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全幅梦(下)

时间:2022-10-17 03:54:50

数码相机全幅梦(下)

尼康篇

当照相机遭遇自动对焦之后,无论是在胶片时代,还是数码时代,整个135单反相机市场,基本上都是佳能与尼康唱主角,直到2006年,索尼的异军突起,双雄变成了三国。与佳能的霸气和索尼的激进相比,尼康给人的感觉是沉稳、严谨,甚至有人会觉得这种沉稳和严谨是保守。其实不然 ,一直以来在技术创新上并不比别人落后,沉稳和严谨是对产品、对消费者的态度,这正是大家喜欢尼康的地方。2007年,在市场日趋成熟,技术条件也已具备的情况下,尼康推出第一款全画幅数码单反旗舰相机—D3,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先后了三款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面向中高端用户的亲民产品D700、注重高画质的旗舰机型D3X以及以高速连拍见长的D3S。这样的新机速度足以彰显,尼康对于“厚积薄发”的理解。2012年,一向沉稳的尼康突然发力,一口气推出全新旗舰机型D4、3630万超高像素的中高端机型D800/D800E和入门普及型产品D600,扭转以往市场跟随者的形象,成为了市场新的领军者。

D3

D3的出现宣告了尼康拥有自己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更是打破了佳能在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领域的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不仅仅是尼康粉丝的幸事,也是全体摄影爱好者的幸事。

D3搭载了一块1200万像素的全画幅CMOS图像传感器,并命名为“FX”格式,与APS-C画幅的“DX”格式相区分开来。虽然在像素值上,与佳能同类产品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但也正因如此,D3的单个像素大小达到了8.45微米,比佳能EOS 1Ds Mark III的6.4微米大了接近30%,D3以较低的像素密度换来更高的信噪比;EXPEED影像处理器,代表了尼康综合数字影像处理概念,集中了尼康长期以来的技术积累,支持14bit的模数转换、最高ISO25600的感光度和双CF存储卡,并实现了FX格式下9张/秒,DX格式下11张/秒的高速连拍;全新开发的Multi-CAM 3500FX自动对焦感应器,内置51个对焦点,具有15个十字型感应器,与场景识别系统配合,能带来更精准的主体识别和对焦追踪性能。同时还具有全新的“3D追踪”模式,能够令对焦点自动移位来响应物体的移动;100%视野范围取景器,拥有0.7倍放大比率,在选择DX画幅或者5:4画幅工作时,取景器中超出画幅的地方会自动变暗,让用户容易区分; 3.0英寸92万像素液晶屏支持实时取景;防尘防水滴设计的镁铝合金机身……总之,D3拥有了作为尼康数码单反相机旗舰产品应该拥有的一切。

正如尼康的一贯作风,我们可以用中规中矩来形容D3的表现,但与竞争对手相比并没有更多的惊喜和突破。然而,D3只是一个起点,它代表了尼康新时代的到来,从这一刻起,拥有更强的连拍功能、更高的像素、更好的操作性能、更出色画质的尼康D系列产品正向我们走来……

D700

如果说D3的出现是打破了佳能EOS 1Ds系列产品在高端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垄断,那么D700则是冲破了佳能“无敌”系列在中高端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领域的封锁。相比较而言,普通消费者对于D700的期盼更胜D3。

对D700,尼康也是费尽了心思,不能是简单的把全画幅CMOS图像传感器塞进D300的机身里,也不是把D3缩小为D300那样的尺寸,D700需要承担起D3与D300之间的空白。从机身来看,尼康D700与D300非常接近,147×123×77mm的机身带来了内置闪光灯的全画幅机身,D700的一大设计理念就是紧凑轻巧。而内涵部分则和D3有太多相似支持:同样的1210万有效像素全画幅CMOS影像感应器,更大的像素尺寸确保了相机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更宽的动态范围,高ISO噪点控制更加优秀;同样提供动态D-Lighting,利用局部色调控制技术来确保画面具有合适的对比度,尽可能同时减少高光和阴影部位的细节损失;同样的51个对焦点(含15个十字型感应器)Multi-CAM 3500FX 自动对焦模块,配合改进的1005区RGB感应器,场景识别系统可以帮助D700利用感应器获取的信息进行精确自动对焦控制;约0.12秒的相机启动时间和仅约40毫秒的快门时滞,更是可以媲美尼康D3。

