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付”的经销商

时间:2022-10-16 02:58:47

王强和经销商周老板之间不对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可周老板毕竟是自己最大的客户,僵持下去没有好处。王强琢磨着,得让周老板和自己的关系亲近起来。

张龙:现任某知名企业营销部长,从一线业务员起步,历任零售经理、销售经理、分公司总经理、大区市场部长等职位,征战多个省份、多级市场,有将销售百余万区域培育到过千万的战果,有操盘几十亿市场的业绩,也有多年全国性市场管理的心得,对战略制定、产品定位、营销推广、渠道运作、经销商管理、人员培训等均有涉猎,实战及管理经验丰富。

王强借力经销商周老板,将鼎城商厦与公司合作的信心一点点恢复起来(注:见上期《移花接木:挽救客户合作信心》),两个人在磨合中开始有了默契,关系比之前要好了很多。

在此之前,王强和周老板的关系一直不冷不热。王强感觉周老板太势利,眼里只能看见“孔方兄”,有利益就往前跑两步,没有好处腿都懒得抬;周老板看王强也不顺眼,觉得他太刻板,本来抬抬手就能通融的事,在他那里就是过不去。

比如,王强说:“周老板,公司这个月有十几台超期老品,公司又开始考核了,帮我消化5台,多了也不给你。”周老板就打哈哈:“哎呀,上次进的这款产品库里还不少,你看看找那几个大户帮着消化下,下次,下次一定帮你。”

再比如,周老板说:“王经理,这个月压力很大,公司分配的促销费多加两个点,把货赶紧卖出去下周能多进点。”王强就很严肃:“公司的规定我哪能随意加?要不你这次多提点货冲高台阶,不就能多拿返利了?”

看似都是这样一些小事情,可鸡毛蒜皮搅合在一起,慢慢就成了问题。两个人不对付的时间一长,闲言碎语就出来了,周老板说王强人懒业务能力还不行,王强说周老板运营能力太差。周老板是王强最大的客户,有发言权,但终究还是靠公司吃饭的,两个人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鼎城商厦一战,让王强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思维局限,俗话说“无利不早起”,这些客户在商言商、斤斤计较也是常态。想明白了这一点,王强开始主动修复自己和周老板的关系。

思考题1:如何避免“超期老品”造成被动?

思考题2:业务员和客户之间为什么会形成“僵持”?

小恩不断

周老板为了帮王强挽回鼎城商厦,公司下拨的费用一分未留不说,自己还搭进去大量物力人力,图的就是能在日后分鼎城商厦零售的一杯羹。

王强于是投桃报李。在鼎城商厦进货时,王强有意控制某个高端畅销型号的进货量,让鼎城商厦转而从周老板处进货,由于专卖店和商厦进货协议不同,专卖店的定制高端产品存在很大价差,周老板自然是乐的合不拢嘴。当然,王强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只有这样,才能让周老板有动力多进高端产品。

周老板平日喜欢自己开车到公司下单开货,要是以前,王强帮他开完单就不管不问了,如果周老板问有没有礼品,王强手边有就给一点儿,没有也就算了。现在,王强则是提前准备好,周老板开完货后,王强就神神秘秘地说:“老周,帮你从库里搞了点东西,把你的车开到后面赶紧装上。”周老板就乐呵呵地开着他的车去装,不管大件小件,每次都把后备箱装满,甚至后排座位也塞得满满的。

“偷偷摸摸”几次下来,周老板对王强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不再是开完货后马上就走,而是主动问王强有没有时间一起吃饭。公司再有老品机处理,三套五套的说给周老板,他也不再磨磨唧唧。

思考题3: 在不同的客户之间应当怎样规划产品?

