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第一年的15件闹心事儿

时间:2022-10-16 09:06:17

宝宝出生第一年的15件闹心事儿

宝宝出生第一年,会遇到各种形形的小问题,这些小问题,貌似不至于看医生,可是不看医生家长又放不下心,到底该问谁呢?我们搜集了让新妈妈闹心的15个小问题,请专家帮你细细分析其中的是是非非。

0-3个月

1.满月了,宝宝还是和刚出生时一样重。怎么办?宝宝是不是生病了?

有可能是入量不足导致的。所谓入量不足,是指宝宝母乳或配方奶摄入不足。妈妈可以首先综合关注一下宝宝的整体状况,看看除了体重增长不理想外,宝宝还有没有其他身体异常,以排除疾病的可能性。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良好,食欲也不错,只是体重增长不理想,妈妈可以首先尝试增加宝宝摄入母乳或配方奶的量。增加奶量一段时间后,宝宝的体重仍然不增的话,则需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看是否有过敏、胃肠疾病等问题。

2.宝宝1个月了,白天有时能连续睡3~4个小时,正常吗?

月子里的小宝宝睡眠时间一般每天达18~20小时,所以白天连续睡3~4个小时是很正常的现象。

3.宝宝2个月了,总是朝着一边睡,头部都变形了,需要纠正吗?怎么纠正呢?

小宝宝的头骨比较软,长期朝向一边睡,的确容易出现头骨被压扁的现象。宝宝睡偏头了,会影响头形的美观,确实需要纠正。纠正的方法就是经常帮宝宝变换睡觉的,让宝宝多侧向头形比较鼓的一侧睡。必要时可用定形枕辅助纠正头形。是预防头骨变形的最好方法。

4.宝宝2个多月了,排便的量和次数突然减少了,有时候2-3天都没有大便,有没有什么异常呢?

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改变,是非常常见的现象。随着宝宝身体发育,胃肠道功能逐步健全,很多宝宝在2个多月的时候,都会出现大便次数减少的情况。原本每天五六次大便的宝宝,变得每天只有两三次大便,有些宝宝甚至会出现两三天一次大便的情况。

5.宝宝3个月大了,他从出生就不怎么哭,尿了裤子也不哭。请问宝宝就是不爱哭呢,还是有什么问题?

每个宝宝的气质类型不一样,有的宝宝比较敏感,对外界的不适体察比较敏锐,反应也比较激烈,这样的宝宝,往往尿布有一点湿或肚子有一点饿,就会大哭大闹。而有些宝宝相对不那么敏感,耐受性比较强,对外界环境改变的反应比较平淡,就会不太爱哭。

照顾不敏感的宝宝,妈妈更要尽心一些。因为宝宝不太能够给你“尿湿了”等提示,需要妈妈及时发现,不然宝宝很容易因为没有及时换尿布而导致臀红等问题。

6.宝宝3个月大了,肚脐还是鼓出来的,什么时候能缩进去呢?

肚脐鼓出来的现象在医学上被叫做脐疝。不用担心,大多数脐疝会随着宝宝年龄增长而自行恢复。妈妈轻压宝宝脐部会出现一个圆环,称为疝环,这个环的大小决定了脐疝是否能够自行闭合。一般情况下,2岁以内疝环直径不超过2厘米的,通常都能够自行闭合。如果2岁后疝环仍超过2厘米,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4-6个月

7.宝宝已经4个月大了,脖子还是摇晃不稳,这正常吗?

4个月脖子还不稳固,并不一定说明宝宝身体发育存在异常。宝宝身体的发育和运动能力是有相关性的。如果宝宝一天到晚总是躺着,或是竖抱时,妈妈总用手托着宝宝的脖子,给宝宝支撑,宝宝就容易出现脖子摇晃、不稳固的现象。妈妈可以给宝宝多一点机会练习坐或俯卧抬头,这样宝宝的脖子就会逐渐变得稳固。

如果妈妈不放心,可以让医生首先帮助排除疾病的可能。在没有身体异常的前提下,就需要合理适度地帮宝宝进行锻炼。如果宝宝经过练习,到5个月的时候,脖子还是不稳固,就一定要看医生了。

8.宝宝5个月大了,头发还是很稀疏,这是怎么回事儿?该怎么办呢?

