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何骏的艺术人生

时间:2022-10-16 11:35:44

书法家何骏的艺术人生

当由沈鹏先生题写书名、漂着墨香的《何骏书法集》摆在案头,我深深地被一幅幅“奇而正、雄而逸、健而美”的书法作品所震撼。每一次研读先生“用笔老成”的字,都会从心底发出“望之如沐春风,近之奇香沁人肺腑,揽之则不知天下之大”的赞美,并由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颇多感悟。

师承前贤成一体

何骏,当代书法家,字子逸(逸),上海人,1925年生于浙江温州。先后就读并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长期在国家兵器工业部等中央部委工作。

后代文人在评价江南才子唐寅的书画作品时,用“旧毫新写落花诗”赞其“书学赵欧而自变”,在学习前人基础上,自成神韵生动之一体。何骏先生走过的正是从师承前贤到自成一体的书法艺术创新之路。

何骏自幼聪颖,喜好书法艺术,及至少年,对书法喜好已至痴迷。这时,他师从马公愚先生研习书法。出生于温州书香世家的马孟容、马公愚兄弟,上世纪30年代被誉为“上海艺苑双子星座”,史书评价“青箱家学,渊源有自”,其祖父马兰笙曾印曰:“琴画传家二百年”。素有“艺苑全才”之称的马公愚先生学养深厚,造诣独到,精于文史金石,究心周鼎商金,朝夕用功精勤,运毫驰墨于素笺,铁笔纵横于印面,且辛勤栽培后生,桃李满门。

自古江南多才子,而浙江温州永嘉楠溪江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大家。同为喝着楠溪江水长大的马公愚先生显然被少年何骏对书法的痴迷和灵气所打动,在他的悉心栽培下,这位学生的书法造诣功力日渐深厚,笔调不断高逸古朴。何骏弱冠之年成名,在解放前的上海书画界名声雀起,他的书法开始散见于闹市一些店家的牌匾。1947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年鉴》中“美术家传略”称他“擅长书法”,评价他的作品“酷似马氏”。

与所有取得成就的艺术家一样,何骏没有满足于恩师前贤,他执著追求,在书法的艺术沃土中辛勤耕耘,书法伴随他走过童年、少年、青年、老年,终于踏入了自成一体的艺术境界。收录在《何骏书法集》中书法作品主要包括楷书、行草、隶书,共53幅,还有绘画6幅、篆刻印章23方,从王羲之《丧乱帖》、白居易《琵琶行》、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望岳》到坡《赤壁赋》、岳飞《满江红》,再到《西江月》……书法中行草隶楷笔力雄健,而这仅仅是他一生创作的众多书法绘画篆刻作品中的一小部分。研读这些作品,能感受到四体皆精熟“艺苑全才”马公愚先生的渊源,更能领略到何骏先生风格自出的本色。书法界评价“他的书法,端庄中有潇洒、飘逸中含刚健、古朴中显俊雅、灵动中见淡定”,确是对他师承前人、自成一体的真知灼见。拙见以为,收入集中的行草、隶书、篆刻高出一筹,行草效法魏晋,线条刚健苍劲,笔致畅达圆融,颇为大气豪迈;隶书颇有两汉遗风,端庄秀丽,雄强浑厚;篆刻则取意于金文、诏版、石鼓,笔调高逸古朴,气韵华滋浑穆。

“纸上云烟笔下风”

何骏先生历经多灾多难的动乱年代,他的书法艺术探索之路伴随着祖国的动荡、灾难和新生,与所有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他的命运与祖国紧紧连在一起。上世纪40年代末,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划时代的巨变,此时,英姿勃发的青年何骏已是上海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可是,怀着对腐败政府的失望和痛恨,他聆听到了新生祖国的召唤,毅然投笔从戎,投身到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洪流之中。

《何骏书法集》收录的照片中有两幅证件照记录了那个大浪淘沙的年代:一幅何骏头戴学士帽满脸书卷气,另一幅则身着戎装胸佩战士徽章。1949年,已经从上海光华大学毕业的何骏北上报考了华北大学。正如上海收藏鉴赏家学会副会长陈鹏举先生所言:“如果不是为了追求那个年代激情燃烧的理想,何骏就是当代中国一位出色的专职书法家,一位功成名就的书法大家。”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给青年何骏的书法追求注入了新的元素,研读他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会发现,用笔更为端庄老成,风格愈加雄强浑厚,正可谓“纸上云烟笔下风”。

唐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与李白、张旭交善、同为“酒中八仙”之一的贺知章,欣逢盛唐,禁不住“铺毫展纸写乡梅”,留下了为历代文人墨客赞誉的传世书法作品《孝经》。何骏先生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真诚地拥抱新生的共和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更加倾心于书法创作,不仅成为新中国第一届书法家协会会员,还曾热心参加书法家协会在国内外举办的书法作品展。

在何骏先生生前居所,他的夫人茅阿姨打开了几个大书柜,如数家珍地翻阅着一本本纸页已经泛黄的书卷,其中有书圣王羲之的字帖,有米临七帖,还有宋拓越州楷帖,以及沈尹默、邓散木等当代书画大师的作品。狂潮初起,北京有多少文物字画在“破四旧”声浪中被付之一炬,一些家庭担心引火烧身,争相把文物古董扔进茅厕。这一卷卷的古帖字画能够穿越时代的风风雨雨保存至今,凝聚着主人多么深沉的挚爱,又承受着多少压力和风险啊!

