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空间体验的观照

时间:2022-10-17 09:28:00

【内容摘要】空间情节是一种源于体验的空间感受。它依赖于物质的作用,又与人的感知紧密关联。构建展示空间中的情节,其目的是柔化相对冷漠的理性空间,建立空间与人的情感联系,实现以空间为媒介的信息互动与交流。文章简述空间情节的缘起,重点论述展示空间中的情节构建及其作用的过程,并以实例分析表明了空间情节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价值。

【关键词】空间情节 情节要素 空间场景 空间体验

以功能为导向的展示空间设计,缺乏对空间体验的观照,逐渐失去了其独有的价值和吸引力,在信息媒介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说教式的展示方式,而更多地趋向于自身的参与、体验和感悟,空间体验已成为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那么如何在均质化的展示空间中创造个性化特征,建立空间与观众的情感联系,实现观众的情感体验,已成为展示空间设计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本文从空间情节的原点来挖掘空间情节的要素,并以此来构建展示空间的情感体验,旨在提高展示空间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力,为设计师提供一种路径上的参考和借鉴。

一、空间情节的缘起

如果说文学记载了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和事件,是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一种传承,那么空间情节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一个集镇、一个事件的场所记忆的一种具体呈现。“当歌谣和传说已经泯灭,一个消亡的民族已经没有任何痕迹的时候”(图1),人们生活和曾经发生过事件的场所空间常常能述说发生过的一切①。

一个有故事、有情节的空间场所能被人感知,给人遐想并给人以感染力,使人难以忘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是诗人对空间场景和生活情节的一种体验和感悟的描述,《清明上河图》是画家对北宋京城汴梁繁华集市和市井生活的一种呈现,人类在其劳动和生活的环境中感受到了空间情节的存在,并在改造空间环境、建设家园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植入这种情感体验来表达自己的故事和生活情节,借此体现他们的生活方式、习惯、信仰、情感等。由此创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文化传承,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民族文化、心理、习俗、宗教和信仰,身处空间情节中的人就会体验和感知到空间中的情节和意义,并有意无意地与关联着的生活联系起来形成情景印象,这种情景印象又会在以后不断拓展的建造活动中呈现出来,构成具有丰富内涵的空间情节。我们可以从古罗马万神庙庄严、肃穆的空间氛围中体验到宗教的神圣和信仰,从凡尔赛宫广场上的雕塑与场景感受到过往的历史和情节,从里斯本古老街道中摆放的长椅领悟到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图2),从北京故宫中感觉到一种皇权和威严。事实上,空间情节与其承载的生活情节构成了一个整体,它通过人的感知活动并经空间和时间的作用,唤起了人的感觉、幻想和记忆,建立了与个人生活情节的联系。

体验使人们认知了空间环境,建立了人与空间环境的秩序,这种由体验唤起的感知所获得的经验,以空间情节的方式表达一种空间秩序的思想,一直延伸到了人类艺术的各个领域。古今中外,无论是文学、书画、电影、戏剧还是音乐、舞蹈、壁画等艺术形式,都体现了这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情节情形,空间情节已成为人类空间记忆的一种载体和表达方式。

二、空间情节的构建

空间情节来源于生活的体验,同样这种体验也会映射到展示空间中来。在展示空间中,体验表现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是指观众,客体一是指空间的功能、形态、色彩、展台、展品、图片、材料、场景、音影、技术、工艺等物质存在;二是指空间各元素内在关联关系。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构成了展示空间中的情节。可以说,空间情节是空间体验的发生器,如果缺乏空间情节,展示空间中就少了体验的思想内涵和所指的意义,也就没有了艺术的感染力。

一般来说,展示空间中的情节设计需要从题材与概念、主题道具、材料和细节、空间场景和顺序编排几方面入手,这些内容可称为情节要素,它们各自在情节构建中发挥作用,并共处于一个整体之中,体现的是一种相互渗透、彼此共生的结构关系。

(一)题材与概念

题材是指有情感的、能赋予空间内容与活力的题材,隐含着吸引人的故事内容和激发人想象的潜在动力。概念是指能够引导观众的行为、诱导观众的空间体验、改变对现实空间感受的思想意图,它能整合空间氛围、调整空间结构、使各个空间场景融为一体。展示空间的体验需要情节题材与概念来支撑,比如“蓝调坊”“名人堂”“彩色的薄纱UFO”等,题材与概念是空间体验的基础。至今,我们对上海世博会芬兰馆宁静、祥和的空间场景记忆犹新、难以忘怀,是因为设计师郭泰睦采用“冰壶”为题材,以美好生活的六大要素:自由、创造力、创新、社区精神、健康与自然为概念,传递了芬兰人幸福的现实生活及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正是因为植入了题材和概念,使展示空间具有了表现力与趣味性,让观众有了体验的对象和内容,有了想象和思考的可能性。又如East End 儿童博物馆,展示以“旅行”为情节题材和概念来组织情节内容,进行多场景的布局,以家长带领的方式引领儿童认识周围的世界,现实环境与幻想世界、城市环境与乡村景观被植入在“旅行”的途中。由于融入了“旅行”的情节题材与概念,加之虚拟现实场景技术及互动装置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儿童参与的兴趣,使儿童在一个现实与未来的空间体验中增进了对世界的重新认识。