大处着眼

周老板曾说王强“懒”,这让王强一直不能释怀。这句话的杀伤力太大,要是传到领导耳朵里,自己可就“累”了。

不过,周老板这么说也不是空穴来风,王强的确很少跑动周老板的下线客户。要想消除这个影响,不能空口对领导说自己很勤劳,没有行动也堵不住周老板的嘴,尤其要改变他先入为主的认识更难。王强反复考虑,还是得在下线客户跑动上下功夫,既要让领导能感觉到,又要让周老板有触动。

心动不如行动,借着旺季即将来临,王强以“为旺季销售打好基础,要将辖区内所有核心客户和下线门店的标准化整改到位”为由,申请了一笔物料制作费用,要两周内整改完毕。

没有比钱更能引人注目的东西了,领导看到要这么一大笔费用,自然是过目不忘表示极大关注。不光领导花钱感到肉疼,也得让周老板感觉到,本来广告公司可以派车运送物料,可王强没用广告公司,却让周老板除了派车之外还再派了两个业务员,跟着一路整改下去。

下面几十个乡镇,要是放在平时自己收拾,没有两三个月看不到效果。如此兴师动众去做,两个星期就转了一圈,现场一整、照片一拍、总结一做,关于王强“懒”的说法不攻自破。

思考题4: 要改变领导和客户的看法,王强为什么选择了整改下线门店?为什么用“花钱肉疼”的办法?

由信而近

“厂家业务员要想和经销商有良好的关系,就应当断绝经销商和厂家上级领导的关系。”王强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这句话,但觉得深有道理。周老板之所以对自己有恃无恐,就在于他这个大客户和公司领导的关系深,沟通不断。换句话说,没有自己,周老板的业务照样能玩得转。

王强审视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能:业务经理,夹在领导和客户中间,干的是执行和反馈的活儿,起的是上传下达的作用,自己活儿干得好不好客户和领导各有评价,评价是否一致取决于他们之间的沟通,自己无法掌控;而公司和市场信息的上下传递是否到位,则完全在自己,客户和领导谁都无法直接影响。

如此一分析,王强便有了主意。他向领导申请,为了便于客户管理和工作开展,自己辖区内的大小事务,在权限范围内的都由自己来决定。比如促销费用下发,只能由自己向客户传达,像周老板这种客户如果越级询问,领导不能透漏更不能扩大。领导也明白个中缘由,一口答应了下来。

周老板问:“这个月特价机政策多少个点?”

“6个点。”王强回答。

“真的假的?怎么有的说是8个点?我问下。”周老板说着就给领导打电话。

“特价机政策应该和签约额有关,具体点位你得问王强。”领导把皮球踢了回来。

“领导既然说了,得认真看下。哎呀,按你的签约额算,不是6个点是5个点。”王强早就盘算好了,只要你敢打电话,就给你降低点位,看你以后还打不打?

几次三番下来,周老板对王强的话开始相信不疑,跟王强的关系也变得亲近起来。

思考题5:切断了和上级领导的关系,周老板和王强的关系为什么会“亲近起来”?

利益一体

“老周,这个月怎么干才能完成指标,让我也拿个激励?”王强和周老板的关系亲近了,说话也就直接。

“你说该怎么干?”周老板猴精,不先说话。

“我说怎么干能行?你不赚钱我能赚到钱?”这句话王强没少说,周老板听得也很受用,没有比“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再让人顺心的事了。

“那你就说说我们怎样才能都赚到钱?”周老板知道王强心里早就有了主意。

“这个月指标本来就高,想超额完成又不给你压货,只能搞场大的活动提高销量。”王强现在已经能很熟稔地站在客户立场上分析问题了。

“光做活动有效果吗?”周老板提出疑问。

“要不这样,我多争取点费用,大部分拿来做活动,一部分你用来请鼎城商厦那些商场主管和促销员出去旅游,让商场主推。我尽量多要点,剩下的就当你利润了。”王强做出一副挖公司墙角补贴客户的表情。

“也行,要真卖得好,公司不给你发激励,我发!”周老板一锤定音。

“好,这可是你说的。”王强趁热打铁。

王强不仅不避讳自己的利益和客户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而且还一再强调,降低身段和客户打成一片,取得周老板极大信任。其实原本就在额度内的促销费用,根本无需向领导额外申请,王强再这么分成一二三,客户真以为赚到了便宜,鼓足干劲,指标干得自然又快又高。

思考题6:原本是额度内的促销费用,王强为什么不直接放给客户?

