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做销售

时间:2022-10-17 07:26:07

要学会做销售

银河证券上海管理总部副总经理

其实中国人只是学会了生产,还没有学会销售。从前是依托香港,现在是依托西方国家成熟的市场营销机制,才使得满世界都在卖“中国制造”

前几天闲聊时谈起了外贸,一位朋友告诉我:不要看到外贸出口顺差多,就以为我们的国际市场开发得如何了得。其实中国人只是学会了生产,还没有学会销售。从前是依托香港,现在是依托西方国家成熟的市场营销机制,才使得满世界都在卖“中国制造”。他证明说,对于西方国家,由于我们在销售上是弱者,所以许多产品 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而让洋人赚了大头,这也只好认了。但对经济相对更加落后的俄罗斯,我们甚至连怎样做生意都不会,除了国家采购军火,只能做“倒爷贸易”,因为俄国人没有成熟的品牌,你连贴牌生产的单子也接不到,而自己的品牌又杀不进去,凸显出找不到市场的尴尬。

评判经济发达的指标很多,有没有完善的市场销售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标尺。而要建立真正的市场营销体系,需要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麦当劳”之所以成功,表面上是提供了便捷的快餐汉堡,背后则是统一的生产配售、严格的品质管理和强势的市场推广。以此为模仿对象,中国人搞起“佐丹奴”、“班尼路”销售,虽然卖休闲服装,内含的商业模式却是一样的,就是黄仁宇先生概括的“数目字管理”。黄先生认为宋代以后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发明复式簿记和数目字管理,此话说来颇有争议,却提供了管理学上有趣的新视角。

话说回来,看看中国今天的证券业,虽然在交易和行情分析系统上早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新股的上市也是迅猛异常,但在二级市场的营销上,依然只是刀耕火种,好似跛脚的巨人。它的转型和再造,任重而道远。大家看到了经纪业务上的弊端,可要真正改革,又难于突破。于是只能抱怨。昔日的天之骄子,因为失去了政策的特殊保护,如今沦为弱势群体。有人打趣说,时下比券商更倒霉的,恐怕只剩专营婚前体检的医院。

变革总是在绝望之中产生的,变革需要广泛的学习借鉴。回想60多年前的美国,在度过了艰难的经济危机之后,证券业的前途也是一片黯淡。查尔斯・美里尔1930年曾把美林公司的经纪业务转让给皮尔斯公司经营,10年后他返回华尔街,重新接手美林-皮尔斯公司,是捏着日用品连锁零售商赛夫韦百货公司的销售经验蹒跚上路的。他改革了薪酬制度,提倡“言而有信”,他把经纪人更名为“客户经理”,为客户做投资研究分析,他主导对员工开展专业培训,最终使得公司重新赢得忠实的客户和高额的交易业绩,而这一点,又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在股票发行上的业绩,从而使美林证券最终成为华尔街最为著名的投资银行,也使得客户经理成为和医生、律师一样受人尊敬的职业人士。

查尔斯・美里尔为什么成功呢?他的传记作者珀金斯认为,起先是他把自己掌握的关于融资的知识运用于大众零售促销上,后来他又把百货零售的知识运用于推销金融产品。这是美里尔对于商业营销的天才创新,也是值得借鉴的精髓所在。就具体措施而论,美里尔所推行的种种方法,今天我们刚刚开始模仿。

中国券商在市场推广的起步阶段,设计了一套与美国人不同的模式,没有建立经纪人队伍,却建立起门店(营业部)销售的体系,依靠电脑、BP机、电话委托、呼叫中心、互联网,把交易组织起来。所有的券商门店都卖同样的股票债券,销售的差异性只能靠服务态度、服务手段和收费让利来体现。如今市场低迷,为了压缩成本防范风险也为了提高交易量,开始推行集中交易、前后台分离,也谈论起客户经理的话题。

改革不在于形式上的模仿,而在于制度创新。证券经纪业务的本质,是产品设计和产品销售。相对于制造业和外贸,我们两者都很缺乏,需要从头再造。时下,基金品种不断增加,券商集合理财计划即将推出,经纪人制度不断探索和实践,《证券法》开始修订和完善,都为新一轮经纪业务变革做出了铺垫。在低靡市场下冬眠了两年多的证券业者们准备好了吗?

待到涛声又起,航船启航,我们手里握着的,不应该是一张早已泛黄的旧船票。

上一篇:Everbank:固守纯网络阵地 下一篇:“华信时代”的票据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