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地理教学和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

时间:2022-10-16 11:13:27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和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

摘 要:作为一门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地理与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针对地理学科的这个特性,初中地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地理的这个特点,通过联系生活和地理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际生活;有机结合

初中地理教学和实际生活的结合不仅体现在学科特点上,《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到:“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可见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已经是现在地理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笔者根据自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初中地理的教学与学科特点分析了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和方法,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思想长期占据教育的主导,教师在教学课程中也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进行枯燥的教学。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尽管很多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能够计算经纬度、说出某地的气候类型、计算两个位置的距离,但是对于地理知识的应用意识却十分缺乏,导致学生无法对地理形成正确的认识。

不仅如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过度重视学科知识性和系统的完整性,对于培养学生生活方面的地理意识存在很大的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改变地理教学观念、方法已经势在必行。

二、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的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希望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通过地理和生活相结合,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学生在生活中喜闻乐见或触手可及的问题进行结合。让学生发现地理学科对于认知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意义,生活和地理的紧密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地理的实用性、改变对地理属于“副科”的错误观念。

2.突出地理的实用性

如上文所述,地理学科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是体现地理实用性的最好表现。不管是每日的天气预报、工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无不和地理知识相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内容和地理教学进行有机联系,不仅可以提高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对于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也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3.更易理解地理知识

笔者在教学时发现,由于地理内容,尤其是自然地理的很多知识十分抽象,加之计算量大、分析内容较多,常常会使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知识,从而对地理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对于这一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理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如果教师和学生仅仅为了考试而“应付”地理,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倘若将生活实际问题和地理知识相结合,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1.建立生活化情景

我们都知道,情景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有效方法,地理亦然。将地理学科中比较抽象的知识和笼统的概念通过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建立生活化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例来说,在引入地图的知识前,教师不妨通过学生熟悉的平面图开始,引导学生对地图产生学习兴趣。诸如本市(县乡)的地图,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到学校或自己家的位置,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进而产生深入学习和了解的兴趣。

由于生活化问题对于学生而言耳熟能详,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主动思考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结合热点问题

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不仅可以让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于丰富和学习地理知识也有着显著的效果。诸如“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学生掌握亚洲的经济发展、东亚、中东、东欧乃至西欧的地理状况、经济发展、文化差异都有着很好的作用,尤其是针对“一带一路为什么要途经这些国家?这些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就是最好的引入点。

3.投入生活实践

地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于生活,这也是地理教学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的最根本原因。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充分、有效地通过生活经验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解决问题。比如,在利用指南针或树冠来辨别方向、调查本地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都是结合生活问题来进行地理教学,在实践中感悟地理,在地理中认识生活,达到将地理和生活相结合的结果。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地理更是如此。将生活融入地理,让地理贯穿生活。不仅能够让学生感觉地理不再陌生,对于感悟生活、热爱地理、顺应新课程理念也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邢艺.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探究[D].鲁东大学,2013.

上一篇:中学足球课教法研究 下一篇: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