头发数量的多少和遗传有很密切的相关性,个体差异也很大。很多小宝宝都会有头发稀少的问题,在排除疾病的前提下,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宝宝的头发会逐渐变得浓密。

不过头发稀疏是佝偻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一定要提防。妈妈可以综合观察宝宝的情况,看除了头发稀疏外,宝宝有没有睡眠时易惊、烦躁、囟门过大或闭合延迟、鸡胸、方颅等佝偻病症状,如不确定,就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9.宝宝6个月了,会翻身,可是每次都只会自己翻过去,却不会翻过来,请问我们需要训练宝宝翻回来吗?

学习翻身除了跟宝宝自身的大运动发育节奏有关,也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在穿得比较轻便的夏天,宝宝学会翻身的时间会比在冬天提前一些,瘦宝宝学会翻身比胖宝宝更容易等。无论如何,大多数宝宝在四五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学会从仰卧翻身到俯卧的姿势。

7-12个月

10.7个月大的宝宝会爬和扶站立了,听说站得太早对宝宝的内脏、脊柱和腿部不好,是真的吗?

大动作发育的进程每个宝宝都有所不同,要尊重宝宝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化节奏。只要宝宝自己可以完成爬或扶着站立的动作,就说明他的肌肉、骨骼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是顺应宝宝自身大动作发育进程的,即使比普遍意义上的标准提前一些,也是没有问题的。

不要在宝宝身体还没有准备好之前,人为长时间、大强度地强迫宝宝爬或站立,这是不符合发育进程、握苗助长的行为,是对宝宝身体有伤害的。

11.宝宝8个月了,入睡时习惯含着安抚奶嘴,这会不会影响他牙齿的整齐?

安抚奶嘴是相对比较安全的。但妈妈需要注意一些使用的细节,比如安抚奶嘴通常分为不同的型号,要针对宝宝月龄选择适合宝宝的型号,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其对牙齿排齐的影响。另外,要注意清洗消毒、定期更换安抚奶嘴,一般2个月左右就需要给宝宝换新的安抚奶嘴,不要让宝宝用老化破损的安抚奶嘴。

12.宝宝9个月大了,一坐下身体就向后仰,有问题吗?

如果宝宝六七个月时已经能够坐稳,这段时间一坐下就身体后仰,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明的新淘气手段,只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如果宝宝从学坐时开始,一坐下就身体后仰,从来没有坐稳过,则宝宝可能肌肉张力有问题,需要排除脑瘫及微小型脑功能发育障碍,最好尽快带宝宝到医院检查。

13.宝宝10个月大了,至今一颗牙都没长,这正常吗7

宝宝长牙有迟有早,个体差异非常大,与遗传有很大的相关性,也会受到性别、地域环境、营养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女孩通常比男孩长牙早、炎热地区的宝宝比寒冷地区的宝宝出牙早、营养好的宝宝出牙早。大多数宝宝会在出生4-10个月间长出第一颗乳牙,但是也有一些宝宝会推迟到1岁才长牙。只要宝宝在1岁以内出牙,妈妈就不需要担心。

14.宝宝10个月大了,一直只会肚子贴地蹭着爬,不会抬起肚子来爬,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呢?

肚子贴地蹭着爬,通常称为腹爬;抬起肚子来,用双手和膝盖着地爬,叫做手膝爬。宝宝只会腹爬不会手膝爬,并不意味着发育有什么异常,仅仅说明宝宝的胳膊和腿的力量还比较弱,还不足以支撑起身体,以方便他利用手膝爬行。

可以设计一些引导宝宝俯卧抬起上身的练习,锻炼宝宝的四肢力量,慢慢宝宝就能逐渐掌握手膝爬。有些宝宝会跨越手膝爬的阶段,直接从腹爬过渡到站立和行走,这对发育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妈妈不必担心。

15.宝宝1岁了,邻居家同龄的孩子都会说一些词组了,而我家宝宝还不会说话,我们有点担心,宝宝是不是说话太晚了?

通常1岁的宝宝,可以掌握几个简单的单词,比如爸爸、妈妈、奶奶等。但是也有一些宝宝到1岁还没有开口说话,此时需要观察一下宝宝的理解能力。比如妈妈说“灯”这个词时,宝宝是否会看向灯的方向;妈妈拿出小狗和汽车的卡片,让宝宝找出小狗时,宝宝是否可以完成。如果宝宝的理解能力没有问题,只是单纯没有开口说话,暂时不用担心。妈妈可以多和宝宝交流,和宝宝说话时语速要慢一些、说清楚一些,一定要让宝宝听清楚妈妈的发音,等宝宝完成一定量的词汇积累,就会开口说话了。如果宝宝的理解能力有明显欠缺的话,最好带他看医生。

上一篇:嘿!你凭什么说你怀孕了? 下一篇:咱们家在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