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寺庙卖梳”升格指导

时间:2022-10-16 11:09:50

材料作文“寺庙卖梳”升格指导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甲、乙、丙三个推销员到庙里卖梳子。

甲推销员见都是光头和尚,用不着梳头,便无功而返。

乙推销员对和尚说:“用梳子刮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健脑益智,对研习佛法可起到强记博览之效。”于是他卖了十几把梳子。

丙推销员对主持说:“善男信女们磕头之后头发都乱了,如果每个香案上都摆几把梳子,让他们磕头之后梳理好头发,则既体现了对他们的关心,又使善男信女们不因头发蓬乱而对佛不敬,如此,岂不善哉?”结果他卖了上百把梳子。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主要讲述了三个推销员到寺庙向和尚推销梳子的故事。在一般人看来,到寺庙卖梳子是绝对卖不出的,甚至荒唐可笑。正如材料中的甲推销员,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某一类人的处事方式和态度,即面对现实问题,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或安于现状,消极面对。以这样的态度面对生活,终将一事无成。可以选取这一角度,进行深入剖析,确定立意,进而构思谋篇。乙推销员面对这一难题,没有悲观退缩,而是勇敢面对,他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以梳子的特殊功效为理由,卖出了十几把。收获虽不大,但体现了乙推销员积极面对现状的乐观心态。可以由此拓展思路,从乐观心态与事业成功的角度入手进行构思。丙推销员面对严峻的现实,开动脑筋,另辟蹊径,“曲线救国”――将销售对象转移到来寺庙的善男信女身上。正是这一巧妙转移,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卖掉了上百把梳子。丙打破常规思维模式,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这是他成功的秘诀。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谈创新思维对成就事业的重要作用。

上述材料中,面对同一个问题,三个推销员由于思维方式不同,面对问题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因而有三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由此可以从总体上提炼出一个最佳立意,那就是“思路决定出路”。

【原文】

让思维转一个弯

商南高级中学牧宵宇

很多时候,只要让思维转一个弯,就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题记

在这个世界上,能让思维转弯的人并不多;而转与不转,则正是人与人的差别之所在,也是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从前,有三个人一同去庙里卖梳子。甲觉得和尚用不着梳子,便主动放弃,结果一把梳子也没有卖出去。乙向和尚推销说:“用梳子刮头皮,能促进血液循环,健脑益智,对研习佛法可起强记博览之效。”他卖了十几把梳子。而丙则让思维转了个弯,他找到主持说:“如果每个香案上都摆几把梳子,让他们(香客)磕头之后能够梳理好头发,既体现了对他们的关心,又使善男信女们不会因头发蓬乱而对佛不敬,岂不善哉?”他卖了上百把梳子。

第三个人只不过让思维转了个弯,便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创新思维的神奇由此可见一斑。

有人说,第一个用鲜花比喻少女的人,被誉为天才;第二个套用这个比喻的人,被讥为庸才;倘若第三个人仍然用此作比,则被视为蠢材了。这种说法未免夸张,但人们对创新意识的盛赞却是显而易见的。在不断创新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在不断创新中,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下面,再看看一个叫“沃卡”的人是如何运用创新思维让自己的产品风靡全球的吧。

100多年前,芝加哥博览会展出了一个人发明的“拉链”。但这项发明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注意,只有一个叫“沃卡”的人关注了它。经过认真研究,沃卡越发觉得这一产品会走俏,于是与发明人合伙生产拉链。接着他们与厂家合作,把拉链缝制在鞋上取代了鞋带。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大批的成品鞋在仓库中堆积如山,难以出手。这个结果对沃卡的打击很大,但他想,必须再转一个“大弯”才可以转败为胜。于是,他又尝试着把拉链用到钱包上、服装上……很快,拉链打开了市场,从此风靡全球。

不起眼的小小拉链,竟然让沃卡名利双收,靠的是什么?当然是思维的创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看起来纷繁复杂,但并不是无法解决。人们往往因问题错综复杂望而生畏,主动放弃,却不知道让思维转个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至于一次次与成功失之交臂,实在令人惋惜!

其实,解决问题并不难,我们需要的,仅仅是让思维转一个弯。

【简评】

这篇议论文紧扣材料,审题准确,观点鲜明,论据典型,结构也很完整。但掩卷沉思,总觉得力度不够,只能跻身于二类卷之列。究其原因,主要是叙述有余,论证不足。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且事实论据大约占了五分之二的篇幅,必须忍痛割爱,删减压缩,增加议论的分量,突出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增强论证力度。

【升格文】

让思维转个弯

商南高级中学牧宵宇

很多时候,只要让思维转一个弯,就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题记

在这个世界上,能让思维转弯的人并不多见;而转与不转,则正是人与人的差别所在,也是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从前,有三个人去庙里卖梳子。第一个人认为让和尚买梳子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是枉费心机,便知难而退,一把梳子也没有卖出去。第二个人脑筋一转,说服和尚们用梳子刮头皮,用以增进脑部血液循环,卖了十几把梳子。第三个人则另辟蹊径,他找到住持,建议说,如果在每个香案上放几把梳子,不仅能让善男信女们整理好叩拜时弄乱的头发,以示对佛祖的尊敬,又能显示出对他们的关怀。主持听了频频点头。于是,他卖了上百把梳子。

显然,第三个人的成功,得益于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实践证明,创新是事业成功的法宝,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国家发展的长久推手。

康有为说:“创新则尽涤旧习而气象维新,守成则安静无为。”黄汉清也说:“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阶段,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要有这种精神。”不错,纵观古今中外,大凡事业有成的人,都是勇于创新的先锋。沃卡只是让思维转了一个弯,便使自己的产品风靡世界――他因此而被人们称为“拉链大王”。

100多年前,芝加哥博览会展出了一种叫“拉链”的展品。这个小物件在当时没有产生丝毫反响,可是沃卡发现了它,让思维转了一个弯――将那些不起眼的拉链安到鞋子、服装、钱包上进行销售。拉链凭着方便快捷的特点很快打开了市场,为敢于创新的沃卡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巨大的财富。

让思维转一个弯需要勇气和智慧,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势是取得成功的最大障碍。回顾历史,我们并不缺少这种敢于突破传统模式、让思维转一个弯的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勇于打破前代文人骚客的思维定势,力求“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终于开创了自己的文风,成为一代“诗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正是让思维转了一个弯,标新立异,大胆创新,把画竹的技巧渗透在书法艺术中,最终独创了板桥体。

让思维转一个弯并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它是在借鉴吸收他人优秀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王业宁说过:“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因此,思维的弯也不能乱转,只有转得适时,转得漂亮,才会发挥其神奇的作用。让思维转一个弯是智慧的表现。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纷繁复杂的问题,对此,不能手足无措,或轻易放弃。只要静下心来思考,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让思维转一个弯,一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必要的时候,让思维转一个弯,便能让许多棘手的难题迎刃而解;让思维转一个弯,将会收获意外的惊喜;让思维转一个弯,展现在你面前的,一定是一片醉人的新天地!

【简评】

经过增删,文章亮点主要有三:一是结构完整,论证严密。作者开门见山亮出观点之后,按照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创新的顺序布局谋篇,逻辑严密,丝丝入扣。二是论据更加充分,论证力度明显增强。事实论据的适当增加、道理论据的巧妙引用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三是论据详略得当,文体特征更加明显。

上一篇:哲理类素材演绎 下一篇:《为生命着色》升格途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