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和实施途径

时间:2022-10-16 03:32:16

浅析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和实施途径

摘 要:朋辈心理辅导,作为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实践载体,对其应用进行深刻而广泛的探讨具有较高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立足于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着眼于高校中的实践应用系统,探讨了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实践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基本涵义;特点;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147-02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涵义和特点

1、基本涵义

20世纪60、70年代,因专业人员缺乏,美国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威兰德(Vriend,1969)发表了她利用受训的高成就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学生的研究报告,成为朋辈心理辅导领域的首篇论文。之后,美国、加拿大许多高校、中学都开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和实践。

根据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可以理解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通过培训和督导一批志愿从事心理援助工作的学生,在心理辅导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服务。朋辈心理辅导是由受训或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相对专业心理咨询而言,被称为“准心理咨询”(Paracounseling)或“非专业心理咨询”(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

2、基本特点

(1)亲情性和友谊性。朋辈心理辅导一般发生于亲人、熟人或朋友之间,而不发生在陌生人之间。

(2)自发性和义务性。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利他行为,通常情况下是自愿的,并且基本上不存在当事人要给朋辈心理辅导员物质报酬的问题。

(3)简便有效和直接干预。在校大学生年龄多在18~23岁,通常以宿舍、班级、社团等集体方式联系在一起,这就为他们在心理方面相互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是同学或朋友,其建议和意见容易被接受,从而能够及时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另外,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能节省时间及时给予当事人心理援助。

(4)易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有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朋辈之间自然性鸿沟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所以来自朋友的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对处于困境中的学生意义重大,理智的分析、真诚的安慰,甚至只是一次专注的倾听、一句合理的劝导,在很多时候都会有助于身陷困境的同学恢复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是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基础。代表人物罗杰斯非常强调“心理气氛”的建设,他认为,朋辈辅导员是学习的促进者,应当注重提供良好的咨询气氛,给来访者以真诚、无条件的尊重和准确共情,这样就能够调动起来访者自身的潜力,迈向自我实现的境界。

在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朋辈心理辅导中。会产生能动的学习。它是超越事实性知识积累的学习;它能在个人的行为、未来的行动选择、个人的态度和人格等许多方面都导致真正的变化;这种学习具有弥散性,它不只是知识能力的增加,而且会渗透到人的生存的各个方面。此外,勒温等人的团体动力学理论、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班都拉的社会心理学理论、阿德勒的社会兴趣理论中丰富的营养,都可以吸收到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实践中去。

三、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分析

1、高校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

近年来,相关的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均证实,大学生心理问题已越来越突出。但是,专业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数量仍然难以满足大学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基于这种状况,在学生中选拔培训优秀的朋辈心理辅导员,不但能够缓解专业心理援助供应不足的压力,而且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2、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国内有学者调查研究得出,“朋辈心理辅导在使当事人情绪好转这个层面上最为有效”。由此可见,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受助者遇到心理困扰时及时提供鼓励和支持,不但能使其增加信心、实现有效调节。而且在情绪认知、态度、行为等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变化和改善。

3、符合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

朋辈心理辅导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的,符合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一方面,大学生本身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一个最富特色、最具矛盾性、充满了心理好奇与渴望独立的心理转折期,他们往往排斥权威,喜欢同龄人打开心扉、相互交流、倾诉烦恼。另一方面,他们很重视与倾诉对交流时的气氛,因为遇到心理困扰会比较敏感和紧张,所以他们希望能在轻松、熟悉的环境中探讨自己的问题,与同伴交流时,这一点比较容易实现。

四、高校实施朋辈心理辅导的途径

1、建立健全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网络

这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原动力。建立“学校一学院一班级一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网络体系,即学校一级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学院一级成立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朋辈心理辅导中心;在每个学生班级增设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

主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选拔朋辈辅导员。甄选面试过程中着重考察申请者是否具备以下特征:性格外向,热情开朗和力较高,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关心他人;为人幽默、真诚、友善辈心理辅导活动有一定的理解;善于与人沟通,具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能力;具有组织学生团体活动的经验。二是对选拔的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基本知识、大学生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咨询示范、咨询实践、团体辅导的理论及实践等。三是精心设计朋辈心理辅导活动项目。这是开展朋辈辅导的主要载体。如有针对性地设计新生适应与发展、贫困生问题、人际交往、学习动力、情感与情绪处理等辅导专题,专题下又有不同针对性的活动。

2、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依托朋辈团体开展各种心理互助活动。这是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带动作用。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心理健康知识融人生动有趣、充满挑战的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活动和相互合作中获取正确的心理认识,从而达到广泛、深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目的。这些活动包括心理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征文、讲座,出版校园心理刊物、墙报,开设校园心理网络,举办各类团体辅导活动和集中学习的心理互助活动等。

3、朋辈团体辅导与朋辈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工作者的指导下,根据求助对象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团队,通过共同探讨、训练和引导,促进团队成员共同发展,解决求救对象存在的心理问题。团体辅导主要以生动活泼、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为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潜移默化性。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所普遍关心或部分同学所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效的,如怎样提高自信心,如何处理宿舍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情感问题等,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往往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朋辈个体辅导的主要形式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可以实行轮流值班制度,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辅导和面谈等形式进行。通过个别辅导,及时帮助同辈明确问题,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矫正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恶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发生。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向光富,向靖.让同辈辅导在大学推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2).

[2]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2003(9).

[3]苏英姿.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祝秀香,陈庆.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完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5]王凯旋.朋辈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26).

[6]甘诺,严红艳.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教学,2007,(23).

[7]黄艳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朋辈心理辅导[J].科技资讯.2007(12).

上一篇:论医疗系统经济犯罪心理分析 下一篇:清算主体未履行清算义务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