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立设计的江湖规矩

时间:2022-10-17 01:17:08

关于独立设计的江湖规矩

提到独立设计师非得去伦敦和米兰觅宝么?最近,中国独立设计有了春天的迹象,设计师工作室遍地开花。“名门痞女”洪晃也加入了推广军团,她的最新身份是本土独立设计教母,在三里屯北区开设的店铺里容纳了上百位设计师的作品,名字也不按照常理出牌,叫“薄荷糯米葱”,这到底是个什么味儿?

宏大、美好、无目的

李多钰:你之前出过一本书叫《无目的美好生活》,江湖上对你的评价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包括开这个店,你觉得这不按常理出牌跟你的“美好生活”是不是一回事。

洪晃:我不太知道江湖上的这些说法,他们的依据是什么?任何人都有他不按常理出牌的可能性,对于我来讲的话,其实那个无目的的美好生活,唯一的宗旨就是做这件事是不是快乐。

李多钰:那你开店的初衷是什么?

洪晃:初衷是我们作为一个媒体,跟踪中国设计师已经四五年时间,我发现他们已经不缺媒体报道了,最缺的是一个能跟消费者见面的平台,跟市场有接触,就是能够卖东西。跟媒体混的时间越长,他们也越浮躁,没有耐心好好做设计了。刚才跟我们店签约的一个马来西亚华裔首饰设计师聊了两句,他说,你们做的真的是一个宏伟的、有社会、民族意义,贡献特别大的一件事。他问我你们是怎么想的?我说,其实我们没想。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没做任何预算,就知道店面装修差不多要将近200万,就跟两个朋友打了个电话,咱们一家出100万,把钱财给我提过来。我跟三里屯village的开发商太古的人说,你们得支持,支持中国设计师有好处。他们说好好好,我们支持。

李多钰:你没跟他们说,我们在做一项很宏伟的事儿?

洪晃:没有。我跟太古的老总倒是挺熟的,他说你帮我想想,怎么样做点儿市场上的炒作?能够把三里屯北区炒红了?我说,我也不算会炒作,也不擅长做市场活动,但是如果你让我在北区开一个中国设计师的概念店,肯定会是媒体报道的重点,因为没有人开过。报道会带来人气,咱们能不能曲线救国一下?

李多钰:其实很多人都觉得你的影响力那么大,似乎应该去关注更主流更大众的东西,但是你反而会更愿意做独立设计师的教母。为什么?

洪晃:我能做什么更主流的呀,我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决定都是一种选择,我可以做这种小众、偏门一点的,或者我可以选择主流、大众一点的。但是那主流大众不容我选择。

李多钰:包括你一手创办的杂志《世界都市ilook》,原来是关注服饰的,但是现在好像也更偏重独立设计了?

洪晃:因为我没有选择,大部分的时尚话语权根本就不在中国,在国外。别的地方的人我也见不着,人家时尚女魔头,三天两头可以跟设计师聊个天,吃个饭,设计师都会给个面子。我要是明天想飞巴黎去见一下卡尔・ 拉格菲尔德,我找谁去啊?但我在中国,要见中国设计师Uma Wang,我只要打手机说,我明儿到上海来找你。我能看见、接触到的就是中国最有潜力的一拨人。因为中国是未来最大的服装市场,这个潜力是跟着市场走的。很多设计师可能很有才华,但跟市场沟通不好,也没戏。

贪恋之下,没有品牌

李多钰:在一定程度上,你做的事情其实是在培育这个市场,你对它的预期是怎样的?

洪晃:我这人就不太爱做计划,我不想5年、10年后是不是发财了,我会不会成了这个市场的缔造者,我不做这样的打算。我做事的时候,就考虑两件事:一我喜欢不喜欢?干这件事,我享受不享受?给别人写软文、闻屁,是我最不享受的一件事。但是跟中国设计师玩儿,我享受。这些年轻的设计师告诉我,这件衣服我是怎么想的;这是我的灵感墙;这是我在巴黎市场上买的30年代的巴黎生产的布料,那时候他们就想做太空服了,诸如此类,很有意思。我就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充实,很好玩,营养非常多。第二考虑的是,它有没有可持续性?我真开了这个店,是开3个月就倒闭了呢,还是能够把它做下去。哪怕苦一点,或者收入不高。我看的不是一个短期利润,做这种店和做杂志,只要不是太图短期利益,不想当暴发户,长期利益应该还是可以的。

李多钰:你觉得目前这个店铺,主体消费人群是什么,他们的特点呢?

洪晃:基本上分两拨,一拨是差不多年龄40岁左右的,成熟、收入比较高的女性。她们有一些针对场合的服装需求,名牌店可以解决一部分,但她们也希望尝试一些新鲜的,不撞车、独特的设计,也很享受去发掘一个适合自己的中国设计师的过程。我们经常组织设计师和顾客的小聚会,在一起交流创作灵感。这拨人是我们最主要的消费群体。第二拨人主要是年轻的,非常时髦的人群,他们可能是从事设计、编辑,是创意产业里的一员。第一拨人消费的范围基本是一件在5000到15000元左右。年轻的那拨,消费一件差不多300到1000元。

李多钰:店里这些产品的价格是怎么定的?

