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开发区蓝色生态城市模式之探索

时间:2022-10-17 02:11:25

青岛开发区蓝色生态城市模式之探索

【摘 要】2013年3月17日,总理首次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多年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青岛;生态文明;城市模式

一、实现蓝色跨越发展的存在问题和目标任务

初步测算,我市目前建设蓝色经济国内领军城市的实现程度约为56.7%,建设蓝色经济国际领军城市的实现程度约为44.7%,在国内城市中仅低于上海,实施蓝色跨越战略已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增速较快,但规模尚需壮大、结构仍待优化。从产业发展速度看, “十一五”期间,我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2012年增长19.9%, 比天津、广州、大连、深圳、宁波、上海分别高5.9、6.9、 7.3、8.9、10.9、12.9个百分点,基本达到蓝色经济领军 城市要求。从产业规模看,我市海洋生产总值占比不高,人 均规模相对较低。2012年,我市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 总值15.3%,仅为天津的一半,低于国际领军城市占比20%的要求;人均海洋生产总值约为1.3万元,是天津、上 海的一半左右,不到国际领军城市标准的20%。从产业结 构看,我市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海洋船舶 等传统海洋产业占比较大,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 海水利用等新兴产业占海洋生产总值的18%左右,比天津、 宁波分别低6.7、4.8个百分点,仅达到国际领军城市标准 的45%。

海洋基础科研力量较强,但成果应用转化能力不足。从科研实力上看,我市拥有全国最多的海洋科教机构和 海洋人才,海洋科教机构总数28家,每千名专业技术人才中海洋人才数为7.4名,是其他城市的数倍甚至十几倍,最接近领军城市水平。但我市海洋科技应用型人才比例不足 1/4,而且海洋创新型企业较少,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 设相对滞后,创新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20%,远低于发达海洋国家50%以上的水平。

海洋生态环境总体较好,但全面保护力度仍需加大。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环湾保护行动计划,严格胶州湾保护控制线,近海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近岸海域功能区 水质达标率为84.4%,在沿海城市中相对较好,比深圳、 大连、天津、宁波、上海分别高2.6、20.8、24.4、41.9、 45.4个百分点,但与国际领军城市要求比,还有不小差距。从管辖海域看,我市海洋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其中划 定的各类海洋保护区为150 平方公里,占海洋面积的 1.2%,而全国海洋保护区占比标准为3%,国内领军城市 应达到10%。

蓝色文化迅速崛起,但影响力和辐射力还不够强。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青岛蓝色文化底蕴日渐丰厚, “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的城市定位更加清晰,以滨海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为代表的蓝色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与国际领军城市要求比,我市蓝色文化产业影响力和辐射力还不 强,优势特色也不够突出。目前,我市每年举办的涉海国际 文化体育活动次数不超过10次,仅为国际领军城市标准的1/3,也低于上海等国际化城市,缺乏类似戛纳电影节、基尔帆船周等国际知名活动。

二、实施蓝色跨越发展战略的建议措施

从全球海洋战略实施和蓝色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发达国家仍占据主导地位,旧金山、鹿特丹、布雷斯特、圣迭戈等 先进城市将是青岛比学赶超的标杆,可为青岛实现蓝色跨越 提供示范引领和路径参考。

打造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核心支点。抓住国家实施 海洋强国战略机遇,结合青岛“一谷两区”等蓝色经济重点 板块开发建设,集中力量打造蓝色硅谷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 新示范区、胶州湾国际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董家口―古镇口国家深远海开发综合战略保障区、黄海海域离岸综合开发 示范带等一批蓝色经济引领区域,争取在海洋科技自主创 新、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深远海开发和近海综合利用等领域 抢占制高点,成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核心支点。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蓝色产业体系。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工程和新兴产业培育计划,通过价值链提升和 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七大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国际海洋产 业高地。巩固提升港口航运、海洋旅游两大传统产业,打造 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国际海洋旅游度假中心;发展壮大海 工装备、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三大新兴产业,建设全国 一流、链条完整的海洋新兴产业制造基地;加快培育海洋可 再生能源、深海勘探两大未来产业,争取组建国家深海研究 院,加快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应用。

建设国际一流蓝色科技创新高地。发挥海洋科技 优势,不断加快海洋科技成果应用和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体化进程,打造中国海洋科技城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快 海洋高精尖人才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和 科技兴海工程。每年制定重点海洋科技攻关计划,指导 目录,在资金、政策上进行有针对性引导扶持。依托蓝色硅 谷推进千万平方米孵化器建设,突出高效科技中介服务机 构、职业化孵化服务人才队伍培养,提高成果产业化能力, 创建区域性海洋科技中介服务中心。

设立全面开放的“蓝色经济特区”。借鉴韩国最新做法,争取划定海洋经济特别区和自由贸易港区,打造蓝色 经济特别市,在自由贸易、产业发展、蓝色金融、科技创新 等方面先行先试,成为中国的“蓝色经济特区”。探索中日 韩海洋开发跨国合作机制,深化东亚十城市联盟机制,构筑 我国参与全球海洋开发合作的示范平台,推进中日韩自由贸 易区进程。探索设立蓝色金融与产业融合改革创新示范区, 大力发展航运金融和国际贸易金融,积极引进浦发硅谷银行 等法人科技银行,组建金融发展投资公司和再担保集团公 司,发展蓝色股权投资企业,打造面向东北亚的船舶交易市 场,发展全国海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创建特色鲜明的蓝色文化先锋。建设国家级海洋 公园,塑造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品牌。建立跨媒体蓝色文化 产业链,打造跨媒体专业化蓝色文化企业集团。引导建立长 于开放、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蓝色文化与海洋意识,打造中国海洋文化、海洋意识最领先的城市。积极参与国际文化 交流,积极承办国际级别的展会和城市推介活动,建设蓝色 文化先锋城市。

营造“碧海清湾”的蓝色宜居环境。抓紧编制海洋功能区划,配合海域海岸带利用规划,合理确定围填海规 模,科学划定功能区面积,加大海岸线整治修复力度,统一 胶州湾岸线使用标准和要求。以胶州湾为重点,加强大沽 河、墨水河、海泊河等入湾河流污染治理。开展渔业资源的 人工放流增殖工作,提高近海海域鱼、虾、贝类的增殖规 模。对未开发利用的岸线资源,严格按照规划加强管理,实 施破损岸线和沿海滩涂治理修复工程。建立海上溢油事故防治及应急机制,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姜奇平.智慧时代正向我们走来[Z].互联网周刊,2010-10-9.

[2]张永民.解读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J].中国信息界,2010(10).

上一篇: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加快区域信息化发展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