当然,D700那95%视野率,0.72X放大倍率的取景器与D3的100%视野覆盖取景器有一定差异;6张/秒最高连拍速度(接上MB-D1手柄后,最高可以达到8张/秒),与D3的每秒9张连拍还有差距。这些从D700的产品定位来看,这都是可以接受的,同样也是充满诚意的,将旗舰产品的众多特色下放到走亲民路线的中高端产品中来,这让普通消费者欣喜不已。过去四年,无论是销量还是口碑,D700都是同类产品中的榜样,直至今日,笔者依旧期盼能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D700。

D3X

正如佳能EOS 1系列数码相机细分为像素和速度各有侧重的1D和1Ds一样,尼康的高端数码相机产品也有X和H之分。在新一代的旗舰产品D3问世之前,D2Xs主攻高像素,D2Hs主攻高速连拍。D3则是将二者合二为一,高像素高速度兼而有之。但面对佳能EOS 1Ds Mark III 高达2110万像素的竞争,D3的1200万像素始终有些尴尬。“像素大战”之下,尼康不可能独善其身,一年之后,D3X就这样来到了。

D3X和D3在外形上几乎完全一致,意大利工艺设计师乔盖托·乔治亚罗 (Giorgetto Giugiaro) 设计的外观即保持了尼康的传统风格,又极具现代感,除了那个大大的“X”,你很难区分出二者的不同。对焦系统、测光系统也都一样,周边光量减轻、电子水平仪等辅助功能也继承了下来。相对于D3,D3X的升级全部都体现在了那块2450万有效像素的全画幅CMOS图像传感器。新传感器的单位像素尺寸从D3的8.45 x 8.45 ?m 缩小到 5.94 x 5.94 ?m,整体密度增加了一倍。为了保障最终的成像效果,传感器的每个像素都经过了特殊设计,可以承载更大的电荷,并集成14位A/D转换器,具有更好的光传输性能和更宽广的动态范围,再辅以全新的降噪程序,D3X在比D3理论噪声水平高一倍的情况下,几乎实现了二者在高感光度下画质的平起平坐。

高像素、高画质为后期制作和大幅面输出留足了余地,30万次的快门寿命、防滴防尘的防护性能、超长续航时间和大量可扩展性注定D3X将在广告、风光、人像等领域有着出色发挥。或许,D3X只有5张/秒的连拍速度看起来与其旗舰的地位不太吻合,但考虑到2000多万像素的高速连拍对处理器和机身缓存是有多么大的压力,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若是必须在体育赛事现场等对连拍速度要求较高的环境下使用,这个时候你或者可以继续使用D3,或者再等等……

D3S

术业有专攻。两年前,D3的出现解决了消费者在D2Hs和D2Xs之间的纠结。随着需求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激励,尼康又不得不回到高速与高像素各自发展的道路上来。在2008年推出了以高像素高分辨率的为重点的D3X,而高速方面就交给了D3S。

与D3X一样,D3S也脱胎于D3,继承和发扬了D3在某些方面的特质。D3S的有效像素仅有1210万,相比D3X的2450万差距十分明显,但也正是这大尺寸图像传感器搭配低像素,才保证了较大的像素间距,为D3S极为出色的控噪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1210万像素较小的数据量,为FX格式下9张/秒的高速连拍提供了可能。这样的连拍速度或许并不是D3S最耀眼的地方,毕竟两年前的D3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速度。超高的ISO以及高ISO下的优异表现才是D3S的必杀技!当年的D3凭借ISO 200–ISO6400,并可最高扩展至ISO 25600的感光范围,以及在高感光下的画质表现,技惊四座。如今,D3S将这样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与D3X 利用其2450万有效像素实现了极限分辨率和较宽广的动态范围不同的是,而D3S 利用其影像感应器的优势,感光度由ISO200一直可到ISO 12800,极致更可达到ISO 102400!!D3S已经成为旗舰级数码单镜反光相机历史上拥有最宽广感光度范围的相机之一,再加上尼康超强的降噪技术,保障了高感光度下的成像效果。至于D3S的对焦系统,那是久经考验的Multi-CAM 3500FX 自动对焦模块值得信赖。而1080P全高清视频拍摄功能的加入,也是D3S与时俱进的表现。