洪晃:我们和设计师大部分都是以寄卖的形式合作,所以我们不是买手店,价格都是他们自己定。

李多钰:现在的销售状况怎么样?

洪晃:我们从第一个月就没有亏过钱,说实话,需求比我之前的估计要大。

李多钰:其实国内还是有一部分这种消费需求的。

洪晃:中国人对品牌消费的意识已经有了,我也看了很多中国设计师的设计,并不比国外的差,他们可能就缺一点资金,不知道怎么建立品牌。可能需要从加工、材料和制作上再精密一点,这都不是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他们来说,现阶段就是熬,只要能够维持下去,会有明天。只要他不是想马上赚钱、买车买房就没有问题。我觉得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图短期利益,要立竿见影,比如杂志,投资人一般第一年愿意纯投入,第二年要持平,第三年得开始赚钱,这怎么可能呢?

李多钰:国外需要10到20年的周期。

洪晃:要不然就是特别短期的,你赶快做,做得特别大,然后再把这东西上市了,咱们赚那个钱去。我觉得中国之所以没品牌,不是因为中国人不够聪明,是因为中国人太贪了。我们太看中钱了,钱要是不能换来你想要的东西,钱是什么?就一张纸。

李多钰:到最后,你到底在做什么意见变得不重要了,关注的就是钱,资本的增长。比如说,你做一个电影节,本来是为了高兴,大家一块儿看个电影,应该是公益性质的一个东西,有些国内电影节真能把人吓着,看个电影还要过安检,一系列程序,完全不像是大家一起玩的感觉了,还有音乐节也是,都是以前的好玩,现在越办压力越大。

洪晃:都要赚钱。

尊重,让手工艺传承

李多钰:我听说,这一两年你在国外走得也挺多的,参加时装周,看国外的独立设计。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人的本土奢侈品品牌活得还不错,你觉得中国和日本的情况相比怎么样呢?

洪晃:中国和日本最大的区别是,日本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手工艺作为支持,是非常专业化的。中国的那批人已经彻底废了,被我们的改革开放给消灭没了,匠人完全变成了工人,大师级的传统手工艺人特别少。比如日本的武士刀,从炼铁到打磨是一个特别复杂特别需要技术的工作,日本的匠人会为自己的手工艺而骄傲。这种价值感和对手工艺的尊重是所有国外奢侈品牌能够生存的根本。你去卡地亚高级珠宝制作的地方看,一个50岁的老头子,三十年干的就是抛光这件事儿,拿几根棉线套在眼儿里头,来回拉,但是他特别骄傲,“我是全世界最好的抛光师”。他工资也挺一般,但是他对这个身份、技艺,骄傲无比,中国人就没有。

李多钰:咱们的传统手工艺很棒,但能够传承下来的不多。

洪晃:手工艺人为什么消失,就是因为说手工艺人把所有好的给帝王将相用的,全给拔了。这是第一拨,从政治上否定你,手工艺人心态上就绝望了。第二拨,比如傣族农村里老奶奶绣的那些东西,特别漂亮。来一个温州商人,一看,不就是绣个蝴蝶吗?我回去拿机器,照着样子弄起来,各种旅游景点一上货,没有人能分辨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奶奶的孙女儿也会觉得学这手艺有什么用,我去打工去就完了,手工艺的传统就这样没了。一个真正的奢侈品牌的建立,它背后是要有很好的手工业基础,它的艺人、师傅、工匠必须为他们的工艺感到骄傲,这骄傲的背后并不是因为他的报酬很高,而是社会对他们这些人的重视和承认。

没有买手,何来时尚

李多钰:在美国或者日本,类似这样的设计概念店是怎样的定位?他们也是采取自己开店的模式,还是采取类似百货公司的方式接待消费者?

洪晃:中国和外国的设计师面临的最大不同,就是中国没有买手。中国的百货公司全是房地产商,靠租地方盈利。就是说,我租你一块儿地方,你摆着去卖。在国外,百货公司全都是有买手的,就是我来买你的东西,是真金白银付钱的。

李多钰:所以在成熟的买手制百货商店中,独立设计师也是有机会的?

洪晃:对啊,中国是没有买手的,也没有买手制的百货商店。中国的零售体制是跟国外不一样。国外的时装秀,2月份的时装秀,肯定做的是冬装,8月份做的是下一季春装,它就是订货会,有实在的商业功能在,中国的时装秀就完全是玩。

李多钰:没有买手制度,对设计师来说是很致命的?

洪晃:对,虽然国内可能有像栋梁这样的小店,但是一两个小店绝对支撑不出来一个时装周。不像美国的一个百货商店,在整个美国可能有几百家店,你光把号买全了,就是一个很大的订单了。

上一篇:用笑声把陈旧的生活送进坟墓 下一篇:宁财神 编剧,以写作为生的最好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