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防的私募陷阱

时间:2022-10-16 01:55:25

俗话说,龙生九子,九子有别。一些私募人的才华和勤勉,颇值得投资者颔首默许,但这只是私募多棱镜的一面。少数私募败类们的非法行径,也令不少投资者心痛神伤。本刊记者明察暗访,对各种私募陷阱进行揭示。

对于人性的贪婪和无知,马克思早就有过论述:“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而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私募基金也是这样,有人都说它是“闷声发大财”――“闷声”代表着神秘,“发大财”则充满了诱惑。面对神秘而又充满诱惑的赚钱机会,很多人投身其中,却在元气大伤甚至血本无归之后发现,原来其中竟然有不少陷阱。

保底收益无保障

案例

张先生曾致电本刊:他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家专门代人炒股的投资顾问公司。负责人宣称,2006年他们的总收益率达到了600%,今年股市虽然可能会有调整,但仍有望获利一倍以上。更令人心动的是,他们承诺保本,并且每年保证不低于10%的收益,超过10%以上的收益,则由公司与客户三七分成,对于投资收益部分,公司还出示了由另外一家大型国企提供的担保合同,有收益又有担保,面对这样的好事,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非法集资的后果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法》、《信托法》,都没有对私募基金的含义、资金来源、组织方式、运作模式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

张先生遇到的是一种典型的私募基金行为:高额回报、风险担保。乍一看,好事似乎都让投资者占去了。但是从法律上看,私募基金的所有承诺都是没有根据的,最终的合同或许只是废纸一张。

上海闻达律师事务所的宋一欣律师告诉记者,私募基金目前在法律上没有定性,到底合不合法、能不能进行保底承诺,难下定论。在司法实践中,一般都把那种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并且向不特定人群募集资金的行为,判定为非法集资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私募基金最有名的案例,远的如德隆事件,其首脑唐万新承诺高收益从事委托理财业务,最后资金链断裂引发崩盘,终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操纵证券市场价格两项控罪锒铛入狱;近的如浙江东阳本色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号称亿万富姐的吴英,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

不过,宋一欣律师也表示,从理论上说,只有是向“不特定”的人募集资金才是非法集资,如散发传单、在网上发帖子、打陌生电话等。除此之外,签订保底收益就是当事人双方的事,法律不应该予以否定。

担保也摆迷魂阵

宋律师的观点代表了一定民意,承诺保底收益的合法有效,也许真有一天能够成为现实。但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如此,担保合同也会存在猫腻,不可不防。

在臭名昭著的德隆事件中,唐万新也曾找了许多看上去与德隆毫不相干的公司,为投资者提供担保,有的甚至提供了多重担保。但后来发现,这些担保的公司股权互相交叉,都是一家公司在控制。这时投资者唯有埋怨自己“识人不准”了。

另外,某些私募基金在合同书上别出心裁,大大地标注“银行担保”字样。但银行担保就没有问题了吗?曾经有位投资者就陷入过这样的迷魂阵他与一家私募基金签定了由银行提供担保的保本合同,5年后他发现投资出现亏损,就想撤出。可是本金却拿不回来,再仔细一看条款,原来实际上银行担保的是运作前3年每年投资者的收益部分,不保本金。可见,有“担保”并不意味着有保障。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人承诺承担部分或全部风险时,要弄清楚是信用承诺,还是资金担保。相比而言,现金担保的方式要安全得多,主要方式是,人也在投资者开户的券商处开立一个账户,并用其中的资金作为担保,同时投资者、人和券商签订一份三方监管协议。现在适用较多的,仍然是类似的并列账户的方式,由券商或中间人负责监管或执行。总之,关于担保的信用问题,必须提前加以认真考虑。

运作不明有隐忧

案例

在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坐庄》中,操盘手邢剑锋舞动手中私募的巨额资金,选股坐庄,纵横捭阖,谈笑间赢利数千万元,颇有一股英雄气概!这似乎就是私募基金的优点:操作灵活、不受限制,因而能比公募基金赚取更多的钱。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

坐庄有风险

在我国股市初期,私募靠坐庄和跟庄,确实赚了不少钱。但是随着市场监管的加强,价值投资理念成为主导,单纯依靠坐庄和跟庄的操作手法,渐渐失去了市场。这使得私募基金在二级市场的实际收益很难保证。

