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绿色生态校园 走特色发展之路

时间:2022-10-16 03:40:00

建绿色生态校园 走特色发展之路

实践告诉人们:大凡名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模式和特色。所谓办学特色,就是学校在办学中从实际出发,主动地追求自身特色、发展自身特色、强化自身的办学模式;以办学特色促办学育人质量提高,以特色促学校竞争力提升,以自己独特的办学育人实践求得自身更大发展的一种办学思路、办学策略和办学行为选择,进而促使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吉林市昌邑区第二实验小学校,始建于1906年,具有百年历史。从区属普通小学到区第二实验小学,十几年间在教改实践中,学校的每一名孩子都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以高昂的姿态、以生态化绿色教育为转折,走进市区名校的行列。

一、“生态化绿色教育”是学校发展的落脚点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无论位处都市还是乡村,无论声名卓著还是默默无闻,“特色”都是追求发展之路。正是本着这样的思想与理念,2000年从我上任开始,结合实验校的创办和模式选择,如何走特色办学之路便成为我的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学校特色是办学人的所有思想的体现,就是要打造出有理念、有个性、有文化,从学校实际出发的高质量的品牌学校。于是我就在办学中带领全校教师面对学校实际,从迎合时展和教育需要出发,大胆探索新素质教育新模式为主攻方向,先后历经三个阶段的探索,创建了以关怀生命发展为基础、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教育模式——生态化绿色教育。

我是如何找准这个落脚点的呢?这还要从一个故事说起。2000年刚刚上任三四个月的我,一天清晨突然接到了区教育局长的电话,问我二实验小学的办学特色是什么?由于此问题问的突然,使我立刻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脑海中浮现的乃是学校泥泞的操场、二次建校刚刚盖起的教学楼和学生在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中写的一句话:“透过窗子我所看到的春天是在破旧的平房、泥泞操场中几棵光秃秃的树……”是呀,学校多年来都在进行关爱自然的传统教育,但从未确定过办学的特色。因此,以“环保教育为主的环境教育”一下跃入我的脑中。就这样,我校十五期间的特色就产生了,办学中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对校园中几棵百年的大树做文章,突出环保教育传统,进行环境教育研究,结合办学育人的实践,大力提高学生热爱环境意识,致力于改善学校整体环境建设。经过三年的努力,初见成效,学校被评为“吉林省绿色学校”。

学校的发展,总是离不开一校之长高站位的思考。面对当时教育的现状、教育状态的失衡,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在同一片蓝天里享受公平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的办学特色传承发展到第二个阶段—绿色教育。为把“绿色教育”做好,让一代新人得到可持续发展,我校确立了“绿色教育宣言”,即“同在蓝天下,热爱大自然;同在蓝天下,保护大自然;同在蓝天下,共享大自然;同在蓝天下,和谐共发展”,学习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国区主任史根东博士主编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一书,将学校环保教育理念与办学育人的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使教育生态化既能实现环境教育要求的“三个基本生态”,又能与学校和人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通过这条生态化教育之路,解决了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和谐教育问题,深入探讨了理论与实践中“绿色教育”的研究问题。这一年我参加了“全国首届小学校长大会”,把学校的这一办学思想、理念向中国教育学会的有关专家请教,和其他地区的小学校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我的办学思想与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更加坚定了创办“绿色教育”模式的信心。学校生态化绿色教育使之深入人心,使教师进一步认识绿色教育的真谛,在教育中学生们也享受了绿色教育的恩泽,促进了健康成长。

2006年发生的一件事使我难以忘怀,政府为让每个学生享受高质量的公平教育,筹集资金盖综合楼,这本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可是有些家长却不同意,因为涉及到一部分学生要到我区某校临时借读半年。家长校内闹事,校外带学生上街堵路,此事惊动了市、区相关领导,在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这次事件让我又一次思考,如何既能将绿色教育内涵与教书育人相结合,又能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在教育整体上解决教育与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创造一个适合时代与儿童发展的学校教育,确保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出一批全面发展、个性突出的新时期合格的“四有公民”的问题呢?经过深入研究和专家的指导,我们将“十一五”的研究课题定为“生态化绿色教育的研究”,重点探索生态化绿色素质教育模式,进而形成系统理论,并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学校教育中的生态平衡和谐发展问题,实现生态化教育,使学校与师生健康而愉快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化绿色教育”是学校飞速发展的催化剂

