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那些“作死”行为

时间:2022-10-16 06:46:28

Q 都说要顺应自然规律,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偏要夏季吃火锅,冬季去游泳呢?

A:除了生活习惯,“差别感觉阀限”也是原因。

如果不考虑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的因素,追求与常态截然相反的感觉刺激,至少表明了这些人在对某种外界刺激的感觉体验上的不同。感觉是人体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项重要功能。我们需要感觉来提供外界的声音、味道、触觉等信息,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活。感觉阈限则是我们对外界刺激所能觉察到的范围,即“有没有感觉”的范围。每个人的感觉阈限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一道菜,有人觉得辣,有人却觉得清淡。当我们在感觉阈限上增加一个值,如果你能够感觉到它和初始值的差别,这个值就叫做差别感觉阈限,即“感觉变没变”的值。差别感觉阈限是决定我们能否觉察到感觉变化的重要指标,每个人的差别感觉阈限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刺激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它有可能变大或变小。例如,举重运动员在举起上百公斤的杠铃后,增加一公斤都可能导致抓举失败。类似地,普通人对温度感觉特别敏感,觉得“一场秋雨一场寒”,但热衷冬泳训练的人却在平常的训练中越来越耐寒,对气温降低的变化也越来越不敏感,反而需要越来越低的温度来满足“刺激”。这表明,感觉阈限的变化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不过人们容易忽略冬泳队员训练中的变化,直接注意到比较极端的结果,往往看到冬泳队员集体“作死”,其实热衷这些活动的人们也许仅仅是因为久而久之,差别感觉阈限变大了而已。

Q 除开那些“反季”运动,人们还喜欢蹦极、跑酷这些极限运动,人们为什么总是喜欢这样“作死”?

A:生理和心理的双重。

“作死”是相对于进化心理学中有利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心理机制和行为而言的。这些让人害怕、战栗的极限运动似乎并不利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但却受到许多人喜爱,说明它不仅仅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对此,有一种观点认为,恐惧和存在着类似的神经生理反应,让人们“误以为”站在悬崖边,或看恐怖电影时体验到的害怕是一种愉悦感。正如有趣的实验发现,和约会中的异性一起坐过山车等刺激娱乐项目后感情会迅速升温,恐惧带来的呼吸加速,心跳变快,促使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的释放,“欺骗”了我们的感觉,让我们的大脑产生了类似愉悦的感受,并且由于这种过程带来的快乐极为强烈,使得人们乐此不疲。还有种观点是根据精神分析学派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而来,弗洛伊德认为我们具有许多与生俱来的本能,其中既有求生、繁衍、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本能,比如热爱和平,团结他人等;也有与之相对的破坏、攻击,以及战争等的本能,例如体育竞技、比赛等。因此,热衷于惊险刺激的活动或许也是人们无意中对攻击那部分本能的释放。

Q 有些人特别喜欢“作死”运动,但我却一点不喜欢,难道我是胆小鬼吗?

A:人各不同,都是“高感觉寻求”的“锅”。

的确有一部分人天生就更喜欢“作死”,他们也是人格特质论中所谓的高感觉寻求者。高感觉寻求者们喜欢追求刺激、冒险,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平静俗套的事物格外敏感,因此他们喜欢做一些高风险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由此引来“作死”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作死”并不限于身体上对极致感觉体验的追求,也包括精神上的“作死”,例如热衷在书中探索新奇世界。造成人们感觉寻求上产生差异的因素中,既有生理基础原因,如较高的生理唤醒水平等,也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如家庭教育方式等。喜欢“作死”的人一方面充满了人类的好奇心和进取心,另一方面也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然而他们必定对这种危险有一个基本评估,认识到这些行为是“安全的”(即使只是心理上这么认为)。正如看恐怖片的人们知道鬼怪不会真的出现一样,从这个角度看,这些“作死”行为并不反映人们在真实的危险状况下的反应。不喜欢“作死”的人也并不是胆小鬼,仅仅是因为他们不喜欢长期体验高强度的感觉刺激。

Q 在“作死”的时候,究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A:正确的认知才是不“作死”的保证。

都知道“作死”有风险,行动需谨慎,然而除了分析“作死”活动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外,以下方面也是值得注意的:首先,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身体有正确的评估。正如我们每个人的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都是不同的,我们身体也许并不能承受极限运动爱好者通过反复训练呈现的精彩表现。但因为大众媒体的渲染和社交媒体的迅速传播,我们往往只注意到这些“作死”的人们带来的结果,而忽视了他们在训练中逐步变化的过程。因此如果单纯为了模仿他人而想要“作大死”,就极有可能付出受伤甚至生命的代价。其次,找个信赖的监督者也许是个好主意。因为身体可能“欺骗”我们的大脑,误将危险带来的刺激当成愉悦感,当刺激越来越无法满足我们对快乐的体验时,我们会轻易地通过提高刺激等级来增加愉悦感,这也许就是我们无意识走向危险的下一步信号。假设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督者在我们得意忘形的时候泼泼冷水,尽管会让人扫兴,但他/她毕竟能让我们在考虑风险时更谨慎些,在无穷无尽征服极限的道路上拉我们一把,不至于“作大死”。

上一篇:抓住让尿变红的“元凶” 下一篇:Shanghai Plans to Issue 3 Billion Yuan of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