案例讲解:

业务人员和客户尤其是核心客户搞好关系,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平衡:

1.厂家、商家和个人的关系

厂家、商家和个人的关系大多体现在利益分配上,也最容易出现利益冲突,影响到业务人员和商家老板的关系。“客户至上”、“个人利益建立在厂家利益和商家利益基础之上”,这些道理业务人员大多明白,却喊成了口号。不顾客户死活一味压货,或者不由分说将老品强塞给客户消化,在实际操作中屡见不鲜,业务人员和商家关系紧张也就不足为奇了。

之所以强调商家利益在先,在不违反厂家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向商家靠拢,这是因为基层业务人员和商家其实很难影响或谋取厂家的利益,大部分厂家相对于商家还是很强势的,并且还有厂家的层层领导把关。

2.老板、领导和个人的关系

核心客户由于销量大、合作时间长,其老板往往和厂家上级领导私交较好,这是基层业务人员非常头疼的事情。

解决这个问题,业务人员要做的首先是像王强那样,在基础业务层面断绝客户老板和上级领导的直接关系(基础业务是指日常的月度回款提货、政策沟通、费用下放等例行工作,那些非例行的突发性等其他工作不在此列),否则,业务人员和客户老板就难以保证关系稳定;

其次,充分利用客户老板和领导的关系互谋利益,把自己放在中间作为剂,偶尔切实地为客户老板多争取点额外费用,在领导面临指标压力时也让客户老板冲一冲。

3.老板、下线老板和个人的关系

并不是只有妥协才能搞好关系,“胡萝卜加大棒”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是正道。

核心客户老板和其下线老板之间也是博弈的关系,业务人员越过核心客户老板和其下线建立稳定的关系,把渠道掌握在手中,就可以对其形成制约。案例中王强整改下线客户现场、多加走动,就是加强与下线老板关系的方法。将厂家的促销费用、礼品等物资越过核心客户发放下去,邀请下线客户参加经销商会议,都是收拢人心的手段。

4.老板、商家员工和个人的关系

对于那些大型商场或者大客户来说,其老板身居幕后很少露面,业务人员和跟自己对接工作的商家员工搞好关系自然不在话下。和那些普通客户的员工或者大客户的普通员工搞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商家的员工相对其老板就相当于舆论群体,他们的评价和认同,对于业务人员和老板关系融洽是很好的催化剂。有些商家老板对员工往往比较苛刻,头脑灵活的业务人员可以把原本给老板的部分费用,像王强安排旅游一样拿出来以激励形式转给员工,这样不光是营造自己的良好舆论,对于提升门店销量也是大有益处的。

5.老板、平级老板和个人的关系

在面对厂家时,核心经销商之间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们往往互通有无,特别是在渠道调整、促销费用发放这些敏感问题上,有时候联合起来对付厂家也是平常事。要想加强客户老板对自己的依赖,打破他们之间的抱团关系就很重要。

笔者做基层业务时就碰到过这个难题:当时想把促销费包装一下,换个名目解决客户前期遗留问题,客户却不相信,说谁谁谁的费用是怎样的,回款同样多为什么自己的费用要比别人少?

当时很头疼这个问题,一个老业务点拨笔者,下次可以挑其中两个活跃的客户,告之政策现在只有这两家有,两家之间不能互相打探,一旦泄露即无效。实际操作时,给A客户的政策要比B客户高出很多,两天后,不管实际怎样,以B客户知道了对方政策为由,取消给与A客户的政策。这样真真假假几次下来,客户之间互相通报政策的风气渐渐收敛。

上一篇:写给自己的销售日记 下一篇:半推半就的销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