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武术运动的形式美

时间:2022-10-17 02:41:17

试论武术运动的形式美

[摘要]武术运动的形式美是审美客体在演练武术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美,它以直观的、感性的方式作用于审美主体,从而使主体产生直觉形象――美感。本文从武术运动形式美的分类,特点着手,以期给审美主体(观众)某些启示。

[关键词]武术运动 形式美 武术动作

一、关于武术美的思考

“什么是美?”“美的本质是什么?”在公元前400年左右由柏拉图提出来后,虽经几千年来美学家们孜孜以求的寻觅,都难以做出一个明确的回答。20世纪在分析哲学对传统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对美学进行了批判,同时对美的本质提出了质疑,“美虽是美学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不是科学的对象,而是哲学的对象”,认为美本身是抽象化的非物质,从而提出“美学的本质是一个假命题”的命题。而后期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在对美的本质进行批判的同时,各自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对美的解释。“美是一个开放的家族”,“美的存在而不可言论”。西学东渐后,在国内形成了唯心美学主义、唯物美学主义、以及综合美学主义诸派。有的主张从事物内部(精神、思想等)认识美;有的主张从事物外部(比例、对称性等)认识美;有的主张从事物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上认识美。

在中国,受几千年来的“内倾文化”的影响,在美的形式上谈论不太多,更缺少美的体系组成的考虑。从孔子的“中庸”之美,孟子、荀子的“充实之谓美”,美存在于“美、善、诚”的形式之中;老子“美丑相对论”;庄子“舍‘言’来‘意’及‘道’与‘技’”。到后期美学发展诸多阶段和流派,对美的认识上均提倡“心境”和“悟性”,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形而上”的主观臆断。笔者认为,美可以通过审美对象(审美客体)获得,美存在审美对象中,但是美不能等同于审美客体。这与审美客体的不稳定性和审美主体的心理活动相对应。美是审美客体的特征趋向性,存在于趋向活动中。而我们只有明确武术运动的形式美,才能直接作用于审美主体的感官,形成美感。这对于扩大武术影响、普及程度是非常有益的。

二、武术运动的形式美

1.形、神兼备的和谐美

形,是武术运动过程中人的外部形态。它包括审美客体(运动员)在武术运动过程中整体运动形态,可以是组合动作,也可以是成段动作甚至成套动作,如规定套路中腾空飞脚接转身推掌接旋风脚叉等;也包括审美客体的单个动作造型,如长拳中的高虚步亮掌,太极拳中的白鹤亮翅等。神,是指审美客体(运动员)的精神、心志、意向、韵致等内在活动。神根据项目不同,存在方式也不同,如太极要求潜藏内隐、含蓄深沉;而南拳则要求阳刚于表,神备于外。既便是同一个套路,对神的要求也不相同。形是神存在的物质基础,只有形、神高达的和谐统一,才能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器械、肢体与意识、动作与意识的高度统一,而最后“形、神兼备”和谐美的要求。

最能体现“神形”之美,莫过于眼睛。自古就有“眼为心苗”、“神聚于眼”之说,这说眼睛不但是人的感官,更能反映出人的心志活动。如南拳要求目如“虎豹之精神”;长拳要求“拳如流星,眼似电”;太极拳则“眼松而不殆、专而不凝”等。在演练过程中则要求眼睛随身体活动而动,如“眼随手动,眼随势变,目随势注”,武术的美可见一斑。

2.武术的矛盾变化美

“没有变化就没有美”,就如我们听一首美妙的曲子一样,因其有了节奏,韵律的变化,才能我们产生“绕梁三日”之余韵。武术运动也是如此,每一个套路无不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矛盾变化。动作有动、静之美,动要如波涛汹涌澎湃;静如山岳一样沉谧、稳重;动作有开、合之美,开要求放长、充分舒展,合要求身体尽量团紧;动作起、落之美,起要求如猿猴一样灵敏、矫健;落要求如喜鹊落于树枝上之轻稳、无声;动作疾、缓之美,快要如风一样疾驰而过;缓如苍鹰于长空中滑翔;动作的转、折之美,转如车轮一样圆滑;折如弓一样蓄劲待发;动作有轻、重之美;动作有虚、实之美等。加之运动员的精心的处理,纯熟的演练,无不让审美主体(观众)产生美感之心。

3.运动的刚、柔互推、互化的韵律美

《系辞上》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刚柔相推、八卦相荡”,这些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到了今天也有一定的道理。武术动作的刚柔互推、互化之美正是对它们的体现。认为动作的阳刚和阴柔当条件成熟时可以互相推进、转化。阳刚之尽处是阴柔,而阳柔之末是阳刚。实战运动中也讲究刚柔地运用,阳刚动作来,而阴柔动作出,即“以柔化刚”,如太极拳理论中“人刚我柔谓之走”等。因此,演练和实战都要求动作刚柔平衡、互相调和,不至刚不至柔、至刚则至柔,刚后柔、柔后刚。而达到运动的刚、柔互推、互化的韵律美。

4.武术动作的象形美

套路的象形美。如猴美,通过猴子出洞、窥望、看桃、攀登、摘桃、蹬枝、拼抢、藏桃、蹲坐、吃桃、喜乐、惊窜、入洞等一系列形、法统一的动作,生动地再现了猴子机灵、活泼、敏捷的鲜活形象和武术技术特点。单个动作的象形美。如太极拳中白鹤亮翅,通过右实左虚的高虚步下肢动作,左掌下按、右掌于同侧额前方(掌心斜向前)两臂成圆弧的上肢动作,同时配合含胸拔背、中正安舒、沉肩坠肘的身法要求,生动刻画了白鹤恬静、幽闲的态势;再如童子拜佛、金鸡独立、二郎担山、青龙出水等等。

5.不同拳术、器械的风格美

拳术方面。如长拳要求动作舒展大方,身型要求顶平颈直、沉肩、挺胸、收腹、塌腰;劲力要求用力顺达,要“快、足、脆”;节奏要求快速有力、节奏分明。太极拳则要求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行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身法上要求含胸、拔背、中正安适、收腹敛臀;劲力上要求“出七分守三分”。南拳多以上肢动作为主,动作短小精悍、劲力短促,以声助力、以气催力、发力干脆,气势磅礴、威武壮阔。

器械方面。如刀,武谚有“刀如猛虎”,“刀走黑,剑走青”之说,说明刀法凶狠、彪悍。动作快速有力,呼呼生风,气势雄厚。剑要求“耀如闪电、舞如长凤、气若长虹贯天、形近三尺春水”。棍相求势势紧连、步步紧逼、大开大合、起伏有致,时尔声东击西,时尔指上打下,刚劲迅猛,势不可挡。枪要求“枪扎一条线”、“出枪如游龙出水,入枪加猛虎入洞”,身法灵活多变,步法轻快、敏捷。

三、小结

武术运动形式是审美主体欣赏、领悟武术美的主要途径,武术形式美对武术普及是非常重要的。武术形式美主要表现在:(1)“形、神兼备”的和谐美,(2)动作的矛盾变化美,(3)动作的刚、柔互推、互化的韵律美,(4)武术动作的象形美,(5)不同拳术、器械的风格美。

参考文献:

[1]方金辉等编者.中华武术词典[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12.

[2]栗胜夫. 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研究[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3]郁建亚. 当代体育美学研究对象内涵的再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3.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水产学院)

上一篇:官僚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完善途径 下一篇:高中武术选项教学中如何进行分组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