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10-16 07:25:45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反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和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基于这种理念,从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讲,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入模式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入模式.在物理课堂上,首先是提出探究问题,形成探究假设.教学中,从学生亲临的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选取他们容易引起兴趣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在初中阶段,探究的问题应着眼于课堂、实验室、家庭和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现象.培养学生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出发,发现和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明确探究的问题,应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现象、问题进行思考,运用已有科学知识确定探究主题.例如:学生亲身感受过现实生活中的冰、水、蒸气等多种物态的变化;听过牛叫和蚊子叫声音不同;根据现实生活的体验,很容易提出保温瓶的容量和保温的效果等问题;当谈及人体做功时,很容易涉及做功快慢和功率输出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都为提出探究的问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在物理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学习经验,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假设和猜想.针对一些具体现象或问题,提出可行的探究过程,设想可能的结论和解释原因.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密度、浮力、物体的浮沉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知识内容,当把酒精、糖浆、食用油等(密度不同、不混合)液体倒入玻璃杯中,设想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液体是否会分层?若分层,哪种液体可能会在最上面?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在水中放入铅笔、橡皮、小刀、木块、石块等,推测可能会发什么现象?哪些上浮?哪些下沉?是何原因?

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判断在人体的各项活动中,自身的输出功率何时最大?学生可能提出描述快慢的如赛跑、跳绳;描述高低的如跳高、登楼梯等等.这些都是为形成假设的很好实例.

2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在物理课堂上,为了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制定探究计划,进行探究实验.根据选定的课题,实验材料和器材、实验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探究计划和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制定探究的程序和确定探究的过程等,这里包括:观察、实验的程序与过程;获取信息、数据的程序与过程;处理信息、数据的程序与过程等.

在物理教学实施中,作为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或学生自己根据已制定好的探究计划或方案,认真观察、实验,获取信息、数据.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数据,进行归纳总结,给出结果,并进行解释.

在物理概念教学实施中,学生把酒精、糖桨、食用油等(密度不同、不混合)液体倒入玻璃杯中实验,他们已经观察到液体分层分布的现象,根据所获信息和数据会初步得到实验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多的关注应该放在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初步评价与反思上.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在水中放入铅笔、橡皮、小刀、木块、石块等实验中,自然会发现密度不同的各种固体沉浮情况差异很大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根据物体的浮沉现象,初步总结出物体浮沉的规律.

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选取怎样的方式,才能测量出人体自身的最大输出功率?人登的力可近似看作重力的大小,这可通过磅秤量出,楼的高度可用直尺、卷尺等工具或数楼梯个数的方法测出,登楼的时间可用手表、秒表等测出.然后利用有关公式初步计算出人体自身的输出功率.

3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尾模式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尾模式.在物理课堂上,当学生做完物理探究实验后,教师应及时分析探究结果,评价探究结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收集信息资料、分析加工、归纳总结、找出规律.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当学生把酒精、糖浆、食用油等(密度不同、不混合)液体倒入玻璃杯并获得初步结论后,经师生进一步探究分析,会发现密度最大的液体在杯子的最下方,密度最小的液体在杯子的最上方,密度界于两者之间在杯子的中部.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当学生做完在水中放入铅笔、橡皮、小刀、木块、石块等实验并初步获得结论后,师生再共同探究分析这一结论.凡是固体(实心体,以下同)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者都下沉;凡是固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者都上浮;固体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者可停在水中任何地方.

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当学生粗测出自身输出功率后,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分析比较谁的输出功率最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分析了探究结果并非完成了探究过程,关键是要对整个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必要的评价与反思.例如整个探究过程有哪些启示?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不足?需要如何改进?等等.这些分析评价和反思都是十分必要的.

4科学探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教学建议部分曾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应贯彻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每个环节上应积极地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探究学习.

首先,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探究的课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理解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科学的探索兴趣,这正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目标之一.

其次,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掌握知识,逐步建立科学创新精神.

再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设法使学生养成对于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当然,评估的意识也要在探究外的其他教学活动中体现.例如物理量的单位是否正确、数值是否合理等.同时,还应该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顺便指出,科学探究的教学固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同时探究学习当然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角度来说,在许多情况下,接受学习、体验学习等学习方式同探究学习一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等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最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

上一篇:山东省博兴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下一篇:浅谈模袋砂围堰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