茅阿姨深情地告诉笔者,在动荡的年代,外面的运动轰轰烈烈,何骏却头脑冷静,把自己关在家里,铺纸研墨,沉浸在他的书法艺术世界里。古典诗词不让看了,他就写诗词。在《何骏书法集》中,有6幅诗词,其中的行草《清平乐・六盘山》《西江乐・井冈山》,隶书《七律・答友人》,笔墨更为恣意深沉老健,这只是他留存下来的众多书法作品的代表作。那一时期他的话更少了,一有时间,便埋头于书法创作,他对书法艺术的炽热情怀从来没有降温,他执著于书法艺术的追求从没有止步。粉碎“”后,祖国迎来了艺术的春天,何骏先生的书法创作也进入了巅峰,他醉心于书法艺术,历代金石碑帖、古今名家字画,他整天置于股掌、案头,亲近之、把玩之、品鉴之、研究之,书法艺术成了他晚年的钟爱。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研读何骏先生的书法艺术,你会感受到“心手相畅”,字里行间透露出书法家高尚的人品、艺品。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苏轼在讲述书法创作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模古。大书法家柳公权初学二王,楷成一格,媚而劲,爽而利,世称柳骨。唐穆宗尝问以笔法,公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何骏先生深悟这些书法大家宏论的内涵,深得这些名家前贤创作的要义,他的书法实践,正是“心手相畅”“用笔在心”的真实写照。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心灵的一面镜子,书法作品反映的更是作者的情操和品行,古今亦然。精心研读《何骏书法集》,笔者首先被先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执著不懈的追求所感动。少年立志、弱冠扬名、青年投军、壮年不辍、老年弥新,书法艺术伴随先生一生,无论穷达、不管顺逆,始终孜孜不倦信念如一“不坠青云之志”。书法集中收录长卷小楷《诗词37首》,不仅见其书法艺术之美,更显先生品德之高尚。自唐以降,小楷形成两种不同写法,明代文征明立足于晋唐之间,以一种新的认识,把小楷艺术推向了又一个高峰。何骏的诗词书于纵17厘米、横140厘米的宣纸之上,结字方整,笔笔疏密匀称入规中矩,于端庄雄健之中透出一股雅致,颇具文氏家法之遗风。尤其令人称道的是,这幅长卷书于1966年7月,亲历那场灾难的人都知道,那正是狂潮风起云涌之际,人人几近狂巅之时,先生能端坐案前,不为尘世喧嚣所扰,潜心纸墨,浩浩长卷的蝇头小楷法度严谨,工整精致,这是怎样一种执著的定力,又是怎样一种令后人仰慕不已的人生境界?

何骏先生潜心追求淡泊名利是他书法艺术取得巨大成就的又一因素。书法集中收录唐宋诗人的诗作,反映了书法家的人生志向。唐代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等,作者选择这些大诗人名篇佳作书写,凸显心向往之的情操志趣。书法集中还有一幅隶书联句:“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笔画既丰润凝重、风格华丽,又取法汉碑风骨,气韵非凡,如同刻帖,表达了书者旷达的心态和境界。随着国内“极左”的泛滥,何骏不再参加各种书画作品展览,潜心书法创作,作品或馈赠亲友,或研习揣摩。书法集中收录了何骏为所服务单位撰写的部分“现代兵器”“兵工文摘”等杂志刊名,所题单位送来稿费他一概回绝,朋友前来索字,他则精心书写,一丝不苟,来者不拒,且从不接受任何回报。

对祖国深沉的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炽热情感,是成就何骏书法艺术的又一成因。何骏一生爱好书法和京戏,据他的夫人茅阿姨介绍,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他的工资收入除了养家都用来购买书画、字帖,唐宋诗词爱不释手,金石古帖反复揣摩,看京戏也是他的最爱。在《何骏书法集》中,有数量众多的歌颂祖国壮美山河的唐宋诗作,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望岳》、杜牧的《江南春》等等,这些名篇佳作或潇洒飘逸的行草,或工整精致的楷书,或笔致高雅的汉隶,无不凝聚着书法家对祖国山河深沉爱恋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何骏先生生前的居所,他的夫人茅阿姨带笔者走进先生的书房。尽管他已经走了10年,书房的摆设一如旧时,墙壁上一幅幅老照片,书柜里一排排旧书,案头上一枝枝毛笔和一块块砚台,仿佛在讲述着先生一生执著追求书法艺术的往事……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新世纪的又一个10年,随着时光的流逝,何骏先生那一代知识分子渐行渐远,但他们身上体现的坚守信念、执著追求、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和爱国主义的情怀却没有在岁月的尘埃中消失,相反,在市场化消费主义浊流淹没了一个个道德高地时,这些精神遗产显得尤其可贵。病态的浮躁的社会应该从前辈知识分子、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寻找医治的良方。

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家罗兰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读《何骏书法集》感悟多多,这是前辈书法艺术家为我辈后学馈赠的又一份财富,是中国知识分子遗留给子孙后代的又一道精神大餐。薪火相传,前景灿烂但任重道远!

上一篇:关掉电视 第5期 下一篇:母语,多少无奈假汝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