在国外近百年来风生水起的私募基金――对冲基金的业绩也可以说明这一点。虽然私募基金可以依靠同时做多做空来控制风险,但很难有基金连续多年保持良好的业绩。现在全球每年大约有1000只对冲基金产生,也有约1000只消亡。

利益输送难避免

据业界人士透露,有些私募基金在操作时,一般都会把客户分成若干类:一是保证固定收益的客户(即无论收益多少都按本金的固定百分比提成,这种情况下公司赢利最高);二是保底,超过一定收益后分成的客户;三是不保底但分成的客户;四是收取了咨询费用或者没有签约的散户。

如果私募操盘手做一只股票,就会按照客户分类,让第一种客户先建仓,然后抬高股价后给第二、第三种,最后放出消息给第四种的散户。这样,往往前两种客户的资金在第三、第四种客户建仓的时候,就已经收回并获利了,这样自然可以保本。而作出牺牲的,当然就是第三、四种客户了。

管理不善赚私钱

在私募基金,许多大投资,老总一个人拍板就行,甚至一个电话,马上就投了;或者完全是操盘手的个人表演。这使私募存在相当的管理风险。

首先是“老鼠仓”的问题。所谓“老鼠仓”,其实就是内幕交易。私募基金管理人在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或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然后利用客户的钱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最后亏损的当然是投资客户。

其次是会计核算制度问题。很多私募基金没有建立规范、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有的甚至干脆自己内部核算,难免出现误差,而盈亏多少、如何分成,客户根本无法查询。

圈钱伎俩名目多

案例

最近有位投资者也在无意中发现一个网站,打开一看,其宣传口号至为诱人――私募团队,汇聚业界精英,打造私募旗舰;洞悉财富密码,拥有惊人业绩。再看其“公告”和“业绩”,除了常规的收益承诺,充斥着高盈利的数据和案例展示。但令人奇怪的是,其界面上的广告却对客户的资产数额没有要求,而投资者参与委托理财的方式则是直接汇款到其某建行的账户内。不知这样的私募基金可否投资?

骗钱高招并不高

个人投资者对于这样的私募,必须睁大眼睛。除了一部分操作不怎么规范的私募,还有一伙人完全是采用非法集资的形式,骗取钱财。骗钱的高招有很多,但大多是利用人们的暴富心理,以及专业知识不充分的弱点。

其实,辨别对方是否骗钱很简单:一是认真计算其承诺的收益率,如果高得离谱,正如经济学家、金融学博士孙飞所说,“在私募基金的信用和资质根本无法验证的情况下,在虚拟的网络上宣称成倍收益率,用脚都能想明白,不是骗局,就是欺诈!”二是看对客户资金数额有否限定,目前国内运作相对规范的私募基金,多要求百万元以上资金,如果不论钱多钱少,来者不拒,也是值得怀疑的。

专户理财避风险

骗子往往要求客户直接将钱打入其私人账户。而运作规范的私募基金,一般采用专户理财的方式。所谓专户理财,就是投资人以自己的名义开户,将交易密码给专业投资人,让其代为操作。

专户理财有两个显而易见的优点:

一是资金安全有保障。投资者的投资资金的存入过程,是首先把钱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然后再把资金转入自己的股票账户,进行投资。资金的取出,则需要通过相反的操作过程,即首先把资金转入自己的银行账户,然后再通过银行卡或存折把资金取出。银行账户和密码都由投资者自己保存,而人只有股票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只有买卖股票的权利,而没有存取资金的权利。这样,人就不可能把资金转走或挪用,投资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是绝对有保障的。不过,投资者应当在合同中约定,有权在特殊情况下终止协议,并且人不能更改操作密码,以便投资者随时监控账户盈亏情况。

二是独立账户,结算简单。由于采用自己的独立账户,不与任何其它资金混淆,所有的操作纪录又均可在证券公司备查,不易发生结算纠纷。开始合作时,投资者只要告知账户名和密码;终止合作时,在完成结算后,投资者只要更改密码,即可保证账户的安全,操作简便易行。

货比三家不吃亏

如何找到真正的操盘高手?孙飞博士表示,欲投资私募基金的人,首先要明白:名人不一定是专家,要看其过往业绩,但不能完全相信交割单;其次,有比较才有鉴别。

当然,收益永远伴随着风险。私募基金也不是不能参与,但是想玩私募基金的人,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既能享受疯狂赚钱的乐趣,又能忍受大幅跌赔的痛苦。

上一篇:中国私募基金生存报告 下一篇:朱平:买符合你原则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