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月柱:为传统手艺探索现代之路

时间:2022-10-16 05:19:46

徐月柱:为传统手艺探索现代之路

几座上千度的火炉旁,除却那些熊熊燃烧的炉火,周围的色彩都是暗淡的。徐月柱手持铁棒,穿梭于炉火与器具之间,或吹、或捻、或拉、或展,在来回数十次的烧制与塑型中,丰富多彩而又形象逼真的作品如精灵般出现在眼前。伴随着高温与汗水,琉璃的晶莹与韵美悄然而生。如果说,琉璃之美的诞生如凤凰涅般轰轰烈烈,那徐月柱对琉璃的爱与坚持却是低调而又细水长流的。不言辛劳与汗水,只叹琉璃之美与隽永。

炉火旁的坚持

Q:你出生在琉璃世家,能给我们讲一讲家族制作琉璃的故事吗?

A:我虽然出生在琉璃世家,但是工艺传承至今已经完全不一样。我父亲最早做仗嘴(烟嘴)、手镯等手工工艺品,母亲给父亲磨货,俗称铰货。那个时候是用烧煤的土炉,噪声小很多。一天也就能烧制三四十件简单的小物件。我很小的时候就看着他们制作琉璃,也会协助父亲做些事情,有时候就借机会学习,当时一接触琉璃就非常喜欢,家庭对我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Q:你从事琉璃工艺多少年了?学习制作琉璃的经历是怎样的?

A:1981我年就进厂了,至今从事炉前工35年了。跟大多数行业一样,也是经过三年的学徒时期,学徒完毕后,我就开始自己创作一些小的物件,比如小狗、小猫之类的小摆件。后来,随着手艺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不断丰富,我创作的一些大物件逐渐融入研究室,我也开始专门创作样品。

Q:在此期间,你遇到过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最大的困难就是在时机和资金都不是很好的时候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虽然那几年创作的作品不少,但是因为大行情不好,企业生存也比较艰难。其次,在学习和制作琉璃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创新。比如人立墨彩琉璃这个系列,一幅很漂亮的水墨画,如何在一千四五百度的高温下把它融入琉璃作品里面去,就是一个很难的问题,需要反复试验。那时候每天脑子里都要考虑这个问题,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出来的效果。

Q:从事琉璃造型技术需要忍受艰苦的工作环境,而且操作稍有不慎便只能从头再来,是什么让你坚持这份工艺这么多年?

A:一是源于我的个性。我比较好强,不论做什么,只要是自己选择的就一定要把它做好。记得在我刚刚进厂时,有一次美术考试选拔内画学徒,我的成绩很好,但是因为人为因素我没能入选,而是进入了目前从事的这个领域,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下决心要在热成型这个领域做出成绩。二是,我从小就爱好美术,在琉璃热成型这个领域,我的美术功底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美术这个方面来看,琉璃永远是和工艺分不开的。与韩美林老师合作的墨彩系列,将传统的水墨画制作在琉璃上,不仅外观漂亮,也是对我技艺以及审美的考验,让我体验到一种成功感。

精雕出细品

Q:琉璃造型需要浪漫巧思,那你创作的灵感都是源自何处呢?

A:我的创作灵感基本来源于生活。我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到处走走看看,遇见我喜欢的事物就立马画下来,因为灵感总是稍纵即逝,随后经过仔细推敲,再把它展现在琉璃创作当中。

Q:颜文姜雕像是你第一次尝试人物作品烧制,获得了中国轻工精品金奖,你尝试的初衷是什么?

A:博山是孝之乡,孝妇颜文姜的故事在博山家喻户晓。琉璃是博山最为珍贵的物质文化,孝文化是博山最宝贵的精神文化,将两者相结合进而推而广之,不仅可以让更多人关注博山、关注琉璃,对我而言更是一份责任和荣耀。2010年,中国玻璃协会的相关人员来博山指导工作,在此期间,他们提到了颜文姜,让我产生了创作琉璃人物作品的想法。后来,我经过仔细观摩,经历了几个月的反复试验后,终于创作出纯手工的颜文姜琉璃作品。

Q:在这之前,鲜有人会尝试烧制人物作品,为什么?

