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10-16 11:03:06

新型农村社区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要:在高效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三个一级指标、八个二级目标、45个三级指标的新型农村社区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河南省73个社区进行实证评估,不仅对其现有工作进行考核并查找当前工作的不足和缺陷,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4)04―0060―06

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村社区的新内涵体现在集约经营、土地流转、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新型农村社区更加注重质量,强调高效、包容、可持续,按照这些标准衡量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水平,对于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发展,进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建立新型农村社区评估体系的原则

(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揭示新型农村社区的本质特征,又要反映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内在要求,科学、客观和准确地衡量城镇化的实际水平。因此,一方面要考虑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要考虑指标的代表性。¨。新型农村社区指标体系是多维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内部的各指标应相互衔接、边界清楚,指标体系的层次划分清晰、合理,各指标权重也要分配得当。同时,在选择指标时要考虑新型农村社区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和长期支撑的可操作性。

(二)完备性与关键性相结合原则

新型农村社区的概念包含内容丰富,应是政府、农民、企业通力合作的结果。所以,构建新型农村社区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尽可能涉及各方面,通过各项指标间的相互配合系统展现新型农村社区的全貌。虽然影响因素很多,并不是每个因素都决定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因此,选择的指标不是越多越好,必须是最关键、最具代表性、说服力和解释力的指标,否则会影响对整体的判断和全局的把握。

(三)稳定性与非均衡性相结合原则

新型农村社区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反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际状况与水平,更重要的能够用该指标体系预测其发展趋势。所以,评估指标体系选取的指标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性,并且所选取的指标是可以按时间序列排序的指标,以便预测演变趋势进行纵向比较。另外,还需注意指标的横向比较,给予不同指标不同的权重。对于遇到的诸如价值评判、资源环境估价等问题,无论是在指标设计还是数值估算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试验性成分,需进一步完善。

(四)可比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原则

新型农村社区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内容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设计时应尽量考虑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尽可能选取可以量化的指标,而且要注意指标的口径范围和核算方法的纵向可比和横向可比性原则,即在对同一事物不同时期的评价中应注意纵向可比,而对同一时期不同事物之间的评价应注意横向可比。同时,兼顾反映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阶段性,根据指标的动态变化,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进行监测,从而衡量新型农村社区的真实水平及发展态势。

(五)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原则

新型农村社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不是简单的农村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并且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升级。这就要求新型农村社区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中,不仅注重一系列客观指标的设置,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关注农民的感受和多样化需求。所以,评估指标的选取及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注重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的合理结合。客观指标反映客观事物,主观指标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感受和满意程度。而且,我国新型农村社区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更没有成熟的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应更加偏重对主体的感观指标进行分析,不仅是对新型农村社区成果的评估,更是对未来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经验参考。

(六)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新型农村社区评估指标体系为我国各式各样的农村社区发展模式提供一个统一、全面、科学的评价参考,经过对指标的计量统计分析,总结出普遍性的模式,用于指导和规范未来的实践。但这并不代表要通过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应建立在各地区因地制宜的发展上,结合地区特色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发展道路。

二、新型农村社区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与内涵

依据上述指标设计原则,结合新型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在高效、包容、可持续基础上,充分考虑指标的代表性、数据的可获取性和计算的可操作性。

一级指标:根据新型农村社区的本质属性,把指标体系分为高效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三类。其中高效性是新型农村社区的驱动力,包容性是新型农村社区的平衡力,可持续性是新型农村社区的耐久力。

二级指标:从目标导向着手,把高效性分为经济高效和水平提高两个子目标,包容性分为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和管理有序三个子目标,可持续性分为功能完善、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三个子目标。

三级指标:考虑指标的代表l生、数据的可得性和计算的可操作性,选取41个指标,全面系统地对新型农村社区进行定量描述,构成指标体系(见表1)。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高效性

新型农村社区的高效性是新型农村社区的驱动力,可以确保制度转化为制度资本,制度资本的积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为经济发展提供宏观环境条件,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经济高效,反映与新型农村社区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实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内容。由5个指标构成:1.社区人均GDP增长率:(当期社区GDP/社区人口一基期社区GDP/社区人口)/基期社区GDP/社区人口;2.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当期地方财政收入/当地人口一基期地方财政收.A/当地人口)/基期地方财政收A./当地人口;3.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二(三)产业增加值/GDP;4.民营企业建设用地产出率:地区GDP/企业用地面积;5.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率:(当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一基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基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水平提高,能直接体现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水平和速度,反映制度资本促进农村社区集聚发展水平,是新型农村社区高效性的重要指标。由7个指标构成:1.社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GDP比重:社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区GDP;2.人均地方财政投入水平:地方财政投入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额/社区人口;3.人均金融机构资金投入水平:金融机构对新型社区建设的投资额/社区人口;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第三产业企业人员数/全部从业人员;5.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水平:民营企业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投资额;6.民营企业对当地村民的友好程度;7.企业所属行业。

