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随文练笔的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2-10-16 02:07:57

语文课堂随文练笔的设计与反思

【关键词】语文课堂?摇随文练笔?摇案例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58-01

学生学习文本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以及文本当中的篇章结构,都是学生练笔的良好素材。以下,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练笔时应关注的一些问题。

一、练笔选择――文本与学生同兼顾

【案例一】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11册《理想的风筝》一课时,确定了这篇文章的读写结合点后,笔者罗列了文章中值得学习的地方:1.作者对“刘老师旋转板书”的细致刻画;2.环境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映衬;3.议论、抒情对文章内容的提升;4.选取的事例出人意料,在矛盾中凸现人物性格;5.用写实的词语来写虚的东西。(如文中的末尾段中有这样一句话“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这句话把“行走”这个动作性的实词进行了虚化)

经过仔细斟酌,笔者把本课中的“实词虚写”作为本课的读写结合点。因为学生对于“实词虚写”的表现手法比较陌生,于是笔者设计了相应的练笔。教学中,让学生先理解“行走”这个词语的表达效果,他们认识到“刘老师”是不可能在作者的记忆里行走的,这里的“行走”是一个虚化的词语,却强化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怀念之情。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写出这样的句子:“奶奶的嘱咐时常在我的脑海里叮咛”“动人的音乐经常在我的梦乡里响起”……经过练笔,学生就把实词虚化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内化。

【反思】读写结合点的确定要关注两个方面:一要关注文本,教师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善于抓住文本的特质。这里的“文本的特质”外延可能要广一些,它可能是相对其他文章表现出内容、表达形式、文章结构等方面的特质,也可能是相对于学生现有水平所表现出来的新东西。二要关注学生,教师要认真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有哪些地方是需要加强的,而且在这节课堂上是可以实施的。

教师在选择练笔内容时做到文本特质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这样,读写结合点的确定才比较科学。

二、练笔指导――粗放与细抓相结合

【案例二】苏教版语文第8册《艾滋病小斗士》第8自然段中写道:“2001年初,恩科西病情开始恶化。6月1号他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恩科西的死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有两位著名政治家对他进行了高度评价。

针对这部分内容,有教师的练笔设计与指导如下:先让学生朗读安南和曼德拉对恩科西的评价,教师接着深情叙述:“恩科西去了,他永远离开了我们,2001年6月1日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恩科西的葬礼,想看他最后一眼,他们心中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恩科西说。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对恩科西说什么呢?“你”是原来不想让恩科西上学的老师、校长、同学或学生家长;‘你’是一个听说恩科西事迹的陌生人;‘你’是一个与会的代表……请以‘恩科西,我来送你了,我是……’写一段话。”

【反思】对于情感性较强的文章,练笔指导要“粗”,以免削弱学生的情感和课堂气氛,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尽可能细致地把他想说的表达出来。上面案例中《艾滋病小斗士》这篇文章的情感性较强,主人公的经历让人同情、悲伤、感动、敬佩和反省。教师在让学生练笔时,没有做过细的指导,而是将点拨融入到激情的导语之中,这样的“粗放”非但不会影响学生语言表达的效果,反而让学生在课堂延续的情感和氛围中动情练笔。

而对于如何运用语言,我们应予以细致指导。如学生第一次学习写文章的开头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开头的妙处,还要加以示范,目的就是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应该怎样作文。

三、练笔训练――课内与课外互补充

【案例三】苏教版语文第11册第17课《麋鹿》的课堂练笔有:学习文章的开头方法、学写动物的外形。

课文在介绍麋鹿的外形时写得很具体。由此,笔者想起我们学生作文时写到动物的外形,比如兔子,总是这样写:“它长长的耳朵,红彤彤的眼睛,雪白的毛,短短的尾巴。”这样的描写欠生动具体。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体会文章是怎样介绍麋鹿的角、尾巴、蹄子和毛的,如文中不仅写了它的形状,还写了它的变化和相关作用等。在写作练笔中,笔者让学生回忆熟悉的一种动物,介绍它外形的一个方面,如:猫的眼睛、狗的耳朵、兔子的尾巴、猪的鼻子等,比一比谁写得细致,还可以试着运用课文开头的方法写作。

【反思】练笔的不断提升必须依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适时以课文为例子,将写的训练融入课堂。短短的几句话作文,既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又能切实起到提高写作的作用。笔者让学生具体介绍一种小动物的外形,这一作业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将课内所学的方法在实践训练中加深和巩固。通过课后练笔,学生能够更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写作方法。

总之,教师在练笔内容的选择、练笔时机的把握、练笔方法的指导、练笔训练的巩固上要多加思考,让语文课堂的随文练笔更加有效。

上一篇: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下一篇:培养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三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