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地理课堂

时间:2022-10-16 07:02:20

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地理课堂

摘 要: 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从提高学生兴趣入手,比如:充分利用地图、地球仪、多媒体等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讲究语言艺术,如幽默诙谐地穿插一些地理趣闻,用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要注重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始终热情干预,使学生保持持续的新鲜感和良好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 学习兴趣 激活策略 地理课堂效率

近年来,按照教研室的要求,结合学校的教学教研,我们地理科组进行了近一年的“激趣”探索,总结了一些体会,现与各位同仁交流。

1.充分利用地图、地球仪、多媒体等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广、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尤其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强化记忆。

电化教育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以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知识容量大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强的生命力,成为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地理教学中渗透电化教学可以把学生所学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比如:学习宇宙知识时,播放《斗转星移》相关资料短片,将学生对宇宙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可以马上抓住学生渴望了解宇宙的心态,及时导入,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一定要播放动画影片《地球的运动与季节》,这样可以将立体的、抽象的地球运动具体化,帮助学生对地球运动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理解。此外,涉及具体山脉、城市、景观的,一定要配以相关图片,将干瘪的文字转换成生动的图片,提高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运用投影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如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可先展示绘有黄河未形成“地上河”时的河道横剖面的图片,接着讲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年复一年地沉积,不断抽动绘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积影片,说明河床不断抬高,造成水位不断升高。这时可向上抽动绘有河水横断面的水位线影片,于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涨的水位而不断加高堤坝,再向上拉动绘有不断加高的堤坝的影片,这样,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画面。一步步地演示,配合教师的讲解,就把“地上河”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改变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使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有效扩大课时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习惯和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2.讲究语言艺术,如幽默诙谐地穿插一些地理趣闻,用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表示的内容,可利用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尤其地理课本中有许多地理要领、地名、地理数据、地理规律及成因要求学生记住,对于这些抽象的内容,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记,是很难记住的,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一些与教材紧密关联的、学生爱听的、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地理趣闻加以验证,则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另外,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高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理解温带草原气候的辽阔、壮丽。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注重情感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中始终热情干预,以保持学生持续的新鲜感和良好的学习状态。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传递,还有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养成教育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不同目标,采用不同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即理解和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和学到了什么。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或者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应该完成某一任务时,教师不能草率地瞧一眼,随便给个评价草草了事。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与特定教学环境都存在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学生的各种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都是在特定的学习境遇中产生的。因而,促使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和持续新鲜感是最好的策略。

上一篇:给心灵插上翅膀翱翔 下一篇:搭好台,演好戏,扮好班主任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