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阁养生

时间:2022-10-16 08:26:39

问天阁养生

养生,古称“摄生”、“道生”、

“保生”,即调摄保养自身生命的意思。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探索衰老机制,健身防病及延年益寿的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即上古时代懂得养生原则的人,能够适应天地变化的规律,综合运用呼吸、导引、静坐、气功等调养精气的方法,饮食有节制,不妄事操劳,所以能活到百岁尽其天年而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平均寿命只有35~45岁的时代却活了73岁,他的养生饮食原则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羯,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随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食不语。综合以上理论,传统养生的原则应是以顺应自然为基础,重视调神,惜精养生,强健体魄,调摄饮食等全方位的养生。

调摄饮食主要包括注意饮食宜忌及注重食物的四气五味,适时适地适人地去调理,也就是不同的食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适用于不同体质。传统养生的四气五味主要指的是事物的性质和滋味。

四气指的是指食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谈到: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一般寒凉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症的体质。温热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症体质。

五味原指食物的辛、甘、酸、苦、成五种味道,后扩展为体现食物功能归类的标志。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作用,即辛散。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作用,即甘缓。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即酸收。苦味有清泄、燥湿作用,即苦坚。成味有泻下、软坚散结作用,即咸软。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淡味有渗湿、利尿作用。一般渗湿利尿药多具淡味,主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涩味与酸味作用相似,也有收敛固涩作用。

顺时摄养指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诸方面综合调养的养生方法。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阳气升发,养生活动应注意养阳,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夏季是万物繁茂的季节,阳旺之时,人体的阳气最易发泄,因而养生活动要注意养阳。秋季是万物成熟的季节,阳气始敛,阴气渐长。养生活动应注意收敛精气,保津养阴。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阴寒盛极,阳气闭藏。养生活动应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

而现代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现代营养的基本原则为合理的平衡膳食。平衡膳食就是使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平衡状态,热能及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及体力活动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的膳食,也就是食物要多样化,营养要全面,但是热量摄入不能超标。

问天阁以顺时摄养原则,打造的是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宴,结合现代的营养饮食科学做的科学分餐制,每餐的食物种类都在23种以上,每餐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的含量都符合中国居民膳食要求。传统养生原则,是中国千百年来经验的积累,而问天阁传承了传统养生经验,并结合现代的营养饮食科学,立志打造有中国特色的饮食养生餐饮文化。

上一篇:守法度者最快活 下一篇:肝脏全面护理,健康永远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