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刮治对老年牙周炎的临床疗效

时间:2022-10-16 10:38:44

手工刮治对老年牙周炎的临床疗效

随着炎症的进一步扩散,可表现为牙周袋形成、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是生活质量。刮治是目前治疗老年牙周炎的主要方式,主要有超声全口龈下刮治和手工刮治两种[1],不同的方式治疗效果也不同。本次研究就我院收治的45例患者分析行两种方式治疗,就其疗效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牙周炎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片检查存在牙槽骨水平型吸收,严重的患者出现牙齿松动和咬合关系紊乱。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例患者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在62-83岁,平均(73.1±11.9)岁;观察组23例患者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均在60-85岁,平均年龄(72.5±1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医师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和宣教,行龈上洁治,1周后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刮治。对照组:对照组22例患者仅接受Gracey刮治器分四区段手工刮治。首先,术前要探明牙周袋的形态和深度,龈下牙石的量和部位,查明情况后方能刮治,以改良握笔式手持器械,稳妥的支点,刮的动作幅度要小,避免滑脱或损伤软组织。其次,刮治时医生需要常更换器械,调整,同时有序的操作,1次/周,持续4周。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全口龈下刮治[2]。首先,用EMS超声龈下工作尖一次性完成全口刮治,治疗后要保持患牙牙面、牙根平滑,无牙石等沉淀物。1.3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要求患者填写以视觉模拟评分(VAS)为标准的疼痛评分表,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另外,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进行检查,包括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等多项内容。1.4统计学处理对本组所收集的数据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PLI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PD、BI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28.3±4.5)显著低于对照组(3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65,p<0.05)。

3讨论

目前,针对牙周炎的治疗有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两种,局部治疗中手工刮治与超声龈下刮治为主。龈下刮治术是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能够防止未治疗过的位点及口内其他部位的牙周微生物重新定植而引发牙周病反复[3]。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PLI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28.3±4.5)显著低于对照组(3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治疗后PD、BI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然说明,手工刮治与超声龈下刮治对于治疗老年牙周炎都有一定的效果,但超声龈下刮治稍优于手工刮治,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超声一次性刮治能有效避免未治疗区段内的细菌再定植,减少菌斑形成,且手术时间较短,超声设备的效率较高,对患者的损伤和刺激较小,患者的疼痛感就少。综上所述,针对老年牙周炎进行常规手工刮治和超声刮治均有一定疗效,但超声刮治较常规手工刮治疗效更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患者恢复较快。

作者:游东乐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附属465医院

上一篇:学分制改革的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特征 下一篇:成人牙周炎患者龈沟液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