D3S身上所蕴含的“高速”绝对不仅仅是指连拍速度快,对焦的快速准确,突发事件的快速启动,低光照环境下的快门速度等种种需求,D3S都能很好的满足,这正是新闻报道、体育赛事摄影所需要的,也与D3X形成了产品定位上的互补。

D4

“天下江湖,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佳能用EOS 1D X统一了EOS 1D和EOS IDs两个各有侧重的系列产品。正如在2007年,D3统一了D2Hs和D2Xs一样,D4则将D3X和D3S的的分歧解决。

像素太高,数据量太大,高速连拍受限制;像素太低,分辨率不够,又会影响后期的输出和观赏。D4选择了1625万像素这样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不过伴随技术的提升,D4这块1625万有效像素的全画幅CMOS,ISO感光范围已经提升到从ISO 100到ISO 12800,最高可达ISO 204800,这样的数字实在令人惊讶!相比D3S,D4 的有效像素数增加了约33%,但其传输及处理数据的速度却更快,在FX格式下可达到最高11 幅/ 秒的连拍速度。全新的影像处理功能EXPEED 3提供忠实、饱和的色彩,自然的景深以及从漆黑到雪白的、微妙、入微的色调;智能降噪功能能降低噪音而不减少影像清晰度;16位高速影像处理功能提供平滑的分级、丰富的色调和细节;并对视频进行优化,保证视频内容清晰度和清晰的边缘。以91万像素RGB 感光器为核心的高级场景识别系统,使D4的自动对焦、自动曝光、Active D-Lighting和自动白平衡效果达到一个新的标准。Multi-CAM 3500FX 自动对焦模块已经久经考验,能够提供出色的对焦速度和精度,尼康将其进行了进一步改进,精益求精,暗光以及小光圈下对焦性能更加优秀。支持XQD存储卡、802.11n无线网络、RJ-45接口等诸多便利功能,满足了记者们快速拍摄、快速调整、快速传输的需求,在这一点上D4做到了目前尼康相机的最高水平。

D3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五年之后,D4又宣告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D800/ D800E

如果说要评选出2012年在数码相机市场最引人瞩目的机型,D800/D800E一定会入选三甲之列!

3630万像素,绝对的135相机像素之王!尼康一直以来都不是像素大战的挑起者,但这次D800/D800E的出现,绝对是尼康抛出的一枚重磅炸弹!当年D700以1200万的“低像素”对抗“无敌兔”的2100万和索尼α900的2400万,这一直被器材党们所诟病。如今,D800/D800E一出,远远地将竞争对手甩在了身后。或许有人会说,尼康自身并不具备CMOS图像传感器制造能力,而佳能和索尼涵盖了图像传感器的设计到制造的全部能力,要拿出一块超高像素的图像传感器,似乎不是很艰难的事。更何况,尼康这块3630万的CMOS原本就是索尼制造。然而,一部优秀的数码相机不仅仅是靠超高像素的CMOS。如何控制理论上成倍增加的图像传感器噪声水平?如何保障在应对高像素大数据量图像时能有足够快的处理图像速度?对焦系统、测光系统、存储设备的读写速度等等,整个机身系统都要随之改进。

其实,3630万超高像素对于尼康自己也是一种挑战。目前看来,D800/D800E经受住了考验。为了克服像素密度增加对画质的影响,D800/D800E将 14bit的ADC内置于CMOS传感器;凭借4.88μm的像素点距以及制造工艺,高感光度下画质依旧有保障;EXPEED 3 以更高的速度处理超高像素带来的大量数据。,并可大幅降低的噪点和提供更丰富的色彩和色调;D800/D800E还继承了来自D4的对焦系统、测光系统以及高级场景识别系统,让拍摄更加值得信赖。为了追求更高的分辨率,D800E甚至采用了删除了所有反锯齿性能的光学滤镜,以尽可能获取最清晰的影像。

其实,D800/D800E带来的不仅仅是数码相机图像传感器像素大幅度提升,更是对镜头分辨率、对存储卡速度和容量、对电脑性能的全面提升。你都准备好了吗?

