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10-16 08:35:37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摘 要 基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我们必须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本文就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Work-study Combin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V Rujuan

(Zhejiang Business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Abstract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based on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raining senior skilled personnel, we must continue to innovative training programs, emphasis on students'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conducted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raining model combini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work-study combination; talent training; strategy

1 什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实现工作与学习相互交替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将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其中两个学期用来进行理论教学,另外一个学期则可以用来让学生去工作。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周一到周五进行理论教学,周末让学生去工作等。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让我们的学生既能够充分地接触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能够让他们亲身去感受专业相关联的工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经验以及真正的综合性人才。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2.1 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在的人才市场上往往出现员工招不满,学生就业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就是因为现在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有限,无法适应于市场的需求或者是对自己定位过高等原因。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我们学生的就业质量,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正是为了这个目的。通过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尽早地进入到社会当中,能够较早地接触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从而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什么是“工作”,并让他们从工作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和能力水平,从而有效地缓解学生在招聘市场所面临的难题。

2.2 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

半工半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学生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从而既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又能够不耽误自己的工作,这是一件很难拿捏的事。尤其是现在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不懂得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降低了。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分配时间,提高他们的时间利用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工作能力。

2.3 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

在工学结合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学生在工作当中的不断认知,通过前辈们对自己的指点,能够让我们的学生不断地积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经验,加深学生对自己工作的认识,培养出学生的工作水平。而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学生在工作中对所学理论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理论的认知,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学会怎样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自己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2.4 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认知

在学校里,评判一个学生能力的高低往往是凭借学生考试的分数,分数高的学生能力就强,而分数低的学生能力就平庸。但是,在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后,评判学生能力的标准就不再是学习的分数了,而是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然而,有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因为自己在工作能力上有着很大的不足而被批评。面对这种转变,他们往往无法承受。那么,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工学结合的方式,让他们从工作中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能力,从而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3.1 学生难以做到“两头兼顾”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需要学生能够同时进行学习与工作,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时间的分配,既要做到工作的时候兼顾自己的学习,又要做到学习的时候兼顾自己的工作,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学生在面对工作与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将重心放在某一方面,这对于工学结合的“用学习提高学生工作技能,用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的目的有一定的偏离,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两头难兼顾”的学习状况,难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3.2 学校的课程体系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难以配套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地将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上,希望能够通过这项培养模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但是,由于这是一项新的教学培养方式,在高职院校中并没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与之配套,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教师们仍然在沿用着传统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工学结合对教学方面的要求。而且,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体系之下,因为没有专门的教学理念为工学结合培养方式作为支持,导致这项培养模式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出现了一定的空缺问题。

3.3 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现在的企业所需要的工作人员都要求有一定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对于我们的在校学生前来应聘一般表现出不接纳的态度。许多企业认为,这样的边工作、边读书的员工是难以将精力集中于自己的工作之上的,甚至会影响整个公司的运营氛围和工作效率,并没有表现出十分支持的态度。这样一来就难以有效地实施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4 过于重视“工”的培养

有些高职院校在实施这项培养模式时却过于重视“工”的培养,将工学结合完全地分离开来,不断压缩学校的文化知识教学内容,这样就使得学生只是一味地参与到工作当中,却忽略了理论文化知识的积累与培养。所以,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下,我们要充分地将“工”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我们的学生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用理论来包装自己,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策略

4.1 改变高职院校的评分机制,同时考虑学生的“工”与“学”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的评分机制当中,往往只考虑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成绩高者则在任何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样的机制既不能够真正地为社会选拔出高水平人才,更加难以凸显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有必要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的评分机制,要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工”与“学”双方面的表现,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工作时的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并根据该评分对学生进行评判和选拔,这样一来既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对工学结合的重视,又能够为我们的社会选拔出真正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4.2 将学生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将来的就业相联系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许多学生认为这种工作形式仅仅是为了满足学校的学习计划,对自己的将来并不会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没有较强的积极性。那么,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重视这项培养模式的开展,我们可以将工学结合与学生将来的就业相联系,企业为选拔合格的人才而开展的一项长期的员工考核的过程。那么,学生为了能够为自己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就会更加努力地展现出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企业为了能够为自己招揽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员工而主动接纳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计划,可谓是一举两得。

4.3 改变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使其与工学结合模式相融合

高职院校没有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课程体系是该模式难以在高职院校得以开展的因素之一。那么,我们有必要改善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多开设一些与他们的工作相联系的课程,例如工作能力培训以及就业方面的课程等。可以邀请一些企业专家或者是专业的培训人员来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些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工作指导,让学生能够提前对他们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工学结合。

4.4 在高职院校中建立工学结合委员会

为了能够全面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从而有效地激发各个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们可以在高职院校中建立一个工学结合委员会。为我们的学校吸引更多的企业来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工作的机会,让这些企业愿意主动地与我们高职院校相互合作,保障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效率。

4.5 重视高素质教师团队的培养

要能够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高技术的人才,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校企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包括开展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等几个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定期地派教师进入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和短期培训,共同攻关,企业为教师提供的横向科研课题,邀请行业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柔性引进行业专家来校教学等方式,构建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4.6 充分发挥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能

在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过程中,需要许多企业来为我们的高职学生提供工作的机会,但是,由于学生的经验不足,在岗时间不长,企业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的积极性不高。为此,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能,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比如,政府可以采取为愿意参与到工学结合模式的企业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银行贷款优惠政策、税收减免政策等,建立高技能人才共育孵化中心,表彰校企合作典范的优秀企业家等举措。

5 结语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出既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复合型性人才。所以,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这项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够全面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勤道.再论“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

[2] 韩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J].教育与职业,2010(2).

[3] 吴国胜.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意义和措施[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2).

上一篇:中职汽车维修技能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只选对,不选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