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的论述

时间:2022-10-16 11:25:40

关于生态建筑与建筑设计的论述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建筑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改善人居环境,节约能源,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一、生态建筑概述

1、生态建筑的特点

生态建筑的工作从前针对的对象是生物以及气候,现在有了扩展,目标伸向了能源的多样化利用。并且在手段上更为先进和高效,人们对于建筑的理解也有了变化,引入了生态化的概念。它将大的生态概念和小的建筑活动融在一起,从这两方面的结合出发,来考虑能源和投入的流通过程,从设计中的消耗和投入进行思考,将其作为生态活动的一个子系统来完成思考,进而使从前单一的流通模式变成两种互换的状态。促进良性作业的行车 。吴良镛曾经提出类似的概念,就是使环境与人的关系能够循环起来,使人的生存进入到生物循环的链条,并成为其中有利的一个因素,它对于建筑本身的要求则超越了使用范围,而进入整个生态环境的意义,下面讨论生态化的几个特点:

第一,可以为人类带来合乎生理需要的生存环境,它应当具备适宜的空气,洁净的环境,良好的采光,低噪音,明亮宽敞,使人们的居住舒心愉悦。

第二,建筑必然要利用生态资源,这时候必然要使某些资源得到消耗,而生态建筑力求使消耗降到最低,包括空间以及材料选择上的节约,以及对某一资源多次使用,多采用可循环能源等等。

第三,对环境的伤害要降到最低,有害废物,声音,光等的影响降到最低,与环境和谐相处,能够共荣共生。

2、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

尽管生态建筑从提出到实施时间不长,不过它的发展具有必然性,其理论和操作性都有长久的发展潜力,也将得到大众的认可。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是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主导思想之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自 18 世纪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成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哲学基础。人本主义观念明确确立了人的意志自由及其对自然界的优越地位,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遭到滥用和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超过了自然界所容纳的限度,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实际各国无一例外的遵循西方模式,才使得70年代的石油危机将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成为世界问题。

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的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的有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某一小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问题,有些生态小环境通过一些努力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但大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利用不是靠某一地域的改善而能达目的的,必须是人类的共同意志。《里约宣言》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奠定了初步的社会道德基础。

二、建筑设计方案的考虑

1、在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案中,为了凸显建筑结构的特点,一般会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的环境产生强烈的反差,这样的设计方案虽然能够体现出建筑物的特点,但是却缺乏与周围生态环境的有效融合。现在建筑设计理念中,从生态策略的角度来考虑,既要保证建筑物自身特点,同时又要重视其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又要注重与建筑物当地人文风俗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相融合,在这种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够保证建筑设计的有效性。

2、生态策略的融入,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对建筑的综合效益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计算,在保证建筑经济效益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对建筑物的美学特征进行研究,在保证建筑物美观的同时,各项使用功能能够获得充分的发挥。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应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这也是实现建筑物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

3、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于自然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也逐渐的增多,建筑业成为了能源消耗的大户,自然也应当成为节能减排的首要基础。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的条件,减少建筑结构中对能源的消耗。

三、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1、重视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

2、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作,使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取得同等地位。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是环境中的一分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心。

3、善于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其次是力求建筑节能和生态平衡,也就是减少各种资源和材料的消耗。

4、“生态优先”的原则,减少人工层次,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

5、注重生态建筑的地方性。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

6、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生态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7、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室内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

8、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能源使用的高效节约化。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能源使用的高效节约化包括: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照明系统、局域空调、局域换气系统、节水系统;注意能源的循环使用,包括对二次能源的利用、蓄热系统、排热回收等;使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采用便于对建筑保养、修缮、更新的设计;设备竖井、机房、面积、层高、荷载等设计留有发展余地。

四、结语

总体来说,建筑领域必然要求人和自然的共同生存,由此出现了各种生态元素以及含义的建筑,这都有助于整个建筑环境向着更为科学环保的方法发展,这对于建筑业,居住者和环境双方都是有好处的,能够提升人的舒适程度,使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实现人文化的方向发展,意义是较为长远的,同时对于建筑业本身也是历史性的转折。

参考文献:

[1]丛硕,文梅丽.浅谈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J].民营科技,2012(05)

[2]初晓.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8)

[3]辛同升,赵学义.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01)

[4]刘鑫.浅谈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7)

上一篇:关于中职建筑预算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探... 下一篇:析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