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进策略”在教学中该如何把握

时间:2022-10-17 01:10:56

“植进策略”在教学中该如何把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数的教师还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较多的停留在知识的灌输上。练习巩固时,机械的模仿和训练,知识和技能也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新课程理念的沐浴下,现代课堂的迫切要求是:系统而又有步骤的把重要的数学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 “植”进他们的头脑。这是数学的灵魂,但这一点却恰恰被我们教师所忽视。如何才能把数学思想“植”进他们头脑呢?这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更是一个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我想结合前几天教研活动中看的光盘《植树问题》中的几个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引导探究,把转化的思想“植”进学生的头脑

课件1:植树节到了,同学们在一条100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10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树),需要多少棵树苗?

1.巧用手掌,理解“间隔”的含义。

师:看完题后,你了解到了哪些重要信息?

生:1000米,一边,每隔、10米,两端要栽等等。

师:怎样理解“每隔、两端要栽”等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学生纷纷发言,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举起你们的左手,张开五指,看一看手指之间有几个空隙。

学生明白5个手指之间出现了4个空隙。也就是4个间隔,就好像植树中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一样。

师:两端都栽是植树中的情形之一,你认为现实中还有哪些情况?

生:可能出现一端栽,一端不栽。

生:还可能出现两端都不栽。

2.理解题意,寻找方法。

师:题目中要求两端都要栽,意思是先在开头栽一棵,每隔10米再栽一棵。再隔10米再栽一棵……,也就是说在第10米的地方栽第2棵,第20米的地方栽第3棵,第30米的地方栽第4棵……这样数下去,太浪费时间,你知道全长、间隔与棵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想怎么办?

学生充分讨论后发言:

生:可以用小棒代表树苗摆一摆。

生: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画一画。

生:……。

师引导小结:同学们要选择小一点的数来操作,才能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来研究,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感悟]新课程认为:课堂是在教师有价值的引导下,由教师,学生,文本等互动生成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让学生猜测应该栽多少棵树,这种方法很好,因为猜测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还可以为后来的转化引导作铺垫。其次,片段中教师给学生引导了转化的思想。让学生明白了怎样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当学生感受到题目的数据比较大时,教师也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数据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用小一点的数在纸上画一画,看一看,从而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来解决,使学生对“转化”有了深刻的体验和认识。再如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手掌来认识“间隔”,我认为即形象又直观。学生明白2个手指之间有1个间隔?3个手指之间有2个间隔? 10个、100个呢……?无形中就发现了规律特点?学生也会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洋溢着数学气息,也为接下来的难点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探寻规律,把数图的思想“植” 进学生头脑

[片段2]

师:先讨论交流一下,你认为该选择怎样的数据比较合适?同学们不妨先讨论讨论:

反馈交流时,学生情绪高涨,讨论热烈,提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生1:我用画线段图的方法,量10厘米,每间隔1厘米栽一棵,如果两端都要栽,用数一数的办法可以看出有2个间隔,要栽3棵。3个间隔,要栽4棵……。所以我发现:植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多1。

生2:我画了一个线段图,画10厘米的线段代表1000米,每间隔1厘米画一棵树代表100米栽一棵,,如果两端都要栽,可以看出有10个间隔,要栽11棵树。所以我发现:植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多1。

生3:(出示线段图)随便画一条线段表示小路一边的全长,在线段上随意截取一段画上一个点表示间隔10米栽一棵,通过画线段图我发现:植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多1。

生4:……。

[感悟] 巧借线段图来解答问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根拐杖。数与图的结合更完美的促进了方法的渗透。在片段教学中,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究全长、间隔与棵数之间的联系,做的非常到位。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片段中教师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分析思考、大胆假设等过程,很多聪明的学生都能发现植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多1这个规律。无形中就把数与图结合的思想“植” 进了他们的头脑。

三、经历过程,把模型的思想“植”进学生头脑

[片段3]

师:同学们谁还有比画线段图更简单的策略?不妨谈一谈。

分组讨论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我们组根据间隔长度不变,改变全长的长度,发现:植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多1。规律成立。

生:我们组根据全长不变,改变间隔长度,也发现:植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多1这个规律。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那么你能说说还有棵数不等于间隔数+1的例子吗?

生1:一端栽,一端不栽。

生2:两端都不栽

生3:沿封闭图形栽树(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师:同学们你们想探究一下它们的规律吗?

学生合作学习后,教师小结板书:

两端都栽: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

一端栽,一端不栽:植树的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栽:植树的棵数=间隔数- 1:

沿封闭图形栽树:植树的棵数=间隔数

[感悟] 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明白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教师首先让学生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两端都栽”,引导学生总结公式,接着又通过经历模型等,帮助学生揭示为什么“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道理,最后教师又让学生探究植树问题中其它情形的规律:1两端都栽: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2一端栽,一端不栽:植树的棵数=间隔数。3两端都不栽:植树的棵数=间隔数- 1。4沿封闭图形栽树:植树的棵数=间隔数。在活动中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分析思考和建立模型等过程。无形中便把模型的思想“植” 进了学生的头脑。

上一篇:浅析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下一篇:浅议中学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