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类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的语言学解读

时间:2022-10-17 08:47:10

游戏类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的语言学解读

2014年,《奔跑吧,兄弟》火爆电视荧幕。与其他真人秀节目相比,《奔跑吧,兄弟》更像是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它有清晰的故事脉络、鲜明的人物形象。节目本身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叙事文本,语言便在节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前期人为设定使得节目语言的使用严密、精致,使得语言本身也悄无声息地融入到游戏的各个环节、细节中去。在此,我们将对该游戏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规则的语境依赖性、主题的互文性和会话的多义性。

一、规则的语境依赖性

语境可以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对于《奔跑吧,兄弟》之《穿越时空的爱恋》(2014年11月21日播出)而言,情境语境就是指游戏语境;而文化语境就是指它所依赖的游戏之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基于《穿越时空的爱恋》本质上仍是电视游戏类节目,因而可以将它的文化语境分为以下层级:节目语境、频道语境、广播电视语境、大众传播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认知背景语境等。除了节目语境之外,其他语境都是节目的外部语境。相对于节目语境而言,其他层级的电视语境都是客观存在的,所有节目都受到这些语境的制约。而我们在这里提到的语境,是节目语境之中更为细化的具体语境。换句话说,我们是以《穿越时空的爱恋》为游戏文本,分析该文本内部蕴含的游戏语境。

《穿越时空的爱恋》中具体包含了四个层级的游戏语境:虚拟的认知背景语境、虚拟的社会文化语境、虚拟的故事语境和游戏自身的规定性语境。节目开篇讲述了“骑士鲍斯将宝石‘海洋之心’赠送给爱妻艾琳娜”的故事,故事虽然是虚构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对于“海洋之心”有一定的认知。这个故事便是本期节目虚拟的认知背景语境。大上海发生的故事则是该游戏的社会文化语境,“宝石丢失案”的故事内容本身与1993年大上海的风格十分贴切。认知语境和社会语境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极具浪漫色彩的背景,赋予游戏以趣味性,在短短几分钟内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宝石丢失案”这一事件中详细地介绍了当事人的身份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赋予了游戏参与者以具体的角色身份――这就是游戏的故事语境。至于游戏规定性语境自然是指游戏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等。游戏必然都有游戏规则,但是属于游戏自身的特定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背景语境却不是所有游戏都有的――《穿越时空的爱恋》的趣味性恰恰在于此。

在整体规则明确的基础上,游戏并未脱离节目为游戏虚设的社会文化语境。在游戏的进程中,社会文化语境“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游戏规则之中,让观众浑然不觉。在第一轮游戏中,游戏规则的设置是与节目的故事语境相契合的。故事中王祖蓝是小丑,因而他的游戏规则是“10秒内喝完可乐,且在20秒内”不打嗝。这一规则设置使他“面部表情丰富”、丑态百出,真正契合了小丑身份。故事中的海泉是车夫,车夫拉车时双手被占用。因为其游戏设置就是“不用手,抖掉全身的便利贴”。第三轮游戏中,编导在电话中增设了“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身高超过一米七就会被淘汰……”等游戏规则让参与者和观众不知所以。表面看来,这种模糊的指示性语言让整个游戏充满了悬疑感和紧张感。一旦谜底揭晓,人们恍然大悟。如果将这些信息放在游戏预设的故事语境中去,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从语言学角度来说,人物的语言、行为与其特定的角色身份相符。《穿越时空的爱恋》正是利用了这一原则。游戏中,参与者不能做与他们角色身份不符的事:陈赫是不苟言笑的百乐门舞厅老板,因而一笑就会被淘汰;海泉是不能偷听客人谈话的黄包车车夫,因而一回头就会被淘汰……游戏与虚拟的故事语境高度契合,回归到故事语境便能读懂游戏规则。脱离游戏虚拟的故事语境来看待游戏规则将无法提示信息的真正语意。只有放入将其放入虚拟的故事语境中思量,答案就变得清晰明了。

二、主题的互文性

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这就是“互文性”。互文性的对话主要涉及三个层面:文本的对话、主体的对话和文化的对话。“文本的对话”和“文化的对话”在《穿越时空的爱恋》中有明显体现。

(一)多文本对话

1、游戏与影视剧的互文

《奔跑吧,兄弟》的多期节目都有相对应的中国电视剧或电影,比如第一期《白蛇传特辑》对应《白蛇传》、第二期《寻找前世情侣特辑》对应《还珠格格》等。本期《穿越世纪的爱恋特辑》,从节目名称来说,与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相互文,主打“穿越”概念;从节目内容来说,与电视剧《情深深雨鳌废嗨疲讲述了歌女与阔少之间的爱情故事。这种互文性为游戏语境的设置提供了便利,影视剧中浪漫的爱情氛围由此被带入游戏中,强化了游戏氛围;影视剧提供的故事背景也使得游戏的整体结构更加完整。

2、本期节目与早期节目的互文

在叙事性增强的同时,电视综艺游戏的连续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从整体形式上来说,《奔跑吧,兄弟》无疑是一部“系列剧”。然而,这部“系列剧”常常将上期节目的亮点搬用到下期节目中去加以放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期节目里第二轮拍照游戏的规则是:拍照时要噘起嘴。在兄弟团成员们纷纷不满时,编导“善意提醒”上期节目中邓超噘嘴进行人工呼吸的一幕。上期节目的精彩看点与本期节目的游戏规则互文,将笑点延续到了本期。与普通的、干巴巴的游戏规则相比,这一设置明显多了几分趣味。

