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区景观的交往空间

时间:2022-10-17 09:24:24

浅析校区景观的交往空间

摘要:良好的校区景观设计,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而且对校区内的人际交往能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和价值。本文将关于校区景观和交往空间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做出一定的研究,期望能在校区景观设计这一领域有所创新。

关键词:景观;校区景观;交往空间;心理

引言

校区景观即是在校园这个特定的空间之内的景观。交往空间是一种介于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心灵沟通的空间。互动的人形成了各种亲疏不一的人际关系,并伴随着相应的心理活动。心理通过其外在行为表现出来,这便使得人们在同一空间内所处的位置以及所处位置所带来的交往方式又能体现出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

校区内的交往空间,又是一个在特定的场合下所构成的交往空间,在这个空间,人与人之间有着心灵的交流。当人们处于校园中时,他们经过的走廊、广场、楼梯、花坛、喷泉甚至于教室、图书馆等等,都是人与人交往的空间。在这个特殊的空间里,使用这个空间的人群也是特定的,他们每天都需要使用这个空间。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现今看来又是尤其重要,学生与老师的交往,学生与学生的交往这些都是可以借助校园景观设计学来改善的。

一、校区景观交往空间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校区景观交往空间的现状

现今的校区景观设计普遍缺乏新意,无法有效地体现出每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与治学理念,于是便出现了很多的设计误区,如盲目追求景观大面积、设计风格跟潮、缺乏人文关怀等等。

(二)制约校区景观交往空间的因素

创造空间是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每个空间都有其特定的形态、色彩、材质、植被、风格、搭配与布局等构成因素,它们综合体现了空间质量和空间功能的作用。例如凸形的空间形态具有视野的外向性,其空间与外界紧密相连,具有连续开阔的感觉;凹形形态具有内向性,其空间不受外界干扰,具有分割、封闭和私密感。而在材质的运用上,不同的材质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材质的性能、结构、色彩和质地上。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植被与风格布局等因素在校区景观中的作用。

二、校园景观交往空间的现实意义

(一)对行为人的影响意义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需要私密空间的同时,也需要开阔的公共空间。私密性对现在处在激烈社会竞争中的人尤为重要,它可以使个人对于他人对自己空间的接近程度进行选择性控制,可以按照个人自己的意愿支配环境,或者同自己亲密的人相处而不被他人打扰。在整个校区环境中建筑物把校园分割或围合成许多大大小小的空间,这就需要区别各个空间的重要程度,确定一级空间、二级空间和三级空间,分别在尺度、形态、性质、营造等方面给予不同的处理,支持不同的行为,并运用收和放的布局手法把空间联系起来。

(二)对校区的影响意义

以绿化为例,就校区绿化对校园形象的普遍意义而言,绿化面积的大小和水平的高低,常常通过初来者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校区的外在形象。

校区景观文化蕴含巨大潜在的教育意义,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校区景观的合理设计符合坚持先进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利于全面促进优良校园文化的全面传播与和谐发展。

三、营造适宜的校区景观交往空间

(一)挖掘地域特色

你很难想象在西北的大学中建设这一个24小时全天不休的水体造景,就好像要将白杨树种植在宁波的校园里一样。地域特色的挖掘和利用对营造适宜的校园景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假如就在路旁有一颗大树,把它搬走或许十分困难,但是如果就根据它来进行设计,制作出一个独具特色的环境小品,也许更加利于发掘和利用本地特色。

(二)考虑气候特点

气候是制约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如何根据特定气候条件进行最佳场地和构筑物设计,二是用何种手段修正气候的影响以改善环境。一些前卫的校区景观设计,就是使用自然特色的创意来设计的。例如,在南方,特别是比较湿润的城市,我们可以种植草坪,利于草木的生长,在视觉上也能给人开阔的效果。

(三)尊重民俗民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设计师爬山涉水,踏遍了每个角落,走了多户民居,岛上绿树婆娑,山水一色的魅力风光和纯朴的民风激发了设计灵感,设计出文化底蕴浓厚的大学校园。在大学新校园景观设计中,地域性的考虑使位于不同地域的大学具有了不同的性质,这样一种性质是形成人对新校园认同感的重要基础。顺应环境特征,延续现有自然环境的特征,是大学校区景观营造中展现地域特征的重要条件。

(四)重视植物的景观作用

宁波大学在植被的运用上有着许多成功的例子。例如我们最熟悉的大草坪,它在植被的选择上选择了适宜南方气候的草坪,并且在在区间范围上有着较好的容纳性。这样能促使学生在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内,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为人际交往加分。

(五)充分利用水体造景

水是大自然最壮观,最活泼的景观要素,水景往往赋予校园环境以独特的神韵,使校园更具生命力,使大自然产生亲和力。同时,大面积的水域还具有吸热,吸尘等作用,对提高空气湿度,改善校园环境十分有利。

(六)突出广场的景观效果

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第一感知的对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并影响对整个环境的评价,如何利用第一印象的初始效应,对第一视觉对象巧妙构思尤为重要。在校园前区结合校园入口设置中心广场,布置最动人的室外空间,不但可以发挥其组织,聚散人流的作用,而且能与建筑相映成辉,形成空间序列的高潮。中心广场的空间大小,尺度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突出轴线和规则的布局。

四、校区景观交往空间研究的可持续性

克莱尔•库帕•马库斯在《人性场所》中提到:“每个人的大多数受教育机会都发生在户外。”校区环境设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这也正是校区景观设计的特殊性所在。南开大学老校长母国光也说过:“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氛围。”只有赋予了某种精神后,校园的一切才变得有了生气,从而成为积极的教育因素。譬如,斯坦福大学内院连廊的铺地砖刻着历届毕业班的序号,岁月流逝,铜砖连绵不断,给后人以巨大的激励。另外,国内外许多学府都将学术大师的生平,警句铭刻在碑石之上,如清华园中的“王国维纪念碑“,题刻着出自陈寅俗、梁思成之手的碑文,让后人体味到王先生那“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这些雕刻、铭文,连同那一栋栋历史建筑,犹如一本本形象的史书,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学校成长的过程,给人以无尽遐想,让后人领悟到学校传统文化精神的真谛。

在进行校园建设时,应特别强调要有历史的观点,不可以因为建设而破坏了原有的校园风格。如清华大学的近春园遗址和南京大学烈士纪念碑等。这些景观除了可以增添校园环境的历史感之外,还能保留了校园原有的特色。注重校园的传统,还应努力在校园中营造一些有历史文化感的场所与纪念性设施。这对于校园历史氛围的形成也大有好处。

结语

大学校园是创造校园文化意境的场所,营造校园人文氛围,在精神和人格上会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善交往不单单只是依借个人的努力,这也需要校园景观的适宜设计。良好的校区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可以起到一个正确良好的引导作用,也可以提高师生的道德情操,还能够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和价值。适宜的校区景观不但可以提升校园的美观程度,同时也可以使校园师生的人际关系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丁园.《景观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席跃民.《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呙智强.《景观设计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注:宁波大学 大学生科技创新(SRIP)项目

上一篇:知识产权归责原则文献综述 下一篇: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