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课程资源利用现状和学生意向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10-17 08:36:45

九年级化学课程资源利用现状和学生意向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通过对甘肃省某县15所学校的调查发现,该县化学课程资源丰富而又贫乏,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依然是“新瓶装老酒”,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调查与分析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1-0028-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

A县位于中华腹地、甘肃省东南部,分布于秦岭山脉西南端丘陵河谷地带。该县中部地域宽阔、地形多样、矿产资源丰富,融名胜古迹、民风民俗、自然风光于一体,享有“陇上江南”的美称;北部以铅锌矿最为丰富,素有铅锌重镇之盛誉;南部又以金矿著称。1985年该县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08个对外开放县之一,1998年又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近年来,A县已初步形成了粮食、畜牧、林果、蔬菜、烤烟五大农业基地及有色金属、酿造、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体系。A县启动新课程已历6个年头,6年来,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怎样,课程资源的适切性如何,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是新课程实施的对象,他们最有发言权;而且来自学生群体的信息是最真实、最可靠的。因此我们做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学生意向的调查是适当的、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2 调查内容及分析

2.1调查对象

我们选取甘肃省A县具有代表性的学校15所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这些学校中有占全县总人口近40%的西片学校5所,北片矿区学校3所,东片盆地区学校2所,南部山区学校3所,城区学校2所。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与师生座谈为辅。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1份。为保证问卷的真实可靠,要求当堂填写、不互相谈论,并当堂交卷。在问卷的统计中,进行了分校、分片和综合统计,希望能从中看出学校理念、经济、地域和民风等对我们所要调查的信息的影响。

2.2调查内容及分析

表1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从表中可以看出,84.64%的学生是喜欢化学的,城区学生所占比例更高(92.63%)。只有一所学校的九年级学生例外:不喜欢化学的学生超过了一半(52.50%)。从与该校师生的座谈中得知,九年级的2位化学教师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还处于经验积累期。通过调查还发现,A县的完全中学将主要精力放在高中部,致使初中部的教师在人员配置上处于劣势,该校就属于此列。在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喜欢实验、观察活动的占70.97%,西片学校达到74.69%;在喜欢阅读的书籍中,城区学生喜欢读故事书和科普读物的比例相差不大(36.84%、35.79%),但西片学生喜欢读故事书的学生几乎占到一半(48.55%)。

从表2可以看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学生首先求助的是老师或同学,其次是图书、杂志等相关资料,最后是上网;这符合代价最小原则。在经济欠发达的A县,多数学生要上网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迫不得已只有去网吧,花费时间和金钱或许还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

表3的调查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学生(55.61%)认为参加化学活动不但不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反而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有帮助;但对学校开展的与化学有关的活动的调查,数据分布离散度大。学校开展的活动很有限,几乎没有开展。

对已有资源的利用情况的调查中显示,校内供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源除教科书外主要是实验室和光盘资料;而老师经常使用的只占26.42%,偶尔一用的高达38.71%。老师按照教科书的顺序进行教学(86.79%), 做过课本上要求的化学实验(61.60%),学生观察身边的化学现象,能提出问题(58.22%)。使用电脑、使用化学教学软件学习、听科普报告、去科研机构参观、甚至从图书馆借阅化学方面的图书、杂志都是不可能的事。虽然多数学校配备了电脑,但仅限于上信息技术课,而信息技术课的内容“玩”的居多。对于使用化学软件学习,那几乎是一件奢侈的事;微机教室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部分学校还有多媒体报告厅,但用途已逐渐变为放光盘、讲公开课等。校内图书馆名存实亡,校外图书馆化学方面的书籍很少且很陈旧。东片某校学生这样写着:上化学课不做实验,老师干巴巴地讲,学生迷迷糊糊地听;上网不方便;没有科技馆等类似地方。西片学生这样填写:没有社会实践;实验能力差;没有从实际出发,只注重成绩;做题太少。南片学生填写的是:没有实验;没有条件上网。北片区学生填写的是:没有开放学生实验室;大家很少在一起讨论化学;在学习上,自己不是很主动;老师对学生没有太大信心;没有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等等。综观A县各校情况发现,对于演示实验,部分学校还能做一些;学生分组实验,有的学校做过一次,有的做过两次,多数学校学生分组实验一次都没有做过!究其原因,一些易损耗品(如试管)损坏后未能及时添置,药品过期无法使用等等,总之不是缺仪器就是缺药品,使实验不能正常开设。

