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作用

时间:2022-10-16 09:44:10

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作用

1就业指导的重要作用

就业指导是高校毕业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第一课”。因此,科学系统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利于毕业生科学认识严峻的就业形势、尽早转变就业观念、理性面对就业压力、克服初入社会的茫然和彷徨,从而有利于毕业生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稳定。

1.1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念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由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决定的,在大学生受教育期间,开展就业指导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一方面要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客观评价自我,有针对性地提高职业素质,将自我实现和社会需要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让大学生对职业进行正确评价、合理选择及准确定位,摒弃择业过程中的片面认识,进而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并进行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

1.2帮助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是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的基础和保障。而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其根本任务和内容就是要让毕业生学会运用互联网、招聘会等渠道来获取就业信息,查询就业政策、就业动态、岗位需求等,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就业信息,进而实现自我就业。

1.3有助于大学生提升求职技巧

求职技巧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通过科学的就业指导,让缺乏求职经验和工作经历的毕业生实现成功就业,求职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求职技巧培训过程中,除了向毕业生传授如何科学筛选就业信息、怎样撰写求职信、怎样制作个人简历及必需的职场礼仪外,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职位要求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求职成功率;另外,可以将模拟求职面试引入就业指导中,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感受面试、掌握面试技巧,增强求职自信,进而提高求职成功率。

1.4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面向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高校一方面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的信息、收集用人单位各职位需求信息、组织校园招聘会,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跟踪调研,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对学校方方面面的意见及建议。根据调研情况,高校可以有的放矢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并对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让毕业生更好适应社会的要求和职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5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而创业教育正是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创业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大学生创业有哪些优惠政策,从而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让学生了解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使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并进行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储备;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创业心理准备,并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从而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但能提高毕业生就业成功率,保持就业形势稳定,而且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展望未来,引导大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

2.1要坚持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为了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就要坚持全程化的工作理念。要在学生入学之初结合入学教育、专业理想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才观,使学生对社会职业有初步了解,引导学生坚定专业理想,督促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在大二、大三的过渡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成功企业家讲座、企业调研等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求职面试、适应性教育、心理教育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让学生尽早为踏入社会做好准备。对毕业生而言,要加强就业形势和政策、就业程序和技巧、就业心理、创业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学生角色到社会职业角色的转变,教育学生理性择业、把握机遇,顺利实现职业理想和目标。对于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要建立数据库,进行跟踪服务,利用微信、微博、QQ、飞信、E-mail等媒体和手段为他们提供岗位信息和就业帮扶,为其就业提供助力。

2.2建设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组建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是就业指导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要成立一支就业主管部门主导,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学业导师参与组成的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将就业指导融入到日常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中去。学校要定期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培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理论素养,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实践技能,进而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知名企业家、资深学者加入指导教师队伍,通过讲座、论坛、远程教育等形式,为学生提供高效实用的就业指导服务。

2.3要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高校要注重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必须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学环节,要实时融入学科专业的最新成果、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开展个性化辅导与咨询,及时疏导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产生的焦虑、依赖、缺乏自信等异常心理问题,增强其抗压能力,指导其科学确定职业目标。三要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推进就业网站建设,实现招聘信息有效共享。此外,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兴媒介,即时将就业信息传送到学生手中。四要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高校要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档案,根据困难群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实行“一对一”帮扶,按照不同种类困难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场招聘会、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帮助其实现就业。

2.4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不仅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途径,而且给基层地区送去了智力支持,给广大青年学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高校要高度重视基层就业工作,要向学生讲清、讲透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如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后续升学和就业服务保障等;要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好选调生、“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定期回访、跟踪培养机制,关心基层就业学生的成长、关注其发展;要搭建好在校生和已在基层就业学生的交流平台,通过座谈会、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基层就业学生回校现身说法,提升毕业生参与基层就业的热情。高校要密切配合兵役部门,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开设大学生应征入伍绿色通道,为大学生投身军营、报效国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工作。

2.5鼓励毕业生创业

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中,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校可以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聘请成功企业家、专家学者进行一对一指导,有条件的高校可以为创业学生提供场地、创业经费等,甚至可以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大学就业,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涉及千万家庭的福祉。而给大学生提供科学、系统、持续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更是高校的重点工作,理应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更需要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作者:秦承宽 单位:滨州学院航空工程学院

上一篇:增强高职就业指导实效性的建议 下一篇: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