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摩擦力

时间:2022-10-16 01:08:01

正确理解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摩擦力

【摘要】初中学生学习摩擦力,理解存在片面性,要有全面、正确的理解思路,才能获得较好效果。我的教学从知识和思想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理解摩擦力的知识。教学实践证明,全面、正确的学习思路能启发学生,提高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

【关键词】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科学文化

一说摩擦力,就是有害的;一说摩擦力的大小就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造成的原因是学生先入为主的错误经验,认为车在路上行驶时,如果摩擦力小时,就能快起来,他忽视了有利的一面;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他忽视了静摩擦力的存在,所以应该对初中物理中的摩擦力在知识上有个正确的、全面的理解;在思想上应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下面就以上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知识上进行分析、理解

从知识上进行分析:从定义着手,课本上这样说,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我们把定义分解为三部分:Ⅰ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Ⅱ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Ⅲ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把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从Ⅰ部分说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一是两个物体,二是相互接触。不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就无从谈摩擦力。例:空中飞行的子弹受不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另外是否受到空气的摩擦力?我们分析:子弹与地面为两个物体,空中飞行,显然不与地面接触,肯定不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否受空气摩擦力?子弹与空气可以看作两个物体,子弹运动过程中时时刻刻都与空气接触,所以满足条件。那么,满足条件就受摩擦力吗?

我们再看Ⅱ,它说明产生摩擦力的作用过程和种类。两个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抓住"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关键性字眼,"要发生相对运动","已经发生相对运动"说明产生摩擦力的作用过程。如果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或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就无从谈摩擦力。关于种类后面再谈。具备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作用过程,一定存在摩擦力。我们再分析上面的题目,空中飞行的子弹,上面它具备了条件,再看是否具备产生的作用过程?选取子弹空间飞行某一位置为参照物,那么子弹在空中飞行过程中相对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说明"已经发生相对运动",具备摩擦力产生的作用过程,这样就充分说明子弹与空气之间有摩擦力的存在。摩擦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又是怎样呢?

我们再看Ⅲ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它说明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那么空中飞行的子弹受到空气的摩擦力,作用点在子弹上,方向与子弹运动方向相反。

课本中提到滑动摩擦力,这里初步说一下摩擦力的种类,初中范围内只研究固体间摩擦,即滑动摩擦和静摩擦。何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呢?前面说过"或"字,"或"字正说明摩擦力的种类:一种"已经发生相对运动";一种"要发生相对运动"。只研究固体,这样就可以给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分别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滑动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指相对滑动,说明非滚动,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下面分析滑动摩擦力,看下面一个实验,把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秤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拉力F1;再在木块上放一砝码,再用弹簧秤匀速拉动木块,读出拉力F2;在水平木板上固定好棉布,放上未加砝码的木块,再用弹簧秤匀速拉动木块,读出拉力F3。木块与木板(或棉布)是两接触的物体,它们之间已经发生相对滑动,具备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和作用过程,一定产生滑动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通过上面实验结果直观地看出,F2>F1,F3>F1,又因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拉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即F2摩>F1摩,F3摩>F1摩,这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初中只了解这些,关于大小的计算到高中再学。静摩擦力是指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看一道题:手握瓶瓶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分析:手与瓶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又因受到地球的吸引有竖直向下运动的趋势,瓶相对手要发生相对滑动,具备产生静摩擦力条件和作用过程,一定产生静摩擦力,方向与要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至于大小呢?因瓶相对手保持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瓶受到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一定等于它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克服其外力的大小相等,这只适用初中,至于别的情况,到高中再学。

二、从思想上进行分析、理解

从思想素质上分析:通过"手握瓶瓶不会掉下来"这一典型例子可以说明,手对瓶产生一个静摩擦力才不会使瓶掉下来,这个摩擦力是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其大小与压力大小无关,所以教育学生分析问题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既有有害的一面,又有有利的一面。在生活中利用它有利的一面,这就是学以致用。有害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想方设法减小有害的一面。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为长大后攀登科学高峰,建设祖国指明航向。

总之,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从知识上、思想上,对摩擦力有关原理的分析、理解,我们的学生会得到启发,懂得事物发展的两面性,并将这一道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学习中,教学就达到了目的。

参考文献

[1]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OL].互联网

[2]已经知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OL].互联网

[3]摩擦力.教案1(教科版必修1)[OL].互联网-精品教案

[4]石玉娟.唯物辩证法在医学高等教育中的渗透[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5]在空中飞行的子弹有在做功吗[OL].互联网-已解决-搜搜问问

[6]物体静止在斜面时,斜面受不受地面的摩擦力?[OL].互联网-物理吧-百度贴吧

上一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下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