“生态化绿色教育”创建过程,让学校、教师、学生从“生态化教育”模式中完成了各自的转变,也使百年沧桑的老校从整体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管理模式更新

1. 学校从管理入手,构建了“三化(人本化、和谐化、生态化)、一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管理模式,创建了“生态化绿色教育”的办学特色。并通过“一、二、三、四”基本策略实施,即“转变一个角色”:由领导转变为服务;“协调两种关系”:一是人本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的关系;二是德治、情治与法治的关系;“实施三大工程”:创建绿色课堂工程,和谐育人工程,魅力校园工程;“建立四项机制”:即“学习型组织”机制,自我管理机制,民主管理机制,激励性评价机制。学校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了“一训”,即校风:厚德、博学、健美、关爱;导风:精干、求实、协作、创新;教风:爱心、善导、和谐、求是;学风:勤学、好问、精思、求真;校训:砺志、勤勉、自立、践行,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给学校管理树立了一面旗帜,在校内形成了共同的行动纲领,有力地推进了办学育人。

2. 学校整体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信赖与参与。为此,在办学中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的五保户家庭关爱老人,走进社会的肯德基进行服务体验;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培训、参与家校趣味运动会,建立书香家庭。通过开展社区共建、社会实践、家长学校、亲子学习等一系列活动,开拓教育的视野和途径,得到社会的认可,赢得家长的赞誉,从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声望,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3. 加强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多年来,全体教师以主人翁姿态全程参与了学校制度的制定,依法修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从整体上形成规范的《依法治校规范》,并严格执行,既体现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又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不失对教职工人文关怀的管理理念,在情理中构成了“德、法、情”三字治校方略,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二)教师专业成长

1. 构建了学习型组织。通过构建校本教研模式,将建立校本科研制度与构建学校学习型组织有机融合起来,制定全员参与培养计划,以专家引领为主导,以小科室研究推动大团队发展,出台了相应的培训制度,增加了教师工作的科学含量,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学校每学期开展全员教师常规录像课、学年教师录像课、主任引路录像课、语文组和数学组研讨课等,使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有效地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2. 营造了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氛围。我校在生态化教育中,大力提倡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工作中广泛地征集教师的意见,了解教师的需求,给教师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空间;鼓励设计充满个性的办公室文化,为教师创设和谐的人文氛围;学校领导深入教师之中谈心、交流,建立了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创设温馨的办公环境,民主和谐的氛围,一句句温暖的话语对教师充满了人文的关怀。教师在民主、愉悦、和谐的生态化环境中树立了主人翁的思想,有了“绿色心态”,极大地激发了办学育人的工作热情。

3. 营造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生态环境。通过公正、公开的激励机制来促进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大力营造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生态环境。在“明星、新秀教师”评比活动中施行奖励制度,每年度对教学优胜班级教师进行表彰。在办学育人的实践过程中,促进了教师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上的升华,就为学校绿色生态教育送来了缕缕春风,使孩子们在生态化教育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三)学生全面发展

1. 人文的校园文化,以人为本,净化学生心灵。学校鼓励班级创设人文化的教室、民主化的管理氛围、个性化的学生发展空间。学校的校标、校歌、校报、校操、校园集体舞,形成了浓浓的和谐的文化氛围,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个性、特长得到了发展。

2. 构建了具有生命力的“绿色课堂”。在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孩子发展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建立教与学双主体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参与、和谐共生的“绿色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了自然的、相应的发展。学校一直以构建生命课堂为出发点,在研究中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模式,如生成性教学模式等,修正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开展学科赛课活动,优化设计教学案例,有力地促进了课堂生态的改善,使师与生成为合作的探索者、平等的对话者,生与生成为协同学习的小主人。

3. 开发多元、充分体验的生态化校本课。学校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编写了“环境教育”与“泥乐我童年”两套校本教材,进而开发了环境教育课程与陶泥教育课程。通过学习生态环境知识,探究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感悟到理性的教育;通过陶泥课动手实践,不仅使孩子们快乐地参与,而且培养了创造才能,得到了艺术的熏陶。2010年10月,我校成功地承办了全国“艺术教育工作现场交流会”,学校获得全国艺术教育工作现场交流会示范校的荣誉,学校的陶泥室、画室成为交流会中的亮点,陶泥等艺术教育作品受到了来自国家教育部领导和全国各地校长的广泛赞誉。2012年暑期,学校接待了韩国教育考察团,得到了教育专家的好评,并索要学生艺术作品留念。

