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材料绘画的溯源与发展

时间:2022-10-17 08:04:24

综合材料绘画的溯源与发展

1、引言

在以丙烯塑形膏、银箔、油彩颜色等综合材料完成的作品中,通过不加修饰、粗糙的金属感材料和冷色结合,以点、线、面基本造型语言为元素,来表现亲近感、触摸感、温度感、拒斥感、或者恐惧感。调动观众的身体体验是创作者创作的一个普遍特点,以综合材料制作的作品总是近距离的,轻松委婉地向人们展示其含义,唤起人们的身体感受,所以当代综合材料作品常常容易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和气场。

2、综合材料的起源

传统的西方绘画以写实性的油画、水彩画、蛋彩画等为正宗,表现视觉真实效果的透视,光影明暗、色彩、笔触等是造型的基本要素。欧洲最早的绘画应是岩壁画、胶彩画和古罗马时期的镶嵌画和壁画,基督教产生后,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中世纪,通常以壁画的形式展现在欧洲各国的教堂里,宣扬着耶稣救世的善行,于是盛行着宗教题材的壁画。一般绘画最开始是酪素丹培拉乳液配色绘制壁画。乳液是一种多水而不透明的乳状混合物,有油和水两种成份。丹培拉,也就是水性丹培拉。拜占庭时期的绘画就属于水性丹培拉技术体系。而油性丹培拉是从乔托以后开始,可以说也属于乔托的系统。

凡・爱克(Janvan Eyck 1380―1441)以混合技法发展了油性丹培拉技术,发现了亚麻油和核桃油。既可做最好的颜料又可做很好的光油。达・芬奇(Leonardo daVinci 1452―1519)则力求技法和颜料试验,他的“半明法”使画面更完美。提香以树脂覆盖丹培拉颜料,形成油颜料,讲究色调,使画面具有透明感。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对于玛蹄树脂、核桃油、亚麻仁油、松节油的运用,形成了亮厚暗薄的技法,委拉斯贵支研究出了一次完成绘画技法。随着大师们不断的探索,油性丹培拉逐步演化成油画。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的技术与材料被后世推崇备至,他以光的效果创造了明暗色的统一,他创造了一种空前的半明暗效果。他的色彩技巧神奇而具有魔力,超凡脱俗,这都归功于他对材料的巧妙运用。西方古典技法都是建立在材料基础上的也是历代大师作品产生的闪光点及魅力之所在。

乔托、凡・爱克、达・芬奇、提香、鲁本斯、委拉斯贵支、伦勃朗等大师在材料和技法上有着辉煌的成就。而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也正是材料技法和文化观念的大变革时期。由此从十七世纪开始,欧洲油画的间接画技法走向了成熟。

3、综合材料的发展

综合材料在语言表现上有着无穷尽的闪光点,他们充分的认识到材料自身的审美价值,进而把艺术语言向材料自身转化。贯穿整个西方绘画材料语言的发展史,一是从“水性丹培拉技术”至“油性丹培拉技术”直至油画的产生与发展;二是从“间接画法”发展到“直接画法”到“材料综合绘制法”的过程。

安东尼・塔皮埃斯(Antoni aies 1923-)是二十世纪在综合材料领域里程碑式的人物。塔皮埃斯对材料的应用广泛,对综合材料、拼贴都相继实验过,不断的找寻和扩展材料语言,把综合材料和油画以及观念都推到了极至。他的作品具有很多的社会和精神内涵,他在晚年对东方文化及哲学思想颇有研究,其作品多方面体现了东方文化及哲学内涵。

二十世纪中晚期,又出现了许多关于材料应用的著名大师,如:基弗以作品《玫瑰风暴》、《大地之歌》、《奥西里斯与伊希斯》展现给世人,成功的运用了胶、石膏、沙土、丙稀等综合性的材料。他把观念很贴切的赋予给材料,表现了他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的深刻思考,进而让人反思历史的教训。杜布菲以金属、水泥、环氧树脂、胶彩、纸材拼贴技术,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他广泛的题材;克洛斯以丙稀和特殊照相写实技法,冲击着所有人们的视觉极限,也将抽象和具象的概念融化成一体了;波洛克则采用油彩和漆,以抽象的线条充分体现了他抽象表现的风格及观念。而当代的综合材料,已经没有任何限制。

4、结尾

当代艺术家已打破了艺术表达形式的局限而模糊了界限。例如:装置艺术、影像、多媒体等,派生出了多种表现形式。因而材料的随机性带来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是无限的,同时在审美主体方面更加复杂化,也具备无穷无尽的潜力,未来的前景将是广阔的。

(作者单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如何保护音乐工作者的智能劳动 下一篇:两个光头一台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