A:做人物比做器具更加难以控制,人物的面孔、身材比例、衣饰等等,全身上下都需要一个合适的比例,每一个部位都需要经过多次观察和深思熟虑之后才能下手制作。我这是第一次尝试人物作品的烧制,最基本的挑战就是在几千度的火炉旁连续工作四个多小时。

Q:你的人立墨彩琉璃是传统琉璃艺术的颠覆性创新,当初是如何想到把中国传统水墨文化与琉璃艺术相结合的?

A:2014年的6月份,我有机会去北京韩美林老师的工作室进行参观,并且跟韩老就艺术创作进行了畅谈交流。临走时,韩老赠给我一本他的山水作品集。回家之后,我就突发奇想,产生了要把墨彩画到琉璃上的想法,而且后来经过仔细研究与推敲,最终完成了这一转折性的创举。

酒香也怕巷子深

Q:博山琉璃既有享誉海外的辉煌时刻,也有备受冷落的低谷时期。目前,博山琉璃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A:说实话,目前琉璃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因为价格与市场在作祟,很多琉璃厂只是把原料经过简单的加工制作转化成有型原料进行销售,而不注重琉璃的品质与传统文化内涵,这让我感到很痛心。也正是因为如此,促使我在当时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创办自己的企业,并且努力提升它的价值观,认真培养一些有前途的技术人才,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为琉璃人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

Q:博山琉璃现在的发展困境都有哪些?

A:第一,现在人们对琉璃真正的价值认识度还不够,我们的宣传力度还需要加强。琉璃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极具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品,但是目前真正了解琉璃的人还很少。所以,我们生产出来的作品卖不掉,滞销。第二,缺乏专门的年轻人才,琉璃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现在,1975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强度大、高温的工作环境以及微薄的收入都是现在年轻人面对琉璃望而却步的理由。

Q:你认为琉璃这门传统的手艺怎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展?

A:世界琉璃看中国,中国琉璃看博山。首先,琉璃的设计和制作要与国际接轨。从艺术的角度制作出能得到国内外大师赞赏的作品。艺术无国界,要有一个国际化的思维和视角。其次,要培养人才,让真正喜欢琉璃的人加入到这一行业。现在琉璃工艺开始进入课堂,有的高校开设了专门的琉璃课程,有时候我们也会被请去上课。当然,也要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收入,树立琉璃人发展的信念,培养琉璃艺术环境的品质,加强人才培养,注重传承。

传统手艺的时尚逆袭

Q:有人评价你的部分作品是传统琉璃工艺与现代时尚设计风格的完美搭配,你如何看待传统与时尚的关系?

A: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与时俱进是每一个行业必有的思维,我也不例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琉璃艺术要走进千家万户,大型的酒店装饰业已经是很成功的先例,而且传统的也可以是时尚的。我创作的墨彩和荷塘月色系列,都属于中国传统审美,但是放在外国人眼里,他们会觉得很时尚。

Q:你会特别留意现在年轻人的一些审美观点吗?

A:我当然会留意年轻人的时尚观点,也看中他们的审美观点。因为这个时代是他们在带动,想要把传统的琉璃发展得更好,就必须顺应年轻人的思维,这样才能保证产销一体化,不然做出来的东西没人要那可就麻烦了。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很看重软装修,我也在尝试做家居装饰品,比如电视墙可以装饰成墨彩的,一些工艺摆件也很适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

Q:从事琉璃工艺这么多年,你最欣慰与最遗憾的事情分别是什么?

A:最欣慰的是我有一个不错的团队,也有一个像人立琉璃这样一个平台给我支持。比较遗憾的事情,就是有一些想要做出来的东西没有研制成功。比如人物雕塑这一方面,一度尝试做成几个人物系列的产品,但是都没有成功。有些不是你想到的东西就能完成的,此时会感觉比较遗憾。

Q:你比较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A:我比较满意的作品就是人立墨彩琉璃系列与荷塘月色系列。这两个系列的作品兼容了美术与艺术的特质,这种传统的美任何人都能欣赏。艺术是跨国界的,而且无论大师还是普通人都能欣赏。我创作的十二生肖系列摆件,也打破了传统模具的制作方法,完全用纯手工完成十二生肖的棱角和其他细节处的制作。

上一篇:在未知中寻找可以抵达的未来 下一篇:家务“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