(二)主题道具

主题道具是展示空间中表现空间情节、承载主题概念的主要物质载体。主题道具在空间中隐含着一种情节题材的可能性。在商业展示空间中,道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功能的原指上,当然不排除它的所指,即与产品的品牌、属性和品质的关联,而在主题馆、博物馆的设计中,特定的主题道具却有突出主题、确定空间氛围的作用,它显得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笔者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看到,一条巨大的古生物化石恐龙放置在一层大厅的中央(图3),作为道具它揭示了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主题,又控制着整个大厅的空间氛围,在弥漫着远古时代的气氛中,身临其境的每一位观众都会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探知的欲望油然而生。不仅如此,道具与道具之间还存在着情节的关联,这种联系不只是视觉形态上的关联,更重要的是情节和内容上的关联。从让—努维尔设计的法国原始艺术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窥见,在非洲、亚洲、美洲、大洋洲四个不同的场景中的墙体、展板、展台、木雕,这些充当道具的构件,其关联不只是视觉上的色彩、质感、形态,还有一种隐藏着的看不见的秩序——原始情节。

(三)材料和细节

空间情节的生成同时是建立在功能、材料、结构和技术上的细节语言,从语义学的角度讲每一个句子的意义是由组成它的单词决定的,同样每一种材料和细节都会对整体的空间意义产生影响。恰当运用与主题相适应的材料和细节可以增强空间体验的情节性,增加审美的情趣,从而让主题概念和情节根植于主体的感受之中。材料和细节能反映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如爱知世博会日本馆的设计中运用可降解、无污染的原生木材、竹及纸质构件,采用可拆装的螺栓结构,并结合现代的场景虚拟技术来营造空间环境,充分体现了自然与智慧的主题。材料和细节也能体现功能和设计的逻辑,如葡萄牙里斯本会展中心(图4),它不仅体现了连接功能的作用,还呈现了结构的逻辑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文明的光辉。在材料和细节的设计上,我们可以运用具象、意象、抽象的策略,使得材料、细节、道具和场景建立一种有效的情节关联,如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在洞壁上描绘的壁画,空中悬挂的兽骨(具象)、芬兰馆建筑外表的鱼鳞(意象)、德国纸业制造联合会展展场中吊挂的纸盒(抽象)都呈现出一种与主题相关联的意象。所以说空间中的细节“不只是提供即时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与材质、细部、道具、场景、秩序等相关联的一种情节的主题”,即细节有表现情节题材的能力 。

(四)空间场景

场是指客观存在,景是指主体感知。场景一般是指空间系列中的某个单元,如展示空间中的展场或共享区域等。通常场景是容纳概念和题材、情节与故事,同观众交流、对话最活跃的地方,观众的参与、事件的发生都取决于场景中情节要素的安排和布局。一般来说,场景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属性:一是场景中的物质环境;二是场所中的主体“人”、事件及其隐含的意义和各空间要素之间的情节关联性。作为场景,在展示空间中它不是单个孤立的场所,涉及左与右、彼与此的空间关联,这种关联营造了一种空间系列的连续感,结构上起到了一个“承”的作用,并给展示空间带来了生气,强化了接受者的情感体验。另外,场景中的道具、界面、形式、光影、质感等也存在着一种内在关联,这种关联不只是一种物质功能和视觉上的关联,更主要的是一种情节关联,影响着空间的场所感和区域性,同时隐含着过渡空间与情节的可能性。

(五)顺序编排

顺序编排是指在展示空间中巧妙地编排空间场景的顺序,用不同的方式来改变体验的历程,让空间更具张力,更有感染力,这种顺序变化不仅是视觉形式上的呼应与连续,还是观众情绪上的起伏变化。令人惊奇、印象深刻的顺序编排大多不按常规的顺序去展开整个空间序列,而在于情节与观众感知变化的需要,目的是创造一种符合展示主题意义的空间感受。不同寻常的顺序编排可来自情节题材、形态关系、情景转换、虚实处理、空间节奏、叙事结构等的变化,这种变化使空间有了重点、主次和节奏,也就有了空间的艺术感染力。

空间场景的编排有线性编排和非线性编排两种方式。线性编排主要依据时间的序列和事件的因果规律排列,情节连贯,具有明显的顺序性,常呈现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线性模式。这种结构常应用在时序性强的主题馆、历史博物馆、民俗馆、个人纪念馆的空间设计中。非线性编排在时间上是无限期的或者说是有规律重复着的,但空间中的事件可能是相互重叠、同时发生的,叙事的方向不是朝着某一个结局发展,可能同时有多种路径、多种线索、多种结果,这种多导向性的编排结构将引发多种阅读情节,带来多种情感的体验。如曲米设计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在编排上几乎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目的是让最终不明的结果和意义留待观众参与体验,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这种开放式多选择的空间编排,提供给体验者更多的是自主性、多样性、复杂性与趣味性,这种方式常常应用在商业展示、游乐体验馆的设计之中。

结语

“情节是空间体验的基础,而体验必须通过深刻的印象来实现,所谓的印象深刻就是体验的结果”②,展示空间的情节设计就是以这个结果作为设计目标。总之,空间情节的设计目标不是场所,也不是形态和空间,而是在满足展示功能基础上创造一种可体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空间。事实上,只有当观众被场所空间的气氛感染时,才会对展示的主题产生兴趣,只有体验到了空间中的情节和意义时,才能加深对展示主题的理解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此为基础才能实现对观众在空间体验上的观照。

注释:

①爱森斯坦.并非冷漠的大自然[M].富斓,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211.

②约瑟夫—派恩二世,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夏业良,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50.

参考文献:

[1]陆邵明.空间中的情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

上一篇:综合性高校艺术类景观设计教学改革 下一篇:中美中小学基础艺术教育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