,不明农药中毒12例。发病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3天,与口服中毒相比潜伏期明显延长。轻度中毒40例,中度中毒16例。在社区服务站误诊转来我院38例,我院误诊18例。

临床表现 毒蕈碱样表现:恶心、呕吐、腹痛、多汗、腹泻、心跳减慢、瞳孔缩小、咳嗽、气促等;烟碱样表现:面、眼睑、舌、四肢发生肌纤维颤动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头晕、头痛、疲乏共济失调等3个症状。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是诊断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特异性实验指标。正常人血胆碱酯酶活力值为100%,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时,胆碱酯酶活力值在70.50%为轻度中毒,50%~30%为中度中毒,30%以下为重度中毒。

误诊情况误诊急性胃肠炎32例(57%),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例(9%),胆囊炎2例(4%),肺部感染7例(12%)。阑尾炎2例(4%),脑卒中4例(7%),食物中毒4例(7%)。

结果

诊断明确,经用阿托品等综合治疗后,病人全部痊愈出院,故早期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讨论

非直接口服有机磷中毒主要发生于夏秋之际,这是一项重要客观因素。临床症状轻,而实验室检查胆碱酯酶活力下降是本病重要的诊断依据。病史隐匿,潜伏期相对长,发病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或漏诊;询问病史不够认真详细,病人大多数为农村老年人,不知晓喷洒农药会经呼吸道吸入和皮肤吸收中毒,有时不清楚喷洒过农药已多天且清洗过的蔬菜,煮熟还会引起有机磷中毒,故不主动提供接触史,甚至时间长而忘记,需要反复询问病史,详细调查生活接触史:体检不仔细,如皮肤湿润、瞳孔缩小、心律偏慢等症状。疑似患者及时测血清胆碱酯酶活力,一般多数可作出明确诊断;思路狭窄,只想到该系统常见病,而未加强综合分析,经验不足,特别在夏秋季节尤应注:意。有时按常规治疗效果不满意,应:考虑到是否诊断有问题,且可以做阿托品实验治疗。

预防 加强对施药人员卫生保健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穿厚衣服。加强对农民宣传教育。施药时间避免高温、露水时段。施药后及时换洗被污染的衣服。并用肥皂水清洗皮肤,尽量不用有机磷农药喷洒蔬菜等,这是减少本病的关键。

上一篇: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血压调控 下一篇: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引起假性胆结石27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