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在阅读的世界里快乐地飞翔

时间:2022-10-16 05:35:24

让孩子们在阅读的世界里快乐地飞翔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从这些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对人们的重要性。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应该说,课外阅读是语文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余秋雨老师曾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让我深深体会到小学阶段的阅读尤为重要。但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限制,阅读量少,阅读的主动性不高。面对这样的事实,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和引领学生课外阅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点燃火花,激发兴趣,主动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努力地追求,逐渐转变成一种爱好,一种习惯。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阅读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驱力。有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走近书。当他们爱上读书时,读书就会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因此,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唤起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1.故事激趣。小学生最喜欢的课外书就是故事书,他们喜欢美丽的白雪公主,善良的灰姑娘……于是,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天,我都会利用晨会课给学生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孩子们个个挺直身子,聚精会神,在我绘声绘色地讲述中进入一个个妙趣横生的世界,脸上洋溢着满足与期待。讲到精彩处,我还会让学生猜猜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每当这时,孩子总是情绪高涨,迫不及待地发表想法。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去读更多的故事,去感受课外读物的魅力。渐渐地,课后爱读书的孩子变多了。

2.榜样激趣。名人榜样。小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爱模仿,可塑性强。针对这些特点,我经常给他们讲苏秦、鲁迅、等名人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向名人学习,热爱读书。

同伴榜样。对于班上热爱读书的学生,我经常表扬,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课后,很多孩子变得喜欢和这几个学生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慢慢地,他们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了。

师者榜样。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平时,我一有空余时间,就坐在教室里和学生们一起阅读课外书籍,一起交流、讨论。学生对读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给学生带来了力量,使他们认识到只有爱读书,多读书,才能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

3.活动激趣。为了激励学生持之以恒地读书,我经常利用班队课举办精彩诗文朗诵会、读书交流会、课外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对学生一点一滴的收获与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从中评选出“阅读之星”、“阅读进步之星”、“讲故事能手”……学生从这些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赏识,获取阅读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学生阅读的劲头更足了,没有一丝地不情愿。阅读渐渐成为他们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二、正确引导,学会选择,快乐阅读

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只有合适的课外读物才能引领孩子攀登成人成才的高峰。但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不善于自我选择,有的甚至不会选择。根据这些特点,我做了以下尝试:

1.精心挑选贴近学生实际的课外读物。内容过浅或过深的课外读物,学生会失去兴趣或望而生畏。因此,我选择了一些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课外书推荐给他们阅读。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少儿版的《西游记》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读物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对学生来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他们能读懂,能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2.结合课文,选择相应的课外读物。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我在教学中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学习了《祁黄羊》、《卧薪尝胆》等课文后,我举一反三,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的中外历史故事;学习了《哪吒闹海》、《日月潭的传说》等课文,我推荐学生阅读《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学习了《詹天佑》、《钱学森》等课文,向学生推荐阅读中外科学家的故事……这样学生就会有选择地阅读,在阅读中成长。

三、培养习惯,掌握方法,有效阅读

张之洞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学生阅读时既要注意语言文字的实用功能,又要注意它的熏陶感染功能,感受其中的精华和思想情操,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边划。读书有“四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就是边读边思考,手到就是动笔划。教学中,我让学生阅读时,边读边思边划,在书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便于找出重点、难点,并加深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剪书剪报,制作剪贴本。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把自己课外书上各类好的段落、文章、图片等剪下来,分门别类地贴在自己准备的笔记本上,如教育类、艺术类、卫生类……日子一久,笔记本就成了“百科全书”。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更使学生从中得到了乐趣,可谓“一举两得”。

3.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三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感触感想;每周写一篇读后感;每月自己准备一篇佳作张贴在欣赏角中,供全班同学阅读。如此有效地阅读,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鉴赏和写作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我们竭尽全力把人类精神上的食粮带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找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找到课外阅读的钥匙,打开阅读之门,与书为伴,与书为友,在阅读的世界中快乐地飞翔!

上一篇:谈小学写生教学的基本技能 下一篇:注重情感培养,让学生爱上作文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