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新生婴幼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的保护性抗体检测及分析

时间:2022-10-16 02:57:07

对我县新生婴幼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的保护性抗体检测及分析

关键词 新生婴幼儿童 乙肝疫苗 抗体检测

我国卫生部决定从1992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生儿与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今后若干年或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步防范和控制乙型肝炎在青少年间的蔓延与传播,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对2006~2009年出生的新生儿和婴幼儿进行了抗-HBS的测定,目的是观察疫苗接种质量,提高疫苗的接种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6~2009年出生的属我县疾控中心辖区内的新生儿和婴幼儿,其均建有乙肝疫苗注射追踪卡,其接种疫苗均为深圳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基因疫苗,工作重点是观察和检测抗-HBS的形成率与疫苗接种后对婴幼儿的保护情况等。

结 果

乙肝疫苗接种1~3年后360例观察对象的抗-HBS检测情况:疫苗接种后在第1年抗-HBS的产生率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清中抗-HBS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见表1。

讨 论

大家都知道新生儿和婴幼儿极易感染HBV病毒且感染后不易产生抗体,其中大部分人都会容易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后代的身体健康,也成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新生儿和人婴幼儿中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你能积极地预防群体的HBV的感染,跟踪观测表明新生儿,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有80%的人可产生抗-HBS,这对预防HBV病毒感染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检测中也发现其血清中的抗-HBS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其保护作用也越来越弱,及时给予免疫强化接种疫苗就能使血清中的抗-HBS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对减少和杜绝新生儿和婴幼儿感染HBV病毒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还发现要及时做好孕妇围产期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工作以阻断母婴传播,对出生数月而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幼儿,特别是母亲是HBeAg阳性的,在其接种前则必须要做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并以此来决定是否接种乙肝疫苗。也有部分接种对象在接种乙肝疫苗后没有检测出抗-HBS的存在,这是因为接种疫苗后产生抗体的原因比较复杂。具体分析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①检测方法不够精确:即有些新生儿和婴幼儿实际上已经产生抗体,但因检测方法不精确而导致检测结果阴性。这时应当用灵敏的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法或放射免疫法来测定,以免得出假阴性的结果。②机体免疫反应太弱:由于有些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太弱,只产生微量的抗体以至于用现有的方法不能够检测出来抗体的存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适当加大疫苗的注射剂量。③已经发生隐形感染:如新生儿和婴幼儿按照规定剂量接种后仍未产生抗体,则可以应用PCR(体外核酸扩增技术)方法来检测被接种者血清中的乙肝病毒核酸,因为有少数人实际上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其表面抗原含量很少用现有的方法检测不出来或者乙肝病毒发生变异与普通试剂不发生反应所致。但也有其他的原因,如虽已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机体不产生免疫应答,使机体呈现免疫耐受状态,出现这种情况时无论如何注射乙肝疫苗也不会产生抗-HBS,或者其他抗原呈现阳性时注射疫苗也不会产生抗-HBS。④有乙肝家族史:如新生儿和婴幼儿家中有乙肝患者时,应该要特别注意该疫苗的接种效果,由于其感染乙肝病毒的概率很高,且有些人感染后呈现隐形状态,因此,乙肝患者生的子女在出生后一定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这样可以阻断大部分乙肝病毒的传播,但是也有少数新生儿发生接种疫苗失败,可能与宫内感染和人遗传因素有关。对此应注意定期复查乙肝两对半,定期复查肝功能变化。⑤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者或有类似情况的新生儿,和婴幼儿不易产生抗体且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变异后的不断因其生物特性发生了新的变化,可以视乙肝疫苗另外乙肝病毒亚型的出现也可使乙肝疫苗失效,没有作用,类似以上情况再注射乙肝疫苗也不会对机体有任何的保护作用。

总之,如新生儿和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部产生抗体,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如接种疫苗后不产生抗体可以考虑适当的加大接种剂量与接种疗程如还不产生抗体则应考虑其是否为隐形感染或低碎片乙肝病毒感染以及是否存在病毒变异情况,当然这些须在有条件的和水平较高的正规医院去进行。

表1 360例观察对象抗-HBS检测情况

上一篇: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的B型超声诊断 下一篇:高血糖与肺癌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