在希望开发利用的化学课程资源中(表4),开发与农业有关的资源呼声最高(80.65%),因为A县是农业大县;其次是与衣食住行有关的资源(76.50%)。值得关注的是,北片处于矿区的学生和城区学生选择开发与工业有关的课程资源的比例反而比其它选项都低。为何会出现如此耐人寻味的现象呢?原来处于矿区的3所学校中,一所是职工子弟学校,他们的父母都在矿上上班;其余两所虽然不是职工子弟学校,但他们对开矿、选矿、冶炼等见的较多,有的学生家长就从事着与矿有关的工作,耳濡目染,他们对于矿的事情要比其它片区的学生知道的多,尤其是乡镇、个体不规范企业带给他们的“工业三废”使他们深受其害。A县地势北部高城区低,学生希望在教学中补充与我们周围的空气、水、绿色植物等相关的化学知识(83.56%);农药、化肥、油漆、涂料等的知识(70.20%);液化石油气、沼气等燃料知识(68.05%);其他所列选项的选择率皆已接近60%。由此说明,A县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了解家乡,了解周围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在填写的其它希望开发的课程资源中,西片、东片学生希望介绍常见食品、蔬菜的农药污染问题,大蒜的药理,不同农作物的化肥施用量,农作物种子的培育,地膜处理,果树管理,制矿泉水,地方特色小吃的知识等;城区和北片矿区学生希望重点介绍如何方便、简单地减少污染,废旧利用,食品卫生与健康,汽车尾气知识,厨房化学、宠物化学等;而南片学生只是笼统地要求介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在对化学课程资源丰富程度的认识的调查中(表5)发现,有77.11%的学生认为不丰富;只有北片某校学生认为课程资源丰富(40.00%)的比率大于认为不丰富的比例(32.00%)。走访该校学生,他们说资料多得看都看不完!是什么资料呢?原来是自己和家长购买的各种习题资料、参考书!这些单一的纸质文字应试资源,数量再多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扩展。由此反应出该校学生对于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很清楚,在他们的心目中,有参考书看、有习题资料做,课程资源就已经相当丰富了。

在开放性简答题“你认为学习化学知识对你的生活和未来有什么用?”的回答中,多数学生认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到化学知识,化学学习是他们掌握今后生活技术的关键,如健康饮食,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不盲目使用化学用品,节约能源,保护空气,了解工业、农业、食品生产和加工等方面的知识。有的学生说的更干脆:“不至于不认识化肥!”“长大后就算当农民,也可以合理种植农作物,合理施肥,不会盲目,如果从事工业生产,对保护自己、保护环境、提高自身素质有很大帮助。”

3 启示与建议

3.1数学、物理、语文等其他学科是化学学习兴趣持久的前提和保证

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乐趣、志趣是每个科任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此外,还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其他学科对化学的支撑。化学是自然科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往往要综合应用各门学科的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化学概念不能透彻理解,甚至不能正确理解,因此也就无法欣赏到化学的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文学科的缺乏;在许多牵涉到计算的内容中,原理的应用没有问题,但具体的数字运算却常常出现错误。究其原因是基础知识缺乏、偏科等原因造成;在基础教育阶段只有多学科齐头并进,各科迁移,单科突破,才能整体受益,也才能使化学兴趣弥久愈浓。

3.2校园环境建设中,要重视实验室、图书室内容的建设,将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A县有不少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等,部门齐全,但就是中看不中用。为改变这种现象,管理者需将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如对化学实验室配置必要的药品、仪器和设备,配备、培训实验员;更新图书,订购有价值的期刊杂志;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对于化学教师,可与学生一道,因地制宜,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废弃物替代实验药品或自制简易的实验仪器,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节约意识、环保的意识。开放实验室、图书室,让学生能做自选化学实验,搞化学魔术表演,玩化学扑克游戏,猜化学谜语,搜寻化学哲理诗词、化学对联等,让校园活动丰富起来。A县的实验员很少有专职的,多数都是理、化、生、地、器材等兼管的实验员,年龄偏大,对工作已没有太大热情;因此需设法改变,努力提高实验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3.3创造条件解决教师后顾之忧,让师生走出校园,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化学

安全是悬在每位教师头上的一把利剑。在任何场合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但我们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而不做事情,各方面应配合搞好学生安全工作,让教师有信心、有胆量将学生带出校园,如,参观净水厂、污水处理厂、制氧厂、活性炭厂、水泥厂、冶炼厂等;敢于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调查,搞研究。只有让学生经历具体感知,然后才能抽象概括,最终到实际的应用。

3.4实行人性化管理,给教师些自由时间和人文关心,开发利用校内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课程资源利用的载体

A县的很多学校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并和教师工资挂钩,有个别学校要求教师每日的两次到校和两次离校都需到专人处报到,如果工作做了而没有去按时报到,工资同样会被扣掉,使教师疲于奔命。还有许多作业:二字(毛笔、钢笔字)一笔记(理论学习笔记),加上日常工作: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记录、工作计划(总结)等都进行量化考核并和工资挂钩;对教师的管理细化了再细化。然而,对细节的过分追求以至于迷失了对大局的把握,学生素质却每况愈下。管理者要充分信任教师,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对于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应付上级检查的)少做一些,腾出时间干一些该干的事:走出校园看看制氧厂是怎么制氧气的、农民用什么肥料、打什么农药,调查一下河水污染问题,看看生铁冶炼厂是怎么炼铁的等等;将丰富庞杂的化学课程资源进行遴选、组合、改造、创造,将其作为教学内容、拓展资料、课外活动素材或教学实例等进行教学活动,实现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产生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钟启泉,崔永,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4]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上一篇:农村地区化学课程资源的现状调查及开发对策 下一篇:挖掘实验内涵,培养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