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7 07:19:53

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教学任务的设计、合作小组的建立以及注重真实的体验、结合学校教育专题等方面入手,阐述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41-01

受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以及部分家长甚至教师对本学科认识偏差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让每位学生在每堂课中有最大化的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巧妙设计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以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例如,“名片DIY”这一课,先让学生观看一些名片的范例(图略),然后告诉学生这些可爱的名片其实可以利用学过的Word软件来实现,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此时,给学生布置如下几个小任务。任务1:在Word中输入一段简短的个人资料。任务2:对名片进行简要的排版和美化。任务3:通过电子邮件把名片发送给好友。由于任务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乐于接受。任务1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名片,了解名片所包含的一般信息;任务2是通过自学课本来学习名片页面设置的方法;任务3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以上的学习任务,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交流活动中,思维活跃,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合作小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互助的快乐

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受到计算机房特定环境的制约,小组合作通常根据机房的布局进行划分,一般以四至六人为一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意愿来组合,教师再根据各小组成员的能力差异或男女比例等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学生搭配尽量平衡,每个成员既是互相平等的个体,又有各自不同的分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在互助中提高能力。通过合作,满足了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创造条件,在真实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体验是指人们通过手、眼、耳等多种感官或自己身体行为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并在感知现象的过程中,开动思维机器,认识现象的本质的过程。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经验的获得,通过真实体验的方法,比教师演示或学生自学效果更为明显,而且使人印象深刻。“采集生活点滴”这一课中,让学生认识采集信息的工具,并了解话筒、数码相机、摄像机等是如何记录声音、图像、影像等信息,并存储到电脑的。这类设备多数学校都已配备,信息技术教师通常是这类设备的管理员,可以方便地使用它们。因此,把这些设备请进课堂,让学生有机会亲手操作一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涨。课后,甚至有部分学生还特意通过QQ和教师交流“怎样才能把手机里的照片取出来”等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四、结合学校教育专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每个学校都会在特定的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如“始业教育”“安全教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这些专题教育活动,通常需要班主任老师去开展。此时,身为信息技术教师,若能主动与班主任沟通,在信息课堂中加以实施,必定得到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学生参与也会更为积极与主动。此时,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就能达到双赢的效果。去年五月,学校针对学生近视日益增多这一现状,开展“保护视力,珍惜光明”专题教育月活动。而五年级第三单元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查找、下载、分类、整理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演示文稿。于是,适时地把这一单元的学习主题由“文明礼仪”改成“保护视力,珍惜光明”,旨在通过让学生查找、分析、整理“近视的危害”“近视的成因”“如何预防近视”等问题,学习保护视力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信息的查询、归纳、整理和创造的方法。

五、结束语

总之,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效率,需要每个教师认真观察,悉心研究。要重视教学任务设计、合作小组建立、真实的体验,同时结合学校教育专题。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着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开心地学习信息技术,使得课堂高效,从而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齐艳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之我见[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2]高红霞.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J].山西教育,2011(07).

上一篇:数学思维对话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活动”栏目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