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分析

时间:2022-10-17 01:38:56

西安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1

摘 要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西安市10家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西安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规模偏小,以会员制经营为主。俱乐部地域分布不合理,多集中高新区、繁华地段或商业区。不同俱乐部经营项目特色不明显。近一半俱乐部处于支出与收入平衡状态,少数俱乐部处于亏损状态。

关键词 西安 健身俱乐部 现状

一、研究对象:西安市体育健身俱乐部。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西安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规模和区域分布特征。西安市健身俱乐部都是以民营方式经营的商业健身俱乐部,其规模主要可以分为大型俱、中型和小型俱乐部,以中小型俱乐部为主。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0%、40%、40%。小型俱乐部有威尼斯健身俱乐部,唯尔特俱乐部,真爱会所,蓝积木健身俱乐部,其经营面积在800平方米以下,投资少于200万元。中型俱乐部有超越健身俱乐部,美格菲,新概念,优菲特,其经营面积在800~1500平方米,一般投资在200~500万元。大型俱乐部分别是亚特和艾菲特,其经营面积在1500~3000平方米之间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目前,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多集中在西高新、二环附近、城内几乎集中了所有的健身俱乐部,而北郊、西郊和东郊则少有健身俱乐部落户(见表1)。一般来说,健身俱乐部的营业半径在3-5公里,因此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分布不平衡,不能满足西安市民健身需求,同时也反映出当前健身俱乐部市场缺乏统一管理。

表1 西安市体育健身俱乐部区位特征

经营地段 数量 百分比(%)

西高新

7 47

西郊 1 7

二环附近 3 20

城内 3 20

北郊 1 7

(二)西安市健身俱乐部的主要经营形式分析。调查显示,西安市60%的消费者采用年卡的形式消费、30%消费者用月卡消费。一般来说,消费者第一次到某个健身俱乐部消费都会以短时间尝试,才会决定是否成为长期会员。因此,对于俱乐部来说,如何把30%的潜在客户变为长期客户是其经营成败的主要问题。同时也反映出西安市健身俱乐部经营途径单一。

(三)西安市健身俱乐部的经营项目分析。健身俱乐部经营项目的多少主要看俱乐部的实力和经营规模,更主要是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西安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的项目为主要分为健身项目(它又分为有器械和无器械项目)、健身服务和健身相关服务三个类别。不同俱乐部经营的异同点具体见下表。

表2 各俱乐部经营项目一览表

名称 共同项目 特有项目

超越

亚特

美格菲

艾菲特

威尼斯

真爱

蓝积木

唯尔特

新概念

优菲特 肚皮舞、普拉提,民族舞、健美操、有氧拉丁,街舞、爵士舞、有氧搏击,养身太极,芭蕾、动感单车、有氧舞蹈、平衡术、古典舞、养身太极、哑铃操、跑步机,运转机,台阶器,划船机,背靠及立背自行车、动感单车等 排毒养颜的高温瑜珈厅、动感椭圆亿操厅体能测试室

羽毛球,乒乓球,壁球

爵士形体

水中有氧健身操(酒店形式)

水疗健康、等配套服务(酒店形式)

国际标准羽毛球、现代简约派茶园

儿童游乐区、Spa水疗吧等

美容瑜伽、草裙舞、远红外高温瑜珈

由表2可以看出,酒店经营由于经济、地域和和消费人群的不同,使得健身俱乐部的投资较大,注重的是酒店的整体形象,所以开设的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经营范围较大,再加上服务较为良好,会为俱乐部带来很好的效益更提升了酒店在市场竞争的优势;而其它俱乐部也都有自己的特色项目,这也就体现了俱乐部管理者与市场消费的融合,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市场竞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需求,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开辟了新的天地。

(四)西安市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状况分析。反映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盈利状况,盈利额的高低是反映其经营水平的关键。通过对西安市10多家健身俱乐部的调查访问,发现48%左右的俱乐部都可以实现基本盈利,但整体运转效果一般,但有几家单店和连锁的俱乐部的盈利较好;39%左右的俱乐部基本维持运转,没有太大的盈利;而13%左右的俱乐部则处于支出大于收入的状态。

四、结论与建议

(一)从经营规模看,西安市健身俱乐部以中小型健身俱乐部为主。(二)从经营方式看,西安市健身俱乐部经营方式以会员制为主。(三)从经营状况看,西安市健身俱乐部以中型健身俱乐部盈利最多。(四)从健身俱乐部地域分布看,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多集中在西高新,城内,因此,健身俱乐部区域分布不合理,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邹玉玲.江苏省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现状调查与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2):17-20.

[2] 田里.我国健身房场地、投资与收入现状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2002.22(3):50-52.

[3] 田里,马晓云.营业性健身房经营与促销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164-165.

[4] 陈爱民,余卫平,董伦红.深圳市健身俱乐部现状及发展建议[J].体育学刊.2006.13(4):44-46.

[5] 于长菊,杨涛.西安市体育健身娱乐业供给机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31-35.

上一篇:高职院校瑜伽公选课教学实践初探 下一篇:2012―2013赛季CBA半决赛山东黄金队的制胜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