D600

英雄所见略同,佳能和尼康几乎在同时都推出了面向入门级用户的普及型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更有意思的是,佳能是EOS 6D,尼康是D600,两家都选择了“6”这个数字。

从产品序列来看,D800/D800E是D700的升级产品,性能提升的同时,价格的提升也很明显。若是从价格定位来看,D600更像是D700的接班人。尽管D600的定位是入门级产品,但在指标和功能上,D600却很大方。

有效像素2426万的全画幅CMOS传感器,感光度范围ISO 100至ISO 6400,最高可达ISO 25600,无论细节还是控噪都比较理想。虽不如D800的3630万惊人,但在同一级别中已是无人可敌了。最关键的是,没有超高的分辨率,也就不需要消费者对镜头和后期处理图片用的电脑进行升级,这彰显了D600更加亲民的特质,符合其入门普及型产品的定位。D600采了与D4、D800系列一样的EXPEED 3处理器,在色彩还原、层次处理、影像质量以处理速度方面表现俱佳。除了CMOS传感器和机身材质之外,D600比D800系列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自动对焦系统。D600所采用的Multi-CAM 4800自动对焦感光器模块,只有39个焦点捕捉和追踪主体以及9个十字型感光器覆盖最常使用的中心区域。这与D800系列的51个对焦点及15个十字型感应器的Multi-CAM 3500FX 自动对焦模块有较大的缩水。

D600没有什么顶级配置,没优点也没缺点的成像,不突出但实用的性能,各方面都很均衡。在很多人看来,“均衡”的另一说法就是“中庸”,而正是“中庸”的D600,真正做到了提供一个“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实用的全画幅单反机身”的解决方案。

索尼篇

索尼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类电子厂商之一,很早就涉足数码相机领域。1996年,第一款Cyber-shot数码相机DSC-F1 问世。此后的二十余年间,Cyber-shot一直是消费级数码相机中最具时尚感,最具创新的产品。2002年,DSC-F717更是成为一代经典!然而,由于在光学成像领域没有足够的基础,没有属于自己的镜头群,索尼的数码相机也一直仅仅局限于消费级产品之中。2006年1月,索尼收购了柯尼卡美能达影像部门,推出数码单反相机的时机渐已成熟。2006年6月,索尼α100上市,这是索尼旗下第一款数码单反相机。索尼的雄心并至于此,2年之后,索尼第一款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α900诞生,之前的佳能、尼康双雄争霸的局面被打破,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三足鼎立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实惠。随后的几年中,索尼进入一个战略调整阶段,全力投入到单电相机和微单相机的研发中,全画幅新品研发也随着整体战略的转移而发生了改变。2012年,沉寂多时的索尼全画幅数码相机重装归来。这次索尼一下子带来了两款完全不同的产品:全画幅单电数码相机α99和全画幅便携式数码相机“黑卡”DSC-RX1。如今,从CMOS传感器的半导体开发,到对焦系统、测光系统的研发,再到镜头、显示屏、存储卡的制造,索尼几乎涵盖了数码相机的全部生产环节,有了索尼的参与,全画幅数码相机的竞争会更加精彩。

α 900

2008年9月,又一款走亲民路线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面市了。索尼依托美能达在单反相机方面的积累,在正式进入数单反相机市场之后的两年时间里,迅速推出了α系列产品的旗舰产品—α900。

2460万像素,α900一出手便技压群雄,成为当时像素值最高的数码单反相机,这个记录一直持续到2012年,才被3630万像素的尼康D800/D800E打破。高像素提供了极高的画面分辨率,双BIONZ处理器拥有更加强大的运算速度,为高像素图像的处理提供保障,保证了在最高图像质量下5张/秒的连拍速度,并实现了全程降噪的处理让α900有着很好的高感控噪。α900的对焦系统采用的是9点对焦系统,除了9个自动对焦传感器还有10个对焦辅助点。9个对焦点中,其中一个是中央的双十字对焦点,可以提高拍摄准确度。当选择广域对焦时,就可利用10个辅助对焦点协助检测物体,提高对焦性能。除了高像素,α900与尼康D700、佳能EOS 5D MARK III相比,机身防抖是一个亮点。α900内置的SteadyShot光学稳定系统能将任何一款α卡口镜头变身为防抖镜头,保障最终成像效果的同时,节省消费者的投入;100%视野率光学取景器也将竞争对手甩在了后面。

