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杂系列棉花种子不同浸种处理、不同种植方式试验

时间:2022-09-25 07:21:21

慈杂系列棉花种子不同浸种处理、不同种植方式试验

摘 要:试验通过选择不同的播种方式,综合比较棉花在营养钵育苗、地膜育苗、无土育苗(带基质)、无土育苗浇促根水(带基质)环境下的农艺性状及籽、皮棉产量。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营养钵;地膜直播;无土育苗;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70-0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2年在慈溪市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创新园区内进行。棉花品种为慈溪市农科所自主选育的慈杂系列棉花新品种(系)。

1.2 试验方法

1.2.1 无土育苗 前期进行温水短暂处理加药剂和清水浸泡后加药剂试验。多效唑处理和矮壮素处理,先让种子在温度为60~65℃水中浸泡10min,沥干,再分别在多效唑100mg/L浸10min。清水试验直接在清水中浸泡5h沥干,分别放入大型培养皿中,每皿50粒,置于30℃的培养箱中催芽,3次重复。分别于14h、16h、18h、20h、22h、24h调查发芽率。

1.2.2 播种、移栽期及田间设计 2012年5月14日将前1d催芽后的棉花种子在穴盘内播种,每穴一粒,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苗床内进行育苗,营养钵育苗(处理1)在农业创新园区内,每穴1~2粒,地膜直播(处理2)在农业创新园区小区试验田内直播,每穴7~8粒。6月1日将无土育苗2份和营养钵进行移栽,对其中1份无土育苗移栽后浇促根水(不浇促根水的为处理3,浇根的则为处理4)。2份无土育苗均带基质。本试验随机排列,重复3次,行长4.06m,平均行距1.15m,4行区,小区面积18.67m2,株距0.29m,密度30 000株/hm2。

1.2.3 田间及室内农艺性状调查、测定 分别于7月16日、8月17日及10月20日进行伏前桃、伏桃、伏后桃以及株高、果档、大小桃的调查。11月30日进行室内单铃重、子指及衣分的测定,最后进行籽、皮棉产量的称重、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效唑、矮壮素处理和清水浸种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多效唑、矮壮素浸种和清水浸种处理20h、22h、24h后调查,多效唑浸种处理的发芽率分别为14.7%、26%和38.7%;矮壮素浸种处理的发芽率分别为26.7%、44.0%和55.3%,清水浸泡5h处理发芽率则分别为46.7%、59.0%和74.0%,远远高于多效唑和矮壮素处理。

2.2 不同种植方式对棉花结铃性的影响 由表2可见,地膜直播棉花的伏前桃、伏桃明显多于其它处理。这可能与营养钵棉花和无土育苗需要更多的缓苗时间有关。直播棉花的生育期较短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2.3 不同种植方式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地膜直播棉花的株高和果档较其它处理为好,这与直播棉花的生理特性相一致。无土育苗的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和子指高于其它处理,除单铃重相差较大外,其它性状没有明显差别。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浸种方式下,清水浸泡5h处理,24h发芽率最好。在不同的种植方式下,棉花无土育苗(带基质育苗)产量高于无土育苗浇促根水、营养钵育苗和直播。这说明,促根水对无土育苗的裸根苗作用不适宜于带基质育苗。当然这仅仅是本次试验的结果。本次试验的不足之处是播种期过迟,试验设计的处理和重复不够,对棉花的产量的准确性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林英.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基质育苗幼苗生长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9(2):325-326.

(责编:吴祚云)

上一篇:福建省典型双季稻区适宜紫云英品种比较试验 下一篇:南京市农村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