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撤机的影响

时间:2022-10-17 09:50:24

摘要:目的:以对比方式探究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撤机的影响。方法: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3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依据通气疗法将抽取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16例,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直至撤机。对照组14例,患者单纯行有创通气治疗直至撤机。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基本临床指标进行监测,统计两组治疗时间及临床转归情况。结果:对照组撤机时患者心率、收缩压等各项临床指标值与实验组无创通气120min后的各项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再插管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撤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发病时带有明显气流阻塞特征,属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严重时可诱发肺心病或呼吸衰竭,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对人的生命健康威胁很大[1]。临床研究证实,COPD患者罹患支气管肺部感染时,可造成患者病情急性加重(AECOPD),继而合并呼吸衰竭,导致死亡,故优化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过去,临床对此类疾病的治疗多采用有创通气疗法,此法虽具备一定疗效,但易引起并发症[2]。基于此,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得到研发并投入使用。文章现以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为例,研究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患者撤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共收治34例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COPD诊断标准依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3],所有患者均有肺感染现象,痰液量大且粘稠变黄,WBC计数达到10×109/L以上。经检查,所有患者PaCO2均不足13.3kPa,部分患者则伴有昏迷等意识障碍。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及不配合治疗患者,剩余30例入选,依通气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6例,男10例,女6例,患者年龄44-86岁,平均(56.7±7.1)岁。对照组14例,男9例,女5例,患者年龄43-87岁,平均(56.4±7.3)岁。,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急症抢救、支持治疗及护理,如营养支持、抗感染、引流痰液等。对照组行有创通气治疗,采用呼气末正压的方式在患者气管插管后控制通气,同时配合使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当患者压力能自主咳痰且压力支持通气达到6cmH2O左右时,拔管撤机。

实验组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其中有创治疗步骤同对照组相同,只是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通过各患者自主呼吸试验结果适当降低通气压力支持,给予患者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认患者可自主排痰且无其它不适感之后拔管,改行无创通气治疗。设定呼气末正压4cmCO2。治疗期间,根据患者呼吸改善情况适当调整吸气压,逐渐降低确保患者可以平稳自主呼吸,直至完全撤机。治疗完成后,如患者病情反复或加重,即可行有创通气治疗抢救。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具体如下:①心率;②收缩压;③呼吸频率;④动脉血氧分压;⑤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在撤机前、对照组拔管时及实验组无创通气120min后对患者上述临床指标进行监测。治疗完成后,统计两组治疗时间及临床转归情况。患者呼吸衰竭症状改善,撤离重症监护,可自主稳定呼吸定义为撤机成功。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18.0系统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

2.结果

(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对照组撤机时患者心率、收缩压等各项临床指标值与实验组无创通气120min后的各项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与转归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再插管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机械通气分为有创、无创两种,是现阶段临床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主要方式方法,其应用可维持人体所需气体交换,避免细胞缺氧,当患者出现动脉血氧分压过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过高、呼吸暂停、意识障碍加重等情况时需即可行机械通气救治[4]。这之中,虽然有创通气疗效显著,但长时间使用可导致患者机械依赖,并造成机体损伤、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对此,降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对于优化机械通气治疗而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5]。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是指有创通气、无创通气相结合的治疗方式。通过在适当拔管时机下改行无创通气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避免由此引发的并发症问题[6]。通过本次临床试验可以看出,给予实验组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治疗,患者撤机成功率高达93.75%(15/16),无再插管病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曹莉锋,赵秋菊,徐进步,钟富宽.不同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1:35-37.

[2]朱艳玲,田亮东,方华.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撤机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04:17-19.

[3]黄金华,黎教武,陈伟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其切换点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04:20-23.

[4]周柳如,张平,黄潘文,江宏志.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可行性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3:1946-1948.

[5]王轶娜,杨宇,陈平,罗荧荃,杨悦.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4:6-12.

[6]甘文云,李海明,王运,李春苗,翟展艺,赵冲,刘辉.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20:125-127.

上一篇:四川省遂宁市对隐形娱乐场所内FSW干预模式探索 下一篇:PFNA和DHS钉治疗老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