虽然还是数码相机市场的新军,虽然没有实时取景和视频拍摄功能,但索尼和α900还是给中高端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市场带来了极强的轰动,超高的像素、机身防抖技术、自动对焦的蔡司镜头,已经能够吸引众多消费者,也让更多人对索尼的后续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有了更多的期盼。同时也刺激了佳能、尼康,市场竞争的激烈对于消费者总会是好的。

α 850

在佳能EOS 6D和尼康D600问世之前,索尼早在2009年就进行过一次普及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尝试,α850可以称得上入门级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始作俑者。

与佳能EOS 6D和尼康D600的紧凑型外观不同,α850在α900正式上市的后一年就推出,机身尺寸、外观设计甚至是手感都与α900极为相似,基本上可以说是α900的内在简约版。同样的2460万像素全画幅Exmor CMOS,同样的双 BIONZ 图像处理器,同样内置SteadyShot 防震,同样的92万像素3.0英寸液晶屏,也同样没有视频功能,没有实现显示拍摄模式,同样拥有智能预览功能。除了A850的取景器可视范围由100%降 98% ,最高连拍速度被降至每秒 3 张之外,其他硬件指标几乎与α900完全一致,最终的成像效果也几乎完全一致。这样一款缩水幅度几乎可以忽略的相机,价格却比α900便宜了将近25%!可遗憾的是,此时的索尼已经将研发重点转向了单电相机和微单相机。如若不然,凭借索尼在全画幅CMOS的设计和生产能力,成功控制住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成本,也许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如今早已普及。2011年,α850宣布停产,我们就这样错过了距离廉价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最近的一次机会……

α 99

α99是索尼产品拥趸期盼了4年多的全画幅α旗舰产品,只是它已不再是传统的单反相机了,而是索尼全力投入的单电相机产品。除了镜头卡口相同之外,α99与α900有太多的不同:没有了反光板,没有了五棱镜,也就没有了高高的军舰部和100%可视范围的光学取景器,取而代之的是半透镜,是电子取景器。

α99所搭载的35mm全画幅Exmor CMOS影像传感器只有约2430万有效像素,较之四年前的2460万像素不增反降,但新CMOS影像传感器采用了半导体制造创新技术,能够接收更多的光线,并采用单多段光学低通滤波器,实现丰富清晰的色彩和图像细节,有效提升图像解像力;全新的BIONZ影像处理器,能实现14比特的RAW格式输出,同时获得更为宽广的感光范围,达到ISO100-ISO25600;6张/秒的高速连拍能力,在远摄变焦连续拍摄优先AE模式下,更可实现10张/秒高速连拍;采用 WhiteMagicTM 技术的122万像素三向可翻折液晶屏,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操控性,让拍摄者360°无死角取景化相机,即使在阳光明媚的户外, 也有很好的能见度;高强度镁合金材质机身表面坚固可靠,主要机身和操作按钮、转盘等都采用密封组件防尘和防滴;约20万次快门寿命满足对相机耐用性的高要求;1080P/60P的高清视频拍摄能力傲视群雄。

相对于前代α系列产品,α99的双自动对焦系统是最大的亮点。全新的双自动对焦系统包含19点自动对焦系统(含11个十字感应器)和覆盖整个影像传感器的102个辅助对焦点的焦平面相位检测自动对焦感应器。通过半透镜技术,α99将相位差对焦模块与传感器上的相位检测对焦点共同作用,以提高自动对焦的精确度与追焦速度。虽然目前机身的软件版本只能在使用规定镜头时才可以开启双自动对焦系统,相信未来软件更新后,可以支持更多的镜头。

但与四年前相比,α99带来的惊喜远不如α900的面市,很难说,索尼放弃单反投入单电是不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但与其在旧系统中追赶别人,不如自己新开发一套系统,这或许就是索尼战略调整的初衷吧。如是真是这样,那么全画幅的NEX微单相机应该指日可待了吧。

DSC-RX1

如果说α 99的诞生是在大家意料之中话,那么DSC-RX1绝对是一个惊喜!“大底”相机(即搭载大尺寸图像传感器的便携式数码)一度被各大厂商热捧,如佳能G1X(1.5英寸图像传感器)、富士X10(2/3英寸图像传感器)、徕卡X1(APS-C图像传感器)尼康P7100(1/1.7英寸图像传感器)等,索尼也在2012年6月推出了采用1英寸图像传感器的首款黑卡相机—DSC-RX100。 谁曾想到,在三个月之后,DSC-RX1横空出世!而且这次,索尼更将“大底”大到了底。

