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在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的作用

时间:2022-10-17 01:15:48

护理管理在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的作用

[摘 要]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过程,先进护理理论和技术能否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取决于是否有科学护理管理。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陪护多,病种繁多,病情变化快,临时处置多,护理作琐碎等特点,护理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减少护患冲突,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从做好护患沟通开始,这是一项重要的为民服务工程。

[关键词] 儿科护理学;护理管理研究;护士病人关系

1.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管理学的首项内容是人的管理,护理管理也不例外,护理管理所指的人有护士、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长本人。

1.1关心和尊重护士

现在儿科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大家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一个小孩就有两个甚至四五个家围着,对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高,同时这些父母年青气盛,护士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常常遭到家长的责怪和投诉至谩骂,“一针打不上”就否定你的一切。而且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小孩自我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差,护理观察较成人有一定难度,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护士都不安心儿科工作,所以护士长在工作中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关心护士,尊重护士,理解护士,在关键问题上勇于为护士承担责任和风险,有错误应在事后单独批评,维护护士的自尊心;如果护士在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护士长应尽量创造条件给予帮助,关心体贴他,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安心在儿科工作。

1.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护理病人的管理过程,而管理过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护患关系。现在患儿家长对护理的要很高,为此要安排2个责任心强,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有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专门上白班,负责新入院患儿的诊断、治疗与护理,要求她们做到接诊热情,健康宣教全面,治疗护理及时,给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负责科内危重患儿的一切护理工作和所管辖组内病人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同时每个护士,除做好健康教育外,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多接触患儿、跟他们玩耍,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并且病人多时护士实行弹性排班,以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及时,减少护患矛盾。

1.3加强医护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医护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儿科留观病房,没有主管医师,护士要仔细观察和及时反映病情,还要全方位地护理患儿,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有关疑问、解决护理问题、做好护理记录等,工作繁忙。门诊病员循环较快,病情急切而复杂,医护沟通较少,造成护理工作忙乱,护士对医生有意见等等,对于这些矛盾,护士长首先从护理上查找原因,若主要责任在护士应批评帮助护士,并向医生解释道歉,责任在医生应不卑不亢地给予策略解决,护士切忌同医生发生正面冲突。本着平等、尊重、团结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1.4护士长要树立自身的威信

护士长要有良好的品德 历史上许多事例表明,道德颓废的人不会有人信任,品行高洁、大公无私、正派公道的护士长才能得到护士的信赖,可见树威之道修德为先。护士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对护理管理的成效、人心的向背都产生重大影响,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威望,是无声的命令、无形的力量,是护理人员效法的楷模。

护士长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开拓创新的意识 儿科病种繁多,专科性不强,有些疾病在专科护理书上都找不到护理依据,需要在临床上摸索,这就要求护士长在认真钻研业务、不断进取、掌握儿科疾病相关知识等方面走在护士的前面。在技术操作方面护士长也要有过硬的本领,护士们懂的,护士长要精,护士们不懂的护士长应熟,护士头皮静脉穿刺不成功时,护士长能“一针见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护士们的尊重。

正确用人,平易近人 任何一个护士长都是从普通护士中走来,虽然工作职责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护士长用人要公平合理,任人为贤,发挥每个护士的专长,努力为他们创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2.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服务是双刃剑,既可以促进健康,也可能因为某些失误造成伤害。加强病房的护理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安全管理工作是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护士要具备高度的护理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对患儿及其监护人的安全教育,做好预见性护理,避免各种护理安全意外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2.1儿科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护理人员因素

服务意识不强,护患沟通不到位,导致护患冲突加剧。护理人员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人,人是有

思想、有自尊、有情感的,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地付出,付出病家希望的关爱、感情、尊敬,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而使自己也获得幸福感。做好沟通能增进彼此的理解、支持,从而使病家配合治疗护理。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风险意识差,而患者维权意识强,只要护理工作有一点不到位,家属马上会投诉护士。因为护理工作是与人的生命打交道的职业,关系到患者的安危,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学法、知法、懂法。儿科护士工作负荷过重,思想压力大,职业认同感差。儿科护理工作琐碎、繁忙,还要面对家属的种种不理解、质疑、挑剔、高要求,使护士感到思想压力大,身心疲惫。儿科护士技术水平有限,有些操作护士难以达到1次成功,家属感到不满意。另外由于个别护士工作态度不够严谨,不能按操作规程办事,也可导致护理缺陷。