4.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开展绿色行动。学校为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亮点,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学校为学生搭建自由展示的“绿色平台”,每学期开展“学一手、露一手、争高手”系列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活动空间、自主选择学习的余地和自由展示的平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实现了创新教育的三个挑战,即培养目标转型、教学课程变化、学生地位转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重视人生,凝聚人心”活动,使学生之间建立起宽松、平等、合作、和谐的生态化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合作,乐于争鸣的文明氛围。让广大学生充分地在学校教育阵地中体验,在社区中磨练、在军营中陶冶、在社会中成长。实践证明: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充实了课程,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的热情,发挥了学生的才华,并有力地为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生态化绿色教育”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思想是行为的基础。我校之所以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生态化绿色教育”的思想已与学校文化融为一体,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一)生态化绿色教育思想为校园环境文化形成提供基础

走进昌邑区第二实验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眼前的6棵百年苍天古树,它既展示着学校文化的厚重,体现出人对自然的尊重与和谐。环顾校园,两座教学楼色彩鲜明协调,四周的绿化带生机盎然,错落有致,高大的梧桐、常青的垂榆、粉红的刺梅、娇艳的迎春、茵茵绿草和盛开的喇叭花、串红等,构成了一幅靓丽的、赏心悦目的、朝气蓬勃的水彩画。在这些有趣的画面中,你可以聆听树上的鸟鸣,看鸟儿上下翻飞,在静态中包含着运动的美感,使生活在校园的师生随时随地可以从校园环境文化中愉快地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享受到自然界对人类的恩泽。

在人文环境建设中,我们努力让每一块墙壁说话、每一处景观言情,力争做到关注每一个细节。学校的透墙上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引导社会、家长、师生的言行都自觉地融入在生态化绿色思想之中;教学楼上“创生态化绿色教育、为学生幸福发展奠基”彰显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目标,运动长廊上介绍的是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同时配备各种体育器材和大型玩具;花坛中白钢的警示牌上写着温馨的提示,“让我和你们共同成长”,在外观上勾勒出学校生态化绿色教育的基本理念。走入楼内,法制教育长廊、德育长廊、环保教育长廊、科技教育长廊、礼仪教育长廊、书香长廊、健康教育长廊和绿色教育长廊,200余块板面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熏陶、感染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无形的教师,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学校的硬件建设先进,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校园网、校园电视台、科技探究室等,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愉快地享受现代教育的需要,使他们快乐地感受到作为现代社会的现代学校的先进,学校的安全设备齐全,灭火器、消防栓、报警器、校园监控系统等,以应对意外事故的发生……我校的校园环境文化就像一个博学的长者,引领全校师生自觉地走进文明、健康、安全、生态、和谐的人生殿堂。通过这种独特有趣的校园文化建设,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挖掘潜在的课程资源,从而大大地培育了现代学校的文化精神,促进了师生们的发展。

(二)生态化绿色教育为学生行为文化形成提供保证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已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工作。学校坚持利用每学期的第一天开始就向全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组织背诵《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知道“怎么做”,做到行为有标准;学校轮流推荐值周生,做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员,规范、引导学生的行为,做到“会怎么做”;学校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如上学要在操场上自然成队,放学站队打班牌出校,同时要求学生做到“三管住”、“四弯腰”、“五做到”、“六节约”。通过这些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收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生态化绿色教育有力促进教育教学文化与学校发展

“让每个孩子都有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坐冷板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学习与生活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体验”是我校生态化绿色教育的追求,体现在课堂教学文化之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师生教育活动生态化的育人载体。课堂教学文化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的质量,有效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发展。基于这种理念,我校提出并实践了“绿色课堂”教学文化。

它是在生态化绿色教育理念指导下,从关怀生命的高度出发,以教育生态化为着力点,优化教学方式、学习环境,为每一个孩子营造个性特长自由、充分、健康发展的育人模式,进而从教育文化的高度培养良好的心态与学习品质,使学生在课堂中自然、和谐、自主、无阻碍地发展,呈现“知智”交融、“知情”相通、“知识”共荣,为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无阻碍的健康成长和一生幸福奠定基础。

学校是学生求知的学园、生活的花园、创新的乐园、成长的家园。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此为目标,深入探索生态化绿色教育之路,打造教育品牌,在不断深化中求得新创建、发现新问题,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并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实践评价 下一篇:小学教师激励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