DSC-RX1采用了约2430万有效像素的35mm全画幅Exmor CMOS影像传感器,可有效的捕捉进入镜头的光线,让各种细节体现的淋漓尽致;卡尔· 蔡司 Sonnar T* 35mm F2 镜头,有着优秀的细节表现能力,T*镜头镀膜工艺可以大幅度有效的降低鬼影和眩光,提高成像质量。无论是人文、风光、人像还是微距,能够应付自如;全新的BIONZ影像处理器不仅支持5 张/秒高速连拍、多帧降噪、14比特 RAW图像数据记录等繁重的图像处理任务,还能进行阴影补偿和高精细的影像处理,获得画质的提升;约123万像素3.0英寸的Xtra Fine液晶屏,可以在不同环境光线下很好的取景和影像回放。DSC-RX1还用拥有优秀的高感光度和低噪点表现,一般情景下感光范围为ISO100至ISO25600,使用多重降噪功能时,感光度最高可延伸至ISO102400;提供实用的拍摄创作模式,如HDR、扫描全景、照片效果等功能;支持高画质、低噪点的AVCHD格式的1920×1080 50p高清动态影像拍摄,

DSC-RX1在保证机身最小化的同时,实现了全画幅的高画质和专业的操控体验,满足了更多摄影师对于专业备机的要求。DSC-RX1有千般好,但价格始终是阻挡了更多人拥有它的高门槛。期待全画幅便携式数码相机也能如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一样,逐步逐步走上亲民普及的道路。

徕卡篇

M9

2009年9月,徕卡推出了旗下第一款全画幅数码相机M9。M9延续了徕卡M系列相机的经典造型,机身尺寸为139×37×80mm,重量为560克,成为当时体积最小的全画幅数码相机。M9采用了柯达研发的35.8mm×23.9mm的全画幅CCD传感器,像素数为1820万,在传感器周边微透镜的设计上与M8的传感器类似,周边微透镜偏向传感器中心,可更好的周边成像表现。M9采用双影像处理器,感光度区间为ISO 160-ISO 2500,快门速度最快1/8000秒,最高连拍速度为2张/秒,一次最多可拍摄8张,并支持新一代的光学编码镜头,通过机身镜头卡口上的光学扫描元件,扫描镜头上的6位颜色信息的代码,从而识别镜头,启动相机固件版本内出厂设置好的镜头光学参数,以实现更好的成像效果。而镜头兼容性则与M8完全一致,所有1954年之后的21-90mm焦段镜头均可支持,而且通过转接环还能支持其他的135mm交换式镜头。M9的出现宣告旁轴数码相机也正式进入全画幅时代!

M9-P

2011年,徕卡在M9的基础上推出了价格更为高端的M9-P。功能上,M9-P与M9几乎完全一致。重要的改变集中在外观和材质上。M9机身正面大大的“可乐标”(徕卡商标图案因与可口可乐的LOGO有几分相似,故被戏称为“可乐标”)没有了,外形上与徕卡胶片相机MP更加相似。而M9机身背部的2.5英寸液晶显示屏升级成为了具有非常高强度的防刮蓝宝石水晶表面,一般的冲击刮蹭都不会对其造成伤害了。可以说,M9-P就是更高贵的M9,在实际使用上差距并不大。

M Monochrom

M Monochrome是一款神奇的相机,至少在笔者眼中它是神奇的。如果说M9-P是贵族版的MP,那么M Monochrome就是黑白版的MP,这个“黑白”不是只外在的颜色,而是发自内心的黑白,其搭载的1800万像素传感器没有配置分色滤镜,因此不产生色彩信息,也就是说M Monochrome只能用于拍摄黑白照片。除此之外,M Monochrome与M9几乎没有区别。