患者及社会因素

患儿家属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住院儿童及门诊患者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静脉穿刺要求护士能“一针见血”,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小儿静脉各种客观因素影响,有时难以达到家长的期望,从而产生不满情绪。在市场经济冲击下,贫富悬殊、分配不公等现象造成部分人员对社会不满的不平衡心理状态,往往表现在孩子住院中无事找茬,百般挑剔,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怒气。如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出现偏激行为,要求医院给予经济补偿为目的等,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社会因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存在,社会往往将责任推向医院,社会呼声、新闻媒体的关注报道,不排除某些方面有失实之处,加之个别医务人员收受“红包”、“药品回扣”等,给医院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家长对医疗高技术、高风险不理解,他们认为到了医院就好像进了保险箱。医学是一项严谨的科学,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局限性,特别是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愈后等,往往在治疗效果不明显、经济花费多的情况下会产生不满情绪,而治疗过程中护士又是直接执行者,从而把矛盾转嫁给护士。另外儿童天生活泼好动、自我防范意识差也是诱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3.对策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教育每位护士热爱护理工作,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做到仪表端庄、态度和蔼、一视同仁、工作严谨、实事求是。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要十分重视病儿安全、工作人员自身安全、工作周围环境安全,引导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建立“安全工作阀”,做到护理工作制度化、常规化。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安全知识,建立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举办有关护理缺陷案例分析研讨会,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工作中的免疫力,做到常抓不懈,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强护理制度建设,规范护理操作程序

将护理常规落实到护理工作中去。经常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各项护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对核心制度的学习,真正做到用制度来约束自己,用制度来管理自己。因为规章制度是护理人员从事护理活动的准则和标准,是要素质量的关键环节。同时加强对薄弱环节、重点环节的过程控制,将“三查八对”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使之成为每一个护士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制度,才会保证医疗护理安全。加强护士安全用药的教育与管理。如护理部规定所有注射用药必须由2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对于新药或未曾使用过的药物必须在使用前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其作用、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以规范用药安全。护士在执行相关制度和技术操作过程中,护士长关注每个细节,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对明知故犯的护士实行“零度宽容”,对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工作环节强化安全管理规定。

针对儿童安全防范管理的特点,除来自医护人员的管理外,同时对家属监护不力情况需加强

教育力度,以共同来保障患儿在院期间的安全。加强“盲点”及“关键点”的管理。儿科护理工作中发生“盲点”较多的是工作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超负荷工作等。作为管理者必须采取科学

管理,及时发现盲点。如护士长排班时尽可能新老搭配,工作忙时注意弹性排班,对责任心不强

者,做到多督促、常提醒、多沟通、最终确保护理安全。同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必须重点抓好“六个关键”,即关键患者、关键护士、关键时间、关键环节、关键部门、关键制度。通过控制这些“盲点”及“关键点”可及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避免和杜绝护理缺陷及安全隐患的发生,将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质控。

4.小结

通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病员投诉明显下降,满意度不断提升,护患冲突及纠纷明显减少,这不仅融洽了护患关系,护士的服务理念也有所提升,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从完成任务到自觉地用心去感悟,去换位思考,最终使患者满意。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减少护患冲突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从做好护患沟通开始,这是一项重要的为民服务工程。在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护患沟通,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护患关系紧张,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于患儿早日康复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彭丽丽,赵雅辉,张美光.基层护理管理与护士对该管理层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护理研究,2011,1.

[2]孙一勤,叶志弘.健康护理工作环境构建策略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0,(02).

[3]方彩萍,叶志弘,秦建芬.“心理日志法”在提升护士主观幸福感方面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07).

[4]徐蕴芳.护士长在病区护理管理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护理杂志,2002,(05).

[5]顾玉琴.浅谈护士长对护士的人性化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

上一篇: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住院护理体会 下一篇:急诊患者家属焦虑程度的调查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