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导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16 05:32:21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导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 要: 近年来导学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导学教育质量影响小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深入分析美国教育和导学的方式方法,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借鉴的因素有:加深教师对“导学”核心意义的理解;应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眼光独特,从班里“活跃分子”下手;使课堂生动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教师导学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1.引言

导学案是使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教学中的“教”与“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2.1缺少对“导学”核心意义的理解。

数学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创新创造,挖掘自己的学习方式,老师应该起到引导作用,一些老师不会区分这一点,往往把导学和教学合并,眼中只把它当做一种模式(导学),并不会真正实施。所谓导学,应该告诉学生一个现象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想象。高年级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教师自己链接这些知识,然后让学生猜猜今天可能会学习到的,这样,导学起到的作用很小。但正是导学这一不可缺少的一环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上一层楼,对“一类”知识内容温故知新、归纳与整理。

2.2应用“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

有些老师只是“普化”教学。做什么都是一样,以我举例或者提周边发生的与今日教学有关的具体事件更吸引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本班大部分学生的特点备案与导学。

2.3眼光独特,从班里的“活跃分子”下手。

我仔细观察班里的活跃分子不认真听课,只能说明老师的“导学”不够精彩,还是非常“普化”,揣摩以怎样的导学方式可以抓住“这类”学生的思维。一些老师没有总结自己的问题,所谓“一个人能做到让大部分人认可,在这大部分人群里被认可是优秀的,但是能做到让剩余的小部分人认可你,那么你便是成功的”,除了遵循有关导学的各类原则外,还应推陈出新,达到更好的效果。

2.4课堂不够生动。

小学生处于爱“玩”的年龄,老师应该顺从这一特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导学。可以用“激励法”等激发学生“玩”的兴趣,“一切知识都应该是自主的,不必要去强迫学生”,这里所谓的“强迫”“自主”并不是说某个学生不乐意学习,就随他去,而是未达到某种目的,而换一种方法,这样会有效得多[1]。

很多老师上课说得最多也最有针对性的一句话是:“请跟着我的思路走。”这样的说法和做法是大错特错的,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内在创造性,要让全班学生跟着一个人的思路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和中国式的“目标”与美国式的“能力与自由”有何区别?中国人追求踏实安稳,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只要是一份收入还算稳定的工作,只要是一份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便是“金饭碗”。而对于美国人来说,工作这两个字眼只是一种定义,工作是有限的,但能力是无限的,如果只是一对一,只是按部就班,那么何来创造,何谈挖掘学生的潜能?

2.5实施课堂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是关键。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既要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要反映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利用学案导学是一种教学思想。判断一个学案是否有利于导学,要关注以下几点:是否有利于预习,新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契机。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包括课上的自主学习,还包括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有目标地预习新课,带着问题钻研课本[2]。

2.6需考虑到数学学科本质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数学学习策略,无论是从构成要素来看,还是从实施程序来讲都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数学学习策略是由元认知认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和学习方法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3.结语

对学生进行“导学”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的教育模式。学案作为一个载体,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学生成了真正的主角。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拓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在学到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不仅掌握知识还学会方法[3]。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问题课题研究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朱仁宝,王荣德主编.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在情景教学中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下一篇:浅论生活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