(二)新型农村社区的包容性

新型农村社区的包容性是新型农村社区的平衡力,通过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地为人们创造发展机会,提倡机会平等,确保人们能得到社会保障,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在公平机会与共享增长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城乡统筹,是新型农村社区的核心内容,是顺利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环节,反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包容性的重要指标。由3个指标构成:1.市区居民与农村社区居民消费差距:市区居民消费水平一新型农村社区居民消费水平;2.市区居民与农村社区居民收入差距:市区居民收入水平一新型农村社区居民收入水平;3.市区和农村社区恩格尔系数差距:市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一新型农村社区居民恩格尔系数。

社会和谐,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社会保障。主要反映社会服务、保障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由9个指标构成:1.社区居民对农民用地赔偿情况的满意度;2.社区住房入住率:新型农村社区入住户数/原来户数;3.社区就业人数占总人数比率:社区就业人口/社区总人口;4.社区居民对当前生活水平的感受;5.社区道德风尚水平:反映社会文明程度;6.养老保险参保率: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社区总人口;7.医疗保险覆盖率:医疗保险人数/社区总人口;8.高中教育毛入学率:接受过高中教育人数/社区总人口;9.高等学校学生人数:接受高等教育人数。

管理有序,城镇管理水平和制度创新程度是反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包容性的重要内容。由3个指标构成:1.规划管理执法情况;2.综合环境整治情况;3.公用设施投资情况。

(三)新型农村社区的可持续性

新型农村社区的可持续性是新型农村社区的耐久力,提高质量和效益是新型农村社区的关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集约高效、环境友好,应对土地、水源、能源等资源进行保护性地利用。

功能完善,是提升新型农村社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反映新型农村社区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由5个指标构成:1.社区居民人均道路面积:社区道路总面积/社区建设用地面积;2.社区用水普及率:社区内用水人口/社区总人口;3.社区燃气普及率:社区内用气人口/社区总人口;4.社区互联网普及率: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社区总人口;5.人均住房面积:社区住房建筑总面积/社区总人口。

环境友好,是社区健康发展的标志,是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新型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5个指标构成:1.环保投入占投入比重:环境保护投入额/社区总投资额;2.社区生活垃圾处理率:社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重量/社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重量;3.社区污水处理率:社区污水处理总且/社区污水排放总量;4.社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社区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年总天数;5.社区人均绿地面积:社区绿地面积/社区总人口。

资源节约,是新型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由4个指标构成:1.社区规划合理程度;2.土地节约率:节约土地面积/社区总面积;3.资源环境效率;4.新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率:已经实施节能标准的新建民用建筑竣工面积/新建民用建筑竣工总面积。

三、新型农村社区的评估实证

新型农村社区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是一项重要工作,而且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量化新型农村社区的各项内容时,可采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研的数据,但由于数据的限制,无法对全国大多数农村社区做系统评估和分析。本文选取河南省73个新型农村社区,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其发展情况进行调查,获得551份问卷。根据已获得的数据,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用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因子分析方差贡献率(见表2)。

其中:x1表示收入来源;x2表示社区居民月收入;x3表示社区居民适应程度;X4表示社区居民生活富足程度;x5表示社区环境;X6表示社区治安环境;X7表示社区邻里和谐程度;x8表示社区道德风气;X9表示社区福利水平;XIO表示社区生活压力;x11表示社区居民家庭幸福指数。

因子载荷是公共因子与指标变量之问的相关关系,载荷越大,说明公共因子与指标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密切。在确定公共因子个数时,先选择与原变量数目相等的因子个数,其因子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取初始特征矩阵大于1的因子为公共因子。经过总方差分解,可以明显看出有四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它们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9.894%、23.645%、15.195%、9.701%,累计贡献率为78.435%,基本能够包括全部信息。

结合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可以算出各因子得分,进而得出一部分新型农村社区的综合排名(见表4)。

四、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新型农村社区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得到四个基本结论。

第一,新型农村社区的高效性、包容性与可持续性是其本质特征,是新型农村社区区别于传统农村的重要标志。

第二,新型农村社区的高效性是其发展的驱动力,新型农村社区的包容性是其发展的平衡力,新型农村社区的可持续性是其发展的耐久力,这是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三,新型农村社区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是对其现有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估,并纠正目前一些新型农村社区的不足和缺陷;更重要的是,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还是未来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指引方向。

第四,通过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发现新型农村社区普遍质量不高,而且参差不齐,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因此,本文提出三条建议。

第一,新型农村社区是自上而下政策推动的结果,也是自下而上市场推动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新型农村社区质量评估体系评估各类农村社区的效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第二,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质量评估系统严格规范新型农村社区的行为,考核工作业绩,并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三,通过新型农村社区质量评估系统指引未来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尤其是以高标准严格要求新型农村社区,制定各类具体制度,建立相应的保障性平台,这也是新型农村社区的本质性要求。

上一篇:我国经济增长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利益协调... 下一篇:45例Ebstein畸形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