(二)文化的对话

互文性不仅适用于相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同时也存在于跨文化的文本之间。所谓“跨文化”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定义的:从横向的空间角度来看,它可以指不同民族、地域文化之间的互文;从纵向的时间角度来看,它指的是当下文化与“先前文化”之间的互文。这两种形式的可跨文化互文在《奔跑吧,兄弟》中均有体现。横向互文在本期节目中体现并不十分明显,本期节目更多的采用了当下文化与“先前文化“互文的手法。

“穿越”这一概念本身涵盖跨时空的意味。前文提到,游戏的文化语境就是1993年大上海的文化背景。除了语境设置外,游戏进程中的各处细节也都体现当下游戏与先前文化的互文。寻找宝石过程中编导为兄弟团提供线索的方式是通过“老式电话”,这种老式电话自身的文化特质为游戏增添了神秘感。而“报箱取报纸”、“从报文中解读出线索”等方式也与1933年大上海的谍报文化十分契合。大上海的文化特质为游戏披上了华丽的“年代风”外衣。除此之外,宝石项链本身就是一个超时空的存在。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亚瑟王时代,“海洋之心”项链就已经存在,并被赋予了“爱”的意义。从公元450年到1933年再到2014年,“海洋之心”项链跨越千年。以“海洋之心”为线索,三个不同时代的爱情故事何其相似――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终将分离。从此角度来说,游戏的结局是既定的。既然游戏与“海洋之心”相关,那么郑恺与伊一这对“游戏情侣”最终必会分离。

三、会话的多义性

游戏真人秀与角色扮演类网游的不同在于参与者的主体性。《穿越时空的爱恋》有真实的参与者,因而也就有了真实的会话情境。在真实的会话情境中,话语解读和会话原则的灵活运用为游戏增添无限趣味。

(一)多意义层级下的话语解读

本期节目的第三轮游戏是淘汰制,最终胜负是在淘汰他人的基础上才能决出的。游戏中,兄弟团成员们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两两相遇之时,如何进行良好沟通、正确解读他者话语的真正含义成为了必备技能。否则,极有可能被人钻了“语言的空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王祖蓝与海泉相遇时相互提出了条件。海泉说,“如果我站直了还没死的话,你会怎么做?”王祖蓝说,“那我脱鞋”。表面看来,二人的对话信息量相等。如果站在海泉的角度,用意义层级理论来分析一下王祖蓝的话,又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原话意义层级分层解读会话意图

“那我脱鞋。”

内容让我知道,如果我站直,他就会脱鞋。

言说行动作出允诺,以此想让“我”站直

活动我们正在游戏,做出此动作则有可能被淘汰

关系他是我的对手

自我写照我是游戏的参与者之一,我也想淘汰掉他

文化模式寻宝模式中,我是“车夫”,我与他是对手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背后隐含了多层级的复杂含义。值得一提的是,海泉缺失了在“自我写照”和“文化模式”层面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与王祖蓝相比,他的“自我写照”是模糊的。王祖蓝在这段对话中隐藏了重要信息――王祖蓝脱鞋不会被淘汰。王祖蓝自己已经明确了这一信息。然而这一刻意隐瞒、“假意”允诺使得他在游戏中悄然占据了上风。海泉则并不知道自己站直了是否会被淘汰,他并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同时,海泉也没有充分投入到文化模式语境中去认知自身和了解对方。若是他能充分理解“车夫”的话语身份,就能推测出“自己”的淘汰规则。如此,这段会话中的双方才能势均力敌。

(二)“违背原则”的会话

“为了保证会话等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必须共提供遵守某些基本原则,即合作原则。”①合作原则分为四条:质准则、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该游戏的规则设定和游戏成员之间的沟通话语中都出现了大量违背合作原则的现象:

第一,部分兄弟团成员在游戏中的交谈中违背“质准则”以骗取他人信任。比如,在拍照游戏中,邓超假意说要与王宝强等人合作,却趁其不备将其推下水。

第二,部分游戏规则设定违背了“量准则”以制造悬疑感。“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就会被淘汰”――此种格式的规则本包含两个关键信息:行为人和行为。然而,该规则的表述中,刻意隐藏了行为人这一关键信息。因此造成了语义模糊,造成了理解苦难,使观众不由得大呼“烧脑”。

第三,部分游戏规则设定违背了“关系准则”。比如郑恺、海泉等人找到了报箱里的报纸。从对话角度来看可以将此段内容看作报纸与海泉之间的对话。海泉:“请问如何才能淘汰郑恺?”报纸:“荣丰百货大少因车祸去世。少爷素不爱拍照。这是家中存留的唯一旧照。”这表面上看违背了“关系准则”,报纸提供了与问题不相关的信息。当然,事实上并非如此。通过充分结合多层级意义和多层语境对这段进行分析思考,海泉成功解读出了其中的含义――郑恺不受其他条件约束,他的“致命弱点”是照相。

第四,还有部分游戏规则的设定违背了“方式准则”,造成了歧义。比如说,“你们当中有个人,身高超过一米七就会被淘汰。”起初,这条规则被兄弟团成员把“身高”个人的自然身高,所以他们都“猫着腰”。这条规则真正的含义是,“利用任何方式使某人头顶高过一米七就会被淘汰”。由于话语歧义,使得兄弟们造成误解,每个人不得不猫着腰走路。直到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含义之后,才合力将王祖蓝抱起来,使之高过一米七,成功将其淘汰。(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注解:

① 冉永平[编著].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2次印刷.P56

参考文献:

[1] 维特根斯坦[著],李步楼[译].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18页.

[2] 沈梅英等著.维特根斯坦哲学视角下的语言观[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P16

[3] 冉永平[编著].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2次印刷.P56

上一篇:从评价视角看《破产姐妹》中的态度及介入意义 下一篇: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