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导学案的编写与运用

时间:2022-10-16 01:21:41

高中化学导学案的编写与运用

〔关键词〕 化学教学;导学案;编写;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8—0056—01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课堂学案,是教学过程中以学案为操作材料,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方案。恰当运用导学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充分发挥师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优势。

一、高中化学导学案的编写

我们的课堂不但要把自主还给学生,还要引领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提高,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这些都是基于学生的预习为前提的,那么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这些问题是编写导学案时面临的首要问题。

1.编写导学案要有引导意识。导学案作为导学的载体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创设的问题要能促使学生产生悬念,造就一种主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不能因跨度太大而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要针对学生学习上的障碍,铺设跳板,作必要的提示,这样才有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理顺思路,排除思维障碍。导学案设计要以“导学、诱思”为显著特色,学法设计要以知识点为载体,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特点、知识水平、智力以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以知识为载体的学法,从而把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而通过导学案的启发和教师的引导,把教法转化为学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2.导学案的设计要灵活多样并有艺术性。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在整体的学案设计及习题的选择上要富有艺术性。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通过见识典型例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减轻学生负担。这一环节在导学案中占较大的篇幅,如果练习的编写、设计没有艺术性、没有新意、没有时代感就不能起到应有的辅导作用,所以课堂练习的选择,针对性要强。导学案中的习题设计要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为了学生做更少的题、掌握更多的知识。

3.导学案的设计要有探究性和层次性。把知识点加工成具有可探究性的问题点、能力点、思维发散点,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是高效学习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从设计的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问题的解决,转化成学生能力的养成。同时,按学生的认识规律把难易不一的教材内容梳理成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知识、能力的跨度太大、太小,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能力的发展。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认真分析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然后进行适当整合。编写时做必要的知识回顾或知识链接,同时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运用化学导学案要处理好的关系

1.处理好“学”和“导”的关系。“学案导学”是为了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加以及时、正确引导,而不是放任自学。要处理好学生“学”和教师“导”的关系,做到在学生学习时有引导。

2.处理好“学”和“教”的关系。学生的“学”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获取尽可能多的直接信息,为课堂的精讲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合理安排“学”、“教”、“练”、“讲”的环节,教师讲授的时间要适度,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不可否认,在同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呈现出差异性。因而,在运用导学案开展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平均分到各小组,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整体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发挥。

总之,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学案导学”,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因此,学生和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能完全放开,能很好地融入角色。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导学为方法,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可靠保证。

上一篇:“考而不死”与“重拳减负” 下一篇:浅谈语文探究性阅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