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差异之根源

时间:2022-10-16 07:54:32

论中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差异之根源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的苏联和五十年代初的中国,都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造。虽然,两国最终都完成了改造,但其改造过程和改造所取得的成效是彻底不同的。

众所周知,苏联和中国共产党都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际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造。但同样性质的改造以及几乎采取同样的方式方法,而我们的改造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踊跃支持,农业经济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可苏联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却以革命暴力运动的形式得以完成,并且在改造过程中其农业经济也遭受了极大破坏。其根源就在于两国政府在对待农民的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一、从阶级的产生来看,中国的农民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

中国的无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鸦片战争过后,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剥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而这些劳动人民就组成了我们早期的无产阶级,他们大多都直接来源于无地破产的农民。而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使中国的农民不仅仅受到本国封建地主势力的残酷压榨,同时也受到了来至帝国主义势力的压迫。这种同时受到非人的双重压迫的情况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所以他们也是最具有革命性的。

苏联的无产阶级从其产生的时间来看大致比我国要晚一些,苏联早期的无产阶级主要产生于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以后。其构成也比较复杂,除了破产中的农民以外还包括破产的封建农奴主以及破产的农业资本家。同时,虽然俄国的农民同样受到了封建农奴主的压迫,很显然其所受压迫的程度那是无法和我国当时的农民所受的双重压迫相比的。所以,苏联无产阶级特别是早期的无产阶级无论是从革命的彻底性还是从组成成份的纯洁性来讲都有差别于中国早期的无产阶级。

因此,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直接来源于农民,所以他们深知农民的苦难,在先天情感上很容易偏向于农民。同时,他们自己从一开始也深受本国封建势力以及外国资本势力的压迫,其面对的都是同一个敌人,这为他们结成统一战线提供了前提条件。所以,中国的农民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在后来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才会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制定相宜的改造政策,农民也才会真心实意地拥护改造。

二、从政权取得的过程来看,中国的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中国无产阶级最终取得领导的地位并逐步地壮大和巩固是在革命斗争形式的过程中实现的,即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通过领导广大的穷苦农民对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以及帝国主义进行顽强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农民自始至终都是革命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最可靠最坚实的同盟军。

从革命的实质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共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因为在中国总人口中,有80%以上的人口都是农民,其革命的内容也主要是围绕着土地问题进行的。在苏联,虽然在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过程中也有农民参加,当农民不是革命的主力军,并且苏联无产阶级是以直接夺取政权为主要目的。因此,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中国农民真正体味到了革命是为他们自己服务的,无产阶级是真正值得信赖的依靠力量。

从革命实现的道路来看,中国无产阶级采取了一条完全和苏联无产阶级不同的革命道路“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相反的道路”我国革命根据地主要建立在离中心城市比较偏远的农村,党的革命事业长期扎根于农村,这使得无产阶级产期和农民保持着紧密联系。而在苏联,其革命形式是通过城市中心暴动的方式一举取得成功的。

从革命的复杂性来看,由于中国新民民主义革命所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而自己本身力量比较弱小,这一点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复杂性、长期性以及艰巨性。所以中国无产阶级从革命开始就一直注重统一战线的建设,在整个革命过程中,中国的农民阶级一直都是统一战线中的主要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苏联,无产阶级主要面对的是俄国资产阶级,由于双方力量对比不悬殊,所以苏联共产党采用一夜暴动的方式取得了革命政权。

三、从国家社会历史来看,中国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国家

以前的中国和俄国在形式上虽然都可以说是以农业性质为主的国家,但它们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在俄国农奴制改造过后。直到辛亥革命以前,中国社会就是典型的传统式小农经济,而俄国在18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农业形式越来越商品化同时随着机器在农业中的使用,其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遭到瓦解从而转变成为资本主义式的农业经济。

另外中国历来就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所以中国一直以来都重视农业发展的问题。而这种情况在苏联就不一样,苏联虽然早期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但其主要注重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粮食生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深知中国无产阶级一直和农民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为我们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得以顺利进行提供了阶级基础;同样,在长期的革命合作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清楚的意识到农民在中国社会革命以及中国事业建设中的重要性。这种对待农民上的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了苏联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只能以暴力革命的形式以及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结果而得以完成,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却能不仅以和平以及人民踊跃参加的形式而且在改造过程中农业经济获得了快速地发展。也正是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揭示了中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差别之根源。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上一篇: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研究 下一篇:生态理念下的服装动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