取消传感器前的分色滤镜能够带来很多好处。首先在噪点方面会有优势,所有光线都直接到达传感器并被捕捉,同时也因不再需要去马赛克程序处理,噪点也不会模糊细节,这使得M Monochrome的最高感光度从M9的ISO 2500提升到ISO 10000。另外,没有了分色滤镜,每一个像素就输出一个像素的信息,避免了因综合处理临近像素信息而导致的细节损失。这样做的结果是,相比取消了低通滤镜的M9,M-Monochrome在锐度上更胜一筹,配合高素质的徕卡M镜头,新相机的分辨率优势得以最大发挥。但同时,M Monochrome也给使用者带来了更大的考验,对黑白传感器来说,任何过曝都是绝对的,没有任何机会再找回细节。如何把握好曝光度,如何使自己的黑白照片拥有完美的影调,这都需要更多地实践更多的摸索。

M

M作为M9的真正升级换代产品,没有用之前大家猜想的“M10”来命名,而是直接回归了M系列中最重要的“M”标志,同时徕卡公司也表示M系列未来将停止使用数字编号,今后所有的M相机将使用统一的型号名“M”。

徕卡在M上放弃了CCD传感器,使用了与比利时公司CMOSIS合作生产的全画幅CMOS传感器,像素升级为2400万像素,并支持实时取景功能,并提供了放大视图或峰值对焦两种选择;使用徕卡Maestro影像处理器,感光度范围为ISO200-ISO6400,快门速度最高为1/4000秒;M还支持高清视频摄像,这些都是之前M9所不具备的。此外,M还可通过镜头转接环使用超过20只R系单反镜头,长焦镜头不再是旁轴相机的,同时还可搭载使用 EVF2电子取景器以及内置GPS模块的多功能手柄。这些在数码单反相机或是无反相机领域看似早已普及的功能,但在有着悠久历史的徕卡旁轴相机中还是首次出现。

优良的传统是一种力量,创新也是一种力量,徕卡将二者合二为一,这便是徕卡相机具有今时今日江湖地位的根本原因。

M-E

在全画幅数码相机日趋普及的大趋势下,徕卡也顺势推出了主打亲民路线的全画幅产品,M-E就是这样一款“廉价”的新品。

M-E继承了徕卡M系列数码相机的特点,依然保持简约复古的经典造型,并配以黑色皮革设计。从硬件配置上看,徕卡M-E可以说是继承了M9的衣钵,1820万像素的CCD图像传感器,无低通滤镜,支持TTL侧光,感光度范围为ISO160-ISO 2500,23万像素的2.5英寸液晶显示屏。1/4000秒的最高快门速度和最快2张/秒的连拍速度较M9有一定的缩水,但M-E可配合转接环使用徕卡R卡口镜头,提高了适用性。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这里所谓的“廉价”也只是与徕卡自己的产品而言,切不可与其他产品相提并论。

全画幅数码相机发展简史

1975年

Steven J.Sasson在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

2000年

康泰时全世界第一款全画幅数码相机N Digital。

2001年

宾得展出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原型机MZ-D。

2002年

佳能推出旗下第一款全画幅数码相机 EOS 1Ds。

2003年

柯达推出旗下第一款全画幅数码相机DCS Pro 14n 。

2004年

2月,柯达推出DCS Pro SLR/n;

3月,柯达推出DCS Pro SLR/c;

9月,佳能EOS 1Ds Mark II问世。

2005年

8月,佳能首推“亲民版”全画幅数码相机 EOS 5D。

2007年

3月,尼康推出旗下第一款全画幅数码相机D3;

8月,佳能 EOS 1Ds Mark III 问世。

2008年

7月,尼康推出旗下“亲民版”全画幅数码相机D700;

9月,索尼推出旗下首款全画幅数码相机α900;

“无敌兔”来临,佳能推出EOS 5D Mark II;

11月,尼康 D3X问世。

2009年

8月,索尼α850问世;

9月,徕卡推出旗下第一款全画幅数码相机M9;

11月,尼康 D3S 问世。

2011年

6月,徕卡M9-P问世;

10月,佳能1DX。

2012年

1月,尼康D4问世;

2月,3600万像素的尼康D800、D800E问世;

3月,佳能 EOS 5D Mark III问世;

5月,纯黑白的徕卡M MONOCHROM问世;

9月,徕卡M、M-E问世;

索尼推出全画幅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RX1和单电相机α99;

全画幅数码相机普及风潮来临,尼康 D600、佳能 EOS 6D先后问世。

上一篇:冬而不眠,湖上的猫鼠游戏 下一篇:神秘又神奇的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