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管理创新方案研究

时间:2022-10-16 11:36:40

大学生就业管理创新方案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如何让大学生在受到良好教育的同时,合理的定位,合理就业显得愈发迫切。本文基于大学生的良好教育为基础,提出了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从大学生人本教育理念以及就业价值观等方面提出适应我国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探讨如何科学有效的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以此达到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高,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管理;创新方案

1 引言

大学生如何将个人综合素质和在大学里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踏入社会后与就业岗位有效结合起来迅速适应岗位要求,满足就业职位要求,实际就是就业胜任能力的体现。将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大学生的就业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十分重要,这样能从本质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管理问题。真正把人才战略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人才战线塑造我国的未来,努力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2 目前大学生就业管理工作中的缺陷

2.1 与社会相适应的策略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渐步人大众普及化教育阶段,但是实际却存在重视招生轻视就业的现象。这种现在在民办高等院校中尤为明显,这是由于政策环境所导致的,民办院校的正常运作以及发展都依靠招生的质量,许多高校在办学条件还不成熟的条件下就开始扩大招生的规模,招生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就业工作相对来说却很不重视。

2.2 就业管理配套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虽然出台了一些跟就业保障有关的政策法规,但是政策落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不良的政策环境使毕业生就业管理难以实施,也制约了就业渠道的有效拓宽。这就需要与就业有关的配套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同时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还需要真正站在保障就业的高度,监督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加大奖惩制度,真正使高校的就业管理体制从根源上得以改善。

2.3 政府、企业、学校、毕业生相协同的就业配置。

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应用信息平台供需系统问题等技术具有大量的技术创新内容,如网络化的应用、品牌、学生实现创新培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要点。实际上,就业工作中重视实效品牌宣传以及多方面能力培养等的高校并不多,甚至有些高校指导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还未实现电子网络的使用。现代化的高校就业管理系统运用还不完善,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成本较大,无法实现与就业市场的完全接轨。

3 就业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案

3.1 正确引导大学生对就业价值观的树立。

对大学生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考察除了通过能证实专业知识所学的学历证明与文凭,实际上主要还是在于两个关键:就业录用特质和就业价值的认知度。在选择工作岗位时,毕业生是根据就业价值观来分析有关工作、目标或行为的持久性标准与信念,是大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工作结果和职业行为的具有动力作用和概括性的一套信念系统。与此同时,对就业能力具有影响的因素还包括概念化能力、社会地位、沟通力及时间管理,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就业能力间接的受概念化能力对录用性质的影响;就业价值认知度与就业能力相互制约;就业价值认知度通过就业能力间接影响录用性质;就业能力是就业价值认知度通过其在社会所处的地位对其进行制约的。所以,就业能力和就业的质量与就业价值的认知度相关密切。校园文化建设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让大学生正确的树立就业价值认知度。

图1 就业能力结构图

3.2 推行人本职能教育理念,建立健全“教师—学生一企业”的良好模式。

职能教育模块与人本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为最终目的。这是高校立足于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所需,在就业综合素质等方面竞争力产生的不容忽略的内容,同时这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推进。

应建立健全“教师—学生一企业”的良好模式。该模式建立的重点在组织功能方面从扩展和创新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上实现突破,教学改革的管理流程体系的再造,就业市场导向实现教育与教学改革系统功能。所以,这就需要重视企业人才能力结构需求。基于职业奉献的生涯价值的创造,树立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感,形成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教师与学生生涯价值链图

4 结论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是就业工作实现系统化的最终目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近年来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让大学生通过从社会因素、学习理念、学习模式、以及自身等方面寻找原因去分析就业的现状,总结其中的教训,树立一个良好的就业价值观,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管理的工作能力,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和培养途径等方面管理的力度,使其都应结合及学生自身情况和高校自身特点进行创新,不断适应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 黄文龙,高永惠,陈军义.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的高校就业工作新模式研究. .教育与职业,2006(3).

[2] 张扬,应若平.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上一篇: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关键分析 下一